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要说下什么是反射
Java反射是指在运行时获取类信息,包括类的各个成员变量、方法和构造函数等信息,并可以通过这些信息调用对象的方法或创建对象。通俗点说,反射就是程序在运行时检查一个类、获取该类的属性和方法信息,然后利用这些信息操作该类。
反射机制的核心API是java.lang.reflect包下的类,如Class、Method、Field、Constructor等。其中,Class类代表一个类或者一个接口,它是获取类的反射信息的起点;Method类表示类的方法;Field类表示类的属性,也称为成员变量;Constructor类表示类的构造函数。
使用反射机制可以动态地获取类的信息,并在运行期间创建新的对象、调用方法处理数据等。常见的应用场景包括依赖注入、ORM框架、动态加载类、测试工具等等。但是,在使用反射时需要注意保证代码的安全性和性能,因为反射操作相对于直接方法调用而言效率较低,而且可能会导致一些安全问题,比如对私有成员进行非法访问等。
2. 什么是java序列化,什么情况下需要序列化
Java序列化是指将一个对象转换为字节流的过程,使得这个对象可以在网络传输和存储中进行传递和恢复。在Java中,使用实现了Serializable接口的类才可以进行序列化操作,并且序列化后的数据可以持久化到文件或者数据库中。
需要进行Java序列化的情况通常包括:
网络传输:当我们需要通过网络传输JAVA对象时,需要将对象序列化为二进制字节流,再进行网络传输,接收方则根据协议将字节流重新反序列化为Java对象。
持久化存储:如果需要将内存中的一些数据保存到文件或数据库中,也可以使用Java序列化。可以将Java对象序列化后写入文件或数据库,下次读取时再反序列化回来就可以获取到之前保存的对象。
缓存:在某些场景下,可以将一些计算结果缓存起来,避免每次计算都需要花费时间。这时可以将结果序列化并保存到缓存中,下次获取时直接从缓存中反序列化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Java序列化虽然方便,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序列化后产生的数据量比较庞大,不太利于网络传输和存储,而且序列化操作相对于其他操作要慢一些。而且,序列化过程中可能会由于某些原因(如类结构变化等)导致反序列化失败,从而引发安全问题。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序列化操作的使用场景,并进行相关的安全性和效率优化处理。
3. 为什么需要克隆,如何实现克隆,深拷贝和浅拷贝区别
在Java中,克隆是指通过复制一个对象的所有字段值来创建一个新对象的过程。需要进行克隆实际上是为了避免在对同一个对象进行更改时,其中一个操作影响到了另外一个操作的结果。具体而言,通常会出现这些情况:
有多个线程并发操作同一个对象,且每个线程都需要修改该对象的状态。这时,如果不进行克隆,则可能导致竞争条件(Race Condition)或并发更新异常(Concurrent Modification Exception)。
某个对象需要提供不同快照以备异步处理,如邮件系统需要将一封发送出去的邮件和已经进入存档系统的邮件分别处理时,就需要在发送后的信件对象生成快照,以便将信件本身变动和存档两个异步按顺序进行。
如何实现克隆:用于克隆的类必须实现Cloneable接口并重写Object类中的clone()方法。Cloneable接口仅起到了标识作用,表示这个类可以被“合法”地克隆,而clone()方法则是负责实现具体的克隆过程。
深拷贝和浅拷贝的区别:在进行克隆过程中,因为Java中所有对象,实际上都是引用类型,所以在进行克隆时经常存在浅拷贝和深拷贝两种方式。
浅拷贝:即将原始对象的内存地址直接赋给克隆对象,克隆对象与原始对象引用相同的内存地址。这意味着,如果在其中一个对象中修改了任何属性,其实将影响到另一个对象中该属性的值。
深拷贝:即创建一个新的对象并复制原始对象的所有成员变量的内容,包括对于其他对象的引用。这意味着,在新对象上进行的任何更改都不会影响到原始对象或任何其他副本对象。
通常情况下,选择深度克隆或浅度克隆取决于应用场景:如果对象具有简单的数据成员、数据类型成员,则只需使用浅度克隆。如果对象有数组或嵌套对象的引用,则需要选择深度克隆,这样在使用克隆对象进行更改时可以避免“对象共享”的问题。
4. throw 和 throws 区别
Java 中的 throw 和 throws 两个关键字是用于处理异常的。
throw 关键字用于抛出一个异常对象。通常在方法内部,当检测到程序运行时发生了某种错误或不符合条件时,可以使用 throw 抛出一个异常对象。例如:throw new Exception(“出现异常”)。
throws 关键字用于声明一个方法可能会抛出某些异常。通过在方法签名中使用 throws,并在其中声明可能被抛出的异常,这样在调用该方法时,编译器就可以检查是否处理了异常。如果不处理该异常,只有两种选择:将异常向上委托(即向方法调用方报告异常),或者终止程序的运行。例如:public void doSomething() throws SomeException。
总结:throw 是用于手动抛出一个异常对象,而 throws 是在方法声明中声明方法可能抛出某些异常。同时需要注意,throws 声明的异常可以由方法调用方进行处理,或者像 main 方法一样将它们交给 JVM 进行处理,而 throw 则是强制抛出对应的异常,无论我们是否希望它被捕获并进行处理。
5. final、finaly、finalize 区别
在 Java 中,final、finally 和 finalize 是三个不同的关键字,它们分别表示了:常量、异常处理中的代码块、垃圾回收机制。
final:表示一个变量或者字段是常量,即这个常量的值不能再改变。final 常量必须在声明时进行初始化,而且一旦初始化之后就不能再被修改。同时,一个类也可以用 final 修饰,表示该类不能被继承。
finally:表示在 try-catch-finally 块中必须执行的代码块,无论是否捕获异常、是否执行过 return 或 break 语句,其中的代码总是会被执行。通常在 finally 中执行清理资源、关闭文件或者释放数据库连接等操作。
finalize:表示被垃圾回收器调用的方法,在对象被垃圾回收器回收时自动执行。这个方法在各个方面都是不可预测的,并且不推荐使用,因为它不能保证及时性和准确性。
总结,final 表示常量或不可继承的类,finally 表示代码块一定会被执行的情况,finalize 则与 Java 的垃圾回收机制相关。这些关键字在不同的场景中有着不同的作用,开发者需要根据具体的需求和情况选择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