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技术内幕】7.2.3-purge和group commit

本文涉及的产品
RDS MySQL Serverless 基础系列,0.5-2RCU 50GB
RDS MySQL Serverless 高可用系列,价值2615元额度,1个月
简介: 【MySQL技术内幕】7.2.3-purge和group commit

1.purge

delete和 update操作可能并不直接删除原有的数据。例如,对上一小节所产生的表t执行如下的SQL语句:

DELETE FROM t WHERE a=1;表t上列a有聚集索引,列b上有辅助索引。对于上述的 delete操作,通过前面关于undo log的介绍已经知道仅是将主键列等于1的记录delete flag设置为1,记录并没有被删除,即记录还是存在于B+树中。其次,对辅助索引上a等于1,b等于1的记录同样没有做任何处理,甚至没有产生 undo log。而真正删除这行记录的操作其实被“延时”了,最终在 purge操作中完成。

purge用于最终完成 delete和 update操作。这样设计是因为 InnoDB存储引擎支持MVCC,所以记录不能在事务提交时立即进行处理。这时其他事物可能正在引用这行,故 InnoDB存储引擎需要保存记录之前的版本。而是否可以删除该条记录通过 purge来进行判断。若该行记录已不被任何其他事务引用,那么就可以进行真正的 delete操作。可见, purge操作是清理之前的 delete和 update操作,将上述操作“最终”完成。而实际执行的操作为 delete操作,清理之前行记录的版本。

在前一个小节中已经介绍过,为了节省存储空间, InnoDB存储引擎的 undo log设计是这样的:一个页上允许多个事务的 undo log存在。虽然这不代表事务在全局过程中提交的顺序,但是后面的事务产生的 undo log总在最后。此外, InnoDB存储引擎还有个 history列表,它根据事务提交的顺序,将 undo log进行链接。如下面的一种情况:

在图7-17的例子中, history list表示按照事务提交的顺序将undo log进行组织。在InnoDB存储引擎的设计中,先提交的事务总在尾端。 undo page存放了 undo log,由于可以重用,因此一个 undo page中可能存放了多个不同事务的undo log。trx5的灰色阴影表示该 undo log还被其他事务引用。

在执行 purge的过程中, InnoDB存储引擎首先从 history list中找到第一个需要被清理的记录,这里为txl,清理之后 InnoDB存储引擎会在trx1的 undo log所在的页中继续寻找是否存在可以被清理的记录,这里会找到事务tx3,接着找到tx5,但是发现trx5被其他事务所引用而不能清理,故去再次去 history list中查找,发现这时最尾端的记录为trx2,接着找到trx2所在的页,然后依次再把事务trx6、trx4的记录进行清理。由于 undo page2中所有的页都被清理了,因此该 undo page可以被重用。

InnoDB存储引擎这种先从 history list中找 undo log,然后再从 undo page中找undo log的设计模式是为了避免大量的随机读取操作,从而提高 purge的效率全局动态参数 innodb purge batch size用来设置每次 purge操作需要清理的undo page数量。在InnoDB1.2之前,该参数的默认值为20。而从1.2版本开始,该参数的默认值为300。通常来说,该参数设置得越大,每次回收的 undo page也就越多,这样可供重用的 undo page就越多,减少了磁盘存储空间与分配的开销。不过,若该参数设置得太大,则每次需要 purge处理更多的 undo page,从而导致CPU和磁盘IO过于集中于对undo log的处理,使性能下降。因此对该参数的调整需要由有经验的DBA来操作,并且需要长期观察数据库的运行的状态。正如官方的 MySQL数据库手册所说的,普通用户不需要调整该参数。

当 InnoDB存储引擎的压力非常大时,并不能高效地进行 purge操作。那么 historyit的长度会变得越来越长。全局动态参数 innodb_max_purge_lag用来控制 history list的长度,若长度大于该参数时,其会“延缓”DML的操作。该参数默认值为0,表示不对history list做任何限制。当大于0时,就会延缓DML的操作,其延缓的算法为

delay =((length(history_list)-innodb_max_purge_lag)*10)-5复制代码

delay的单位是毫秒。此外,需要特别注意的是, delay的对象是行,不是个DML操作。例如当一个 update操作需要更新5行数据时,每行数据的操作都会被delay,故总的延时时间为5*delay。而 delay的统计会在每一次 purge操作完成后,重新进行计算。

InnoDB1.2版本引入了新的全局动态参数 innodb_max_purge_lag_delay,其用来控制delay的最大毫秒数。也就是当上述计算得到的 delay值大于该参数时,将 delay设置为innodb_max_purge_lag_delay,避免由于purge操作缓慢导致其他SQL线程出现无限制的等待。

2.group commit

若事务为非只读事务,则每次事务提交时需要进行一次 fsync操作,以此保证重做日志都已经写入磁盘。当数据库发生宕机时,可以通过重做日志进行恢复。虽然固态硬盘的出现提高了磁盘的性能,然而磁盘的fyne性能是有限的。为了提高磁盘 fsync的效率,当前数据库都提供了 group commit的功能,即一次 fsync可以刷新确保多个事务日志被写入文件。对于 InnoDB存储引擎来说,事务提交时会进行两个阶段的操作:

  1. 修改内存中事务对应的信息,并且将日志写入重做日志缓冲
  2. 调用 fsync将确保日志都从重做日志缓冲写入磁盘。

步骤2)相对步骤1)是一个较慢的过程,这是因为存储引擎需要与磁盘打交道。但当有事务进行这个过程时,其他事务可以进行步骤1)的操作,正在提交的事物完成提交操作后,再次进行步骤2)时,可以将多个事务的重做日志通过一次sync刷新到磁盘,这样就大大地减少了磁盘的压力,从而提高了数据库的整体性能。对于写入或更新较为频繁的操作, group commit的效果尤为明显。

然而在 InnoDB12版本之前,在开启二进制日志后, InnodB存储引擎的 group commit功能会失效,从而导致性能的下降。并且在线环境多使用 replication环境,因此二进制日志的选项基本都为开启状态,因此这个问题尤为显著。

导致这个问题的原因是在开启二进制日志后,为了保证存储引擎层中的事务和二进制日志的一致性,二者之间使用了两阶段事务,其步骤如下:

  1. 当事务提交时 InnoDB存储引擎进行 Prepare操作
  2. MySQL数据库上层写入二进制日志
  3. InnoDB存储引擎层将日志写入重做日志文件。
  • a)修改内存中事务对应的信息,并且将日志写人重做日志缓冲。
  • b)调用 fsync将确保日志都从重做日志缓冲写入磁盘。

一旦步骤2)中的操作完成,就确保了事务的提交,即使在执行步骤3)时数据库发生了宕机。此外需要注意的是,每个步骤都需要进行一次 fsync操作才能保证上下两层数据的一致性。步骤2)的 fsync由参数sync_ binlog控制,步骤3)的 fsync由参数innodb_fush_log_at_trx_commit控制。因此上述整个过程如图7-18所示。

为了保证 MySQL数据库上层二进制日志的写入顺序和 InnoDB层的事务提交顺序一致, MySQL数据库内部使用了 prepare_commit_mutex这个锁。但是在启用这个锁之后,步骤3)中的步骤a)步不可以在其他事务执行步骤b)时进行,从而导致了 group commit失效。

然而,为什么需要保证 MySQL数据库上层二进制日志的写入顺序和 InnoDB层的事务提交顺序一致呢?这时因为备份及恢复的需要,例如通过工具 xtrabackup或者ibbackup进行备份,并用来建立 replication,如图7-19所示。

可以看到若通过在线备份进行数据库恢复来重新建立 replication,事务T的数据会产生丢失。因为在 InnoDB存储引擎层会检测事务T3在上下两层都完成了提交,不需要再进行恢复。因此通过锁 prepare_commit_mutex以串行的方式来保证顺序性,然而这会使 group commit无法生效,如图7-20所示。

这个问题最早在2010年的 MySQL数据库大会中提出, Facebook MySQL技术组,Percona公司都提出过解决方案。最后由MariaDB数据库的开发人员 Kristian Nielsen完成了最终的“完美”解决方案。在这种情况下,不但 MySQL数据库上层的二进制日志写入是 group commit的, InnoDB存储引擎层也是 group commit的。此外还移除了原先的锁 prepare commit mutex,从而大大提高了数据库的整体性。 MySQL5.6采用了类似的实现方式,并将其称为 Binary Log Group Commit(BLGC)。

MySQL5.6BLGC的实现方式是将事务提交的过程分为几个步骤来完成,如图7-21所示。

在 MySQL数据库上层进行提交时首先按顺序将其放入一个队列中,队列中的第一个事务称为 leader,其他事务称为 follower, leader控制着 follower的行为。BLGC的步骤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 Fush阶段,将每个事务的二进制日志写入内存中。
  2. Sync阶段,将内存中的二进制日志刷新到磁盘,若队列中有多个事务,那么仅次fsync操作就完成了二进制日志的写入,这就是BLGC。
  3. Commit阶段, leader根据顺序调用存储引擎层事务的提交, InnoDB存储引擎本就支持 group commit,因此修复了原先由于锁 prepare_commit_mutex导致 group commit失效的问题。

当有一组事务在进行 Commit阶段时,其他新事物可以进行 Flush阶段,从而使group commit不断生效。当然 group commit的效果由队列中事务的数量决定,若每次队列中仅有一个事务,那么可能效果和之前差不多,甚至会更差。但当提交的事务越多时, group commit的效果越明显,数据库性能的提升也就越大。

参数 binlog max flush queue time用来控制 Flush阶段中等待的时间,即使之前的一组事务完成提交,当前一组的事务也不马上进入Sync阶段,而是至少需要等待一段寸间。这样做的好处是 group commit的事务数量更多,然而这也可能会导致事务的响应时间变慢。该参数的默认值为0,且推荐设置依然为0。除非用户的 MySQL数据库系统中有着大量的连接(如100个连接),并且不断地在进行事务的写入或更新操作。



相关实践学习
基于CentOS快速搭建LAMP环境
本教程介绍如何搭建LAMP环境,其中LAMP分别代表Linux、Apache、MySQL和PHP。
全面了解阿里云能为你做什么
阿里云在全球各地部署高效节能的绿色数据中心,利用清洁计算为万物互联的新世界提供源源不断的能源动力,目前开服的区域包括中国(华北、华东、华南、香港)、新加坡、美国(美东、美西)、欧洲、中东、澳大利亚、日本。目前阿里云的产品涵盖弹性计算、数据库、存储与CDN、分析与搜索、云通信、网络、管理与监控、应用服务、互联网中间件、移动服务、视频服务等。通过本课程,来了解阿里云能够为你的业务带来哪些帮助     相关的阿里云产品:云服务器ECS 云服务器 ECS(Elastic Compute Service)是一种弹性可伸缩的计算服务,助您降低 IT 成本,提升运维效率,使您更专注于核心业务创新。产品详情: https://www.aliyun.com/product/ecs
目录
相关文章
|
8天前
|
存储 SQL 关系型数据库
MySQL Group 字段逗号链接
【4月更文挑战第26天】
|
8天前
|
缓存 关系型数据库 MySQL
MySQL查询优化:提速查询效率的13大秘籍(合理使用索引合并、优化配置参数、使用分区优化性能、避免不必要的排序和group by操作)(下)
MySQL查询优化:提速查询效率的13大秘籍(合理使用索引合并、优化配置参数、使用分区优化性能、避免不必要的排序和group by操作)(下)
|
8天前
|
SQL 存储 关系型数据库
【MySQL技术专题】「实战开发系列」一同探索一下数据库的加解密函数开发实战指南之AES系列
【MySQL技术专题】「实战开发系列」一同探索一下数据库的加解密函数开发实战指南之AES系列
56 0
|
3天前
|
监控 NoSQL Java
java云MES 系统源码Java+ springboot+ mysql 一款基于云计算技术的企业级生产管理系统
MES系统是生产企业对制造执行系统实施的重点在智能制造执行管理领域,而MES系统特点中的可伸缩、信息精确、开放、承接、安全等也传递出:MES在此管理领域中无可替代的“王者之尊”。MES制造执行系统特点集可伸缩性、精确性、开放性、承接性、经济性与安全性于一体,帮助企业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降低运营成本,快速适应企业不断的制造执行管理需求,使得企业已有基础设施与一切可用资源实现高度集成,提升企业投资的有效性。
36 5
|
8天前
|
负载均衡 关系型数据库 MySQL
MySQL读写分离技术深度解析
在高并发、大数据量的互联网应用环境中,数据库作为数据存储的核心组件,其性能直接影响着整个系统的运行效率。MySQL作为最常用的开源关系型数据库之一,虽然功能强大,但在处理大量并发读写请求时,单点服务器的性能瓶颈逐渐显现。为了解决这一问题,MySQL读写分离技术应运而生,成为提升数据库性能、实现负载均衡的有效手段。
|
8天前
|
Java 关系型数据库 MySQL
【JDBC编程】基于MySql的Java应用程序中访问数据库与交互数据的技术
【JDBC编程】基于MySql的Java应用程序中访问数据库与交互数据的技术
|
8天前
|
关系型数据库 分布式数据库 数据库
VLDB顶会论文解读 | PolarDB MySQL高性能强一致集群核心技术详解
在VLDB2023会议上,阿里云瑶池数据库团队的论文介绍了PolarDB-SCC,这是一个创新的云原生数据库系统,确保了低延迟的全局强一致读取。PolarDB-SCC解决了传统主从架构中只读节点可能返回过期数据的问题,实现了在不影响性能的情况下提供强一致性。通过重新设计的主从信息同步机制、线性Lamport时间戳和细粒度修改跟踪,以及利用RDMA优化的日志传输,PolarDB-SCC已经在PolarDB中成功应用超过一年,成为业界首个无感知全局一致性读的云原生数据库解决方案。
66811 0
|
8天前
|
存储 关系型数据库 MySQL
MySQL的MyISAM引擎:技术特点与应用场景
【4月更文挑战第20天】MySQL的MyISAM引擎特点是表级锁定,适合读多写少的场景,不支持事务但提供全文索引,适用于只读应用、全文搜索和简单备份恢复。在选择存储引擎时,应根据具体需求权衡。
42 11
|
8天前
|
Java 关系型数据库 MySQL
一套java+ spring boot与vue+ mysql技术开发的UWB高精度工厂人员定位全套系统源码有应用案例
UWB (ULTRA WIDE BAND, UWB) 技术是一种无线载波通讯技术,它不采用正弦载波,而是利用纳秒级的非正弦波窄脉冲传输数据,因此其所占的频谱范围很宽。一套UWB精确定位系统,最高定位精度可达10cm,具有高精度,高动态,高容量,低功耗的应用。
36 0
一套java+ spring boot与vue+ mysql技术开发的UWB高精度工厂人员定位全套系统源码有应用案例
|
8天前
|
SQL 存储 关系型数据库
【mysql】将逗号分割的字段内容转换为多行并group by
【mysql】将逗号分割的字段内容转换为多行并group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