基于affine+sift+GTM算法的图像配准和三维重建算法matlab仿真

简介: 基于affine+sift+GTM算法的图像配准和三维重建算法matlab仿真

1.算法理论概述

   在计算机视觉和图像处理领域,图像配准和三维重建是两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图像配准是指将多幅图像中的同一场景进行对齐,使得它们在同一坐标系下,以便进行后续的图像处理和分析。三维重建则是指将多幅图像中的二维信息重建成三维信息,以便进行三维可视化和分析。本文将介绍基于affine+sift+GTM算法的图像配准和三维重建方法。
   affine+sift+GTM算法是一种基于特征点匹配的图像配准和三维重建方法。该方法通过提取图像的SIFT特征点,将它们进行配准,然后利用GTM模型进行三维重建。具体实现步骤如下:

数据准备
准备多幅拍摄同一场景的图像,以及相应的摄像机参数,包括内参和外参等。

特征提取
从每幅图像中,提取出一组SIFT特征点。SIFT是一种局部特征描述符,它可以在不同尺度和旋转角度下提取出图像中的关键点,并计算出每个关键点的特征向量,用于表示该点的局部特征。SIFT特征点的提取可以使用OpenCV等开源库进行实现。

特征匹配
将每幅图像中的SIFT特征点进行匹配,以确定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常用的特征匹配方法包括基于描述符距离的匹配、基于相似性度量的匹配等。匹配过程可以使用RANSAC等算法进行优化,以提高匹配的准确性。

相似变换
根据特征点的对应关系,计算出多幅图像之间的相似变换,以实现图像的配准。常用的相似变换包括仿射变换、透视变换等。在本方法中,采用仿射变换进行图像配准。

三维重建
根据配准后的图像,利用GTM模型进行三维重建。GTM模型是一种基于概率的统计模型,它可以将多幅图像中的二维信息重建成三维信息。具体实现步骤如下:

(1)定义GTM模型的参数,包括高斯混合数、隐变量维度等。

(2)根据配准后的图像,计算出每个像素点的深度值,并构造出一个深度图像。

(3)将深度图像作为输入,利用GTM模型进行三维重建,得到一个三维点云模型。

三维可视化
将三维点云模型进行可视化,以便进行三维分析和处理。常用的三维可视化软件包括MeshLab、CloudCompare等。
下面给出affine+sift+GTM算法中常用的数学公式:

SIFT特征点描述符
SIFT特征点描述符是一种128维的向量,用于表示该点的局部特征。设该点的梯度方向直方图为h,共有16个方向,每个方向有8个bin,则SIFT特征点描述符为:
d = [h1,h2,...,h128]

其中,hi表示第i个bin的值。

仿射变换
仿射变换是一种线性变换,可以将一个二维图像变换到另一个二维图像。假设有一个二维点(x,y),经过仿射变换后得到的点(x',y')可以表示为:
[x' y' 1] = [x y 1] * A

其中,A是一个3*3的仿射变换矩阵,可以表示为:

A = [a11 a12 tx
a21 a22 ty
0 0 1]

其中,a11、a12、a21、a22表示缩放和旋转的参数,tx、ty表示平移的参数。

GTM模型
GTM模型是一种基于概率的统计模型,它可以将多幅图像中的二维信息重建成三维信息。假设有N个像素点,GTM模型可以表示为:
p(x) = 1/Z sum(wj N(x | μj,Σj))

其中,Z是归一化因子,w是权重,N(x | μj,Σj)表示多元高斯分布,μj和Σj分别表示第j个高斯分布的均值和协方差矩阵。
三维点云模型是由一组三维点构成的,在本方法中,可以表示为:
P = {(x1,y1,z1),(x2,y2,z2),...,(xn,yn,zn)}

其中,(xi,yi,zi)表示第i个三维点的坐标。

2.算法运行软件版本
MATLAB2017b

3.算法运行效果图预览

1.jpeg
2.jpeg
3.jpeg
4.jpeg
5.jpeg
6.jpeg

4.部分核心程序
```% 定义图像缩放比例和阈值
SCALE = 5;
Threshold = 0.0000002;
%1输入2个图片
I1 = imread('pic\a1.jpg');
I2 = imread('pic\a2.jpg');

% 显示原始图像
figure;
subplot(421);
imshow(I1);title('原始图像');
subplot(422);
imshow(I2);title('原始图像');
%2图像的预处理,比如增强,滤波,去背景等等,提取目标
I1f(:,:,1) = medfilt2(I1(:,:,1),[5,5]);
I1f(:,:,2) = medfilt2(I1(:,:,2),[5,5]);
I1f(:,:,3) = medfilt2(I1(:,:,3),[5,5]);
I2f(:,:,1) = medfilt2(I2(:,:,1),[5,5]);
I2f(:,:,2) = medfilt2(I2(:,:,2),[5,5]);
I2f(:,:,3) = medfilt2(I2(:,:,3),[5,5]);
subplot(423);
imshow(I1f);title('滤波图像');
subplot(424);
imshow(I2f);title('滤波图像');

[R,C,K] = size(I1f);
I1bg = zeros(R,C);
I2bg = zeros(R,C);
Thresh1 = 130;
Thresh2 = 70;
for i = 1:R
for j = 1:C
if I1f(i,j,1) >= Thresh1 & I1f(i,j,2) >= Thresh1 & I1f(i,j,3) >= Thresh1
I1bg(i,j) = 1;
end
if I1f(i,j,1) <= Thresh2 & I1f(i,j,2) <= Thresh2 & I1f(i,j,3) <= Thresh2
I1bg(i,j) = 1;
end
if I2f(i,j,1) >= Thresh1 & I2f(i,j,2) >= Thresh1 & I2f(i,j,3) >= Thresh1
I2bg(i,j) = 1;
end
if I2f(i,j,1) <= Thresh2 & I2f(i,j,2) <= Thresh2 & I2f(i,j,3) <= Thresh2
I2bg(i,j) = 1;
end
end
end
%去掉连通域小面积区域
I1bg = double(bwareaopen(I1bg,20000));
I2bg = double(bwareaopen(I2bg,20000));
SE=strel('square',20);
I1bgs = imdilate(I1bg,SE);%图像
I2bgs = imdilate(I2bg,SE);%图像

subplot(425);
imshow(I1bgs);title('目标提取');
subplot(426);
imshow(I2bgs);title('目标提取');

[R,C] = size(I1bg);
imgs1 = I1f;
imgs2 = I2f;
%根据提取出的目标,将图像中非目标区域置为0。
for i = 1:R
for j = 1:C
if I1bgs(i,j,1) == 0
imgs1(i,j,:) = 0;
end
if I2bgs(i,j,1) == 0
imgs2(i,j,:) = 0;
end
end
end

subplot(427);
imshow(imgs1);title('目标提取');
subplot(428);
imshow(imgs2);title('目标提取');

%%%%%%%%%%%%%%%%%%%%%%%%%%%%%%%%%%%%%%%%%%%%%%%%%%%%%%%%%%%%%%%%%%%%%%

%3目标的特征点检测和提取,
[F_1,Vp_1] = extractFeatures(rgb2gray(imgs1),detectKAZEFeatures(rgb2gray(imgs1),'Threshold',Threshold, 'NumOctaves',3,'NumScaleLevels',SCALE));
[F_2,Vp_2] = extractFeatures(rgb2gray(imgs2),detectKAZEFeatures(rgb2gray(imgs2),'Threshold',Threshold, 'NumOctaves',3,'NumScaleLevels',SCALE));
indexPairs = matchFeatures(F_1,F_2); %匹配提取出的特征点。
Mf_1 = Vp_1(indexPairs(:, 1));
Mp_1 = Mf_1.Location;
Mf_2 = Vp_2(indexPairs(:, 2));
Mp_2 = Mf_2.Location;

Images1all = Vp_1.Location;
Images2all = Vp_2.Location;

X1 = Mp_1;
X2 = Mp_2;
img1s = imgs1;
img2s = imgs2;
[r1,c1,k] = size(img1s);
[r2,c2,k] = size(img2s);
L1 = min(r1,r2);
L2 = min(c1,c2);

Step = 1;
Xs = X1(1:Step:end,1);
Ys = X1(1:Step:end,2);
Xe = X2(1:Step:end,1)+c1;
Ye = X2(1:Step:end,2);

%去除错误配准点后的匹配效果显示匹配结果。
figure(2);
hIm = montage([(img1s(1:L1,1:L2,:)),(img2s(1:L1,1:L2,:))]);
img2s2 = img2s(1:L1,1:L2,:);

hold on;
plot(Xs,Ys,'r+');
hold on;
plot(Xe,Ye,'b+');
hold on
for i = 1:length(Xs)
line([Xs(i),Xe(i)],[Ys(i),Ye(i)],'color','g');
hold on
end
title('包含错误匹配点的配准情况');

save step1.mat imgs1 imgs2 Xs Ys Xe Ye c1 X1 X2 Images1all Images2all

```

相关文章
|
23小时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基于BP神经网络的QPSK解调算法matlab性能仿真
该文介绍了使用MATLAB2022a实现的QPSK信号BP神经网络解调算法。QPSK调制信号在复杂信道环境下受到干扰,BP网络能适应性地补偿失真,降低误码率。核心程序涉及数据分割、网络训练及性能评估,最终通过星座图和误码率曲线展示结果。
|
1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计算机视觉
基于yolov2深度学习网络模型的鱼眼镜头中人员检测算法matlab仿真
该内容是一个关于基于YOLOv2的鱼眼镜头人员检测算法的介绍。展示了算法运行的三张效果图,使用的是matlab2022a软件。YOLOv2模型结合鱼眼镜头畸变校正技术,对鱼眼图像中的人员进行准确检测。算法流程包括图像预处理、网络前向传播、边界框预测与分类及后处理。核心程序段加载预训练的YOLOv2检测器,遍历并处理图像,检测到的目标用矩形标注显示。
|
5天前
|
算法
m基于BP译码算法的LDPC编译码matlab误码率仿真,对比不同的码长
MATLAB 2022a仿真实现了LDPC码的性能分析,展示了不同码长对纠错能力的影响。短码长LDPC码收敛快但纠错能力有限,长码长则提供更强纠错能力但易陷入局部最优。核心代码通过循环进行误码率仿真,根据EsN0计算误比特率,并保存不同码长(12-768)的结果数据。
25 9
m基于BP译码算法的LDPC编译码matlab误码率仿真,对比不同的码长
|
6天前
|
算法
MATLAB|【免费】融合正余弦和柯西变异的麻雀优化算法SCSSA-CNN-BiLSTM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预测模型
这段内容介绍了一个使用改进的麻雀搜索算法优化CNN-BiLSTM模型进行多输入单输出预测的程序。程序通过融合正余弦和柯西变异提升算法性能,主要优化学习率、正则化参数及BiLSTM的隐层神经元数量。它利用一段简单的风速数据进行演示,对比了改进算法与粒子群、灰狼算法的优化效果。代码包括数据导入、预处理和模型构建部分,并展示了优化前后的效果。建议使用高版本MATLAB运行。
|
8天前
|
存储 编解码 安全
带三维重建和还原的PACS源码 医学影像PACS系统源码
带三维重建和还原的PACS源码 医学影像PACS系统源码 PACS及影像存取与传输系统”( 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为以实现医学影像数字化存储、诊断为核心任务,从医学影像设备(如CT、CR、DR、MR、DSA、RF等)获取影像,集中存储、综合管理医学影像及病人相关信息,建立数字化工作流程。系统可实现检查预约、病人信息登记、计算机阅片、电子报告书写、胶片打印、数据备份等一系列满足影像科室日常工作的功能,并且由于影像数字化存储,用户可利用影像处理与测量技术辅助诊断、方便快捷地查找资料或利用网络将资料传输至临床科室,还可与医院HIS、L
22 0
|
8天前
|
存储 数据采集 固态存储
带三维重建和还原功能的医学影像管理系统(pacs)源码
带三维重建和还原功能的医学影像管理系统(pacs)源码
59 0
|
8天前
|
存储 数据可视化 vr&ar
突破传统 重新定义:3D医学影像PACS系统源码(包含RIS放射信息) 实现三维重建与还原
突破传统,重新定义PACS/RIS服务,洞察用户需求,关注应用场景,新一代PACS/RIS系统,系统顶层设计采用集中+分布式架构,满足医院影像全流程业务运行,同时各模块均可独立部署,满足医院未来影像信息化扩展新需求、感受新时代影像服务便捷性、易用性!系统基于平台化设计,与第三方服务自然接入无压力,从功能多样化到调阅速度快;覆盖(放射、超声、内镜、病理、核医学、心血管、临床科室等,是以影像采集、传输、存储、诊断、报告书写和科室管理)为核心应用的模块化PACS/RIS系统,实现了全院级影像信息的合理共享与应用。
23 0
突破传统 重新定义:3D医学影像PACS系统源码(包含RIS放射信息) 实现三维重建与还原
|
8天前
|
存储 数据采集 编解码
【PACS】医学影像管理系统源码带三维重建后处理技术
【PACS】医学影像管理系统源码带三维重建后处理技术
62 0
|
8天前
|
C++
【C++医学影像PACS】CT检查中的三维重建是什么检查?
【C++医学影像PACS】CT检查中的三维重建是什么检查?
71 0
|
8天前
|
数据采集 存储 数据可视化
医院影像PACS系统三维重建技术(获取数据、预处理、重建)
开放式体系结构,完全符合DICOM3.0标准,提供HL7标准接口,可实现与提供相应标准接口的HIS系统以及其他医学信息系统间的数据通信。
38 3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