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介绍浏览器缓存机制及前端优化方案

简介: 系统介绍浏览器缓存机制及前端优化方案

104766ba11d2d7fcb8616085390ee94.png

背景

921ce9ad5b592e1f3a350ebb5ef228d.png

缓存是用来做性能优化的好东西,但是,如果用不好缓存,就会产生一系列问题:

  • 为什么我的页面显示的还是老版本
  • 为什么我的网页白屏
  • 请刷新下网页
  • ...

以上问题大家或多或少都遇到过,归根结底是使用缓存的姿势不对,今天,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下浏览器是如何进行缓存的,以及我们要怎样科学的使用缓存

浏览器的缓存机制

1. 什么是浏览器缓存?

7b2a797fde8c66fd8211c2e13f2143e.png

简单说,浏览器把 http 请求的资源保存到本地,供下次使用的行为,就是浏览器缓存

这里先记一个点:http 响应头,决定了浏览器会对资源采取什么样的缓存策略

2. 浏览器是读取缓存还是请求数据?

  • 用户第一次请求资源

74bef3c087034316d9256008c1b2858.png

  • 整个完整流程

49636794abac0d9287c000972a31a60.png

3. 缓存过程分类——强缓存 / 协商缓存

根据是否请求服务,我们把缓存过程分为强缓存和协商缓存,也可以理解为必然经过的过程称为强缓存,如果强缓存没有,那在和服务器协商一下

强缓存

强缓存看的是响应头的 Expires 和 Cache-Control 字段

  • Expires 是老规范,它表示的是一个绝对有效时间,在该时间之前则命中缓存,如果超过则缓存失效,并且,由于它是跟本地时间(可以随意修改)做比较,会导致缓存混乱
  • Cache-Control 是新规范,优先级要高于Expires,也是目前主要使用的缓存策略,字段是max-age,表示的是一个相对时间,例如 Cache-Control: max-age=3600,代表着资源的有效期是 3600 秒。

其他配置

no-cache:需要进行协商缓存,发送请求到服务器确认是否使用缓存。

no-store:禁止使用缓存,每一次都要重新请求数据。

public:可以被所有的用户缓存,包括终端用户和 CDN 等中间代理服务器。

private:只能被终端用户的浏览器缓存,不允许 CDN 等中继缓存服务器对其缓存。

协商缓存

当强缓存没有命中的时候,浏览器会发送一个请求到服务器,服务器根据 header 中的部分信息来判断是否命中缓存。如果命中,则返回 304 ,告诉浏览器资源未更新,可使用本地的缓存。

协商缓存看的是 header 中的 Last-Modified / If-Modified-Since 和 Etag / If-None-Match

缓存生效,返回304,缓存失效,返回200和请求结果

Etag 优先级 Last-Modified 高

  • Last-Modified / If-Modified-Since

浏览器第一次请求一个资源的时候,服务器返回的 header 中会加上 Last-Modify,Last-modify 是一个时间标识该资源的最后修改时间。

当浏览器再次请求该资源时,request 的请求头中会包含 If-Modify-Since,该值为缓存之前返回的 Last-Modify。服务器收到 If-Modify-Since 后,根据资源的最后修改时间判断是否命中缓存,命中返回304使用本缓存,否则返回200和请求最新资源。

  • Etag / If-None-Match

etag 是更为严谨的校验,一般情况下使用时间检验已经足够,但我们想象一个场景,如果我们在短暂时间内修改了服务端资源,然后又迅速的改回去,理论上这种情况本地缓存还是可以继续使用的,这就是 etag 诞生的场景。

使用 etag 时服务端会对资源进行一次类似 hash 的操作获得一个标识(内容不变标识不变),并返回给客户端。

再次请求时客户端会在 If-None-Match 带上 etag 的值给服务端进行对比验证,如果命中返回304使用缓存,否则重新请求资源。

注:由于 e-atg 服务端计算会有额外开销,所以性能较差

扩展:DNS缓存与CDN缓存

DNS 缓存

我们在网上所有的通信行为都需要IP来进行连接,DNS解析是指通过域名获取相应IP地址的过程。

基本上有DNS的地方就有缓存,查询顺序如下:

019fd439d2c3c8d9164515004ca9a4b.png

一般我们日常会接触到的就是有时内网域名访问需要修改本地host映射关系,或者某些科学上网的情况,可以通过修改本地host来正常访问网址

CDN 缓存

CDN 缓存从减轻根服务的分发压力和缩短物理的传输距离(跨地域访问)上2个层面对资源访问进行优化。

CDN节点解决了跨运营商和跨地域访问的问题,访问延时大大降低。

大部分请求在CDN边缘节点完成,CDN起到了分流作用,减轻了源服务器的负载。

一般CDN服务都由运营商提供,我们只需要了解如何验证CDN是否生效即可

  • 查看域名是否配置了CDN缓存
    ping {{ 域名 }} 会看到转向了其他地址(alikunlun)
    例如: ping customer.kukahome.com
  • 71e12c3441826b6e05609aeeaea77c1.png
  • 查看我们的页面资源是否命中CDN缓存

通过查看相应头有 X-cache:HIT 字段,则命中CDN缓存,注意这里名称并不固定,但一般都会有HIT标识,如果是MISS 或None之类的,则没有命中缓存

183cd3f40e8f7595aa2657fb56f1698.png

前端针对缓存部署优化方案

构建演进

构建方面优化的核心思想是如何更优,更快速的加载资源,以及如何保证资源的新鲜度

这个优化过程也分为几个阶段,有些其实已经不适用现在的场景,但也可以了解下

  • 早期的图标合并雪碧图(sprite),多脚本文件整理到一个文件:目的是通过减少碎片化的请求数量来加速资源加载(相关知识点是浏览器一般最多只支持6个并发请求,同一时间请求数量需要控制在合理范围)
  • 现在雪碧图已基本被 iconfont 代替,js 加载更多采用分模块异步加载,而不是一味合并
  • 随着 web 应用的推广和浏览器缓存技术的普及,前端缓存问题也随着而来,最常见的就是服务端资源变了,但是客户端资源始终无法更新,这个阶段工程师们想了很多方案。
  • 打包时在静态资源路径上加上 “?v=version” 或者使用时间戳来给资源文件命名
  • 3e6478b719a9c726cb977872ee2414d.png
  • 跟 modified 缓存有点像,由于时间戳并不能识别出文件内容是否变动,所以有了后来的 hash 方案,理论上 hash 出来的文件只要内容不变,文件名就不变,大大提高了缓存的使用寿命,也是现代常用打包工具的默认配置
  • b53cd0206d77e267be07a1757de98dc.png
  • 然后,重点来了,以上我们对 html 文件里链接的资源做了一系列优化,但是 html 本身也是一种静态资源,并且,客户在访问页面时是不会带上所谓的时间戳或者版本号的,导致了很多时候虽然服务端资源更新了,但是客户端还是用老的 html 文本发起请求,这个时候就会导致各种各样的问题了,包括但不限于白屏,展现的旧版本页面等等
  • 26b3255de81d3a7ea3c3df39f8fd5ac.png
  •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目前主流的解决方案是不对 html 进行缓存(一般单页应用html文件较小,大的是 js),只对 js,css 等静态文件进行本地缓存
  • 0b3bb274b948e8176fdb2d6aa64319b.png
  • 那么,如何让浏览器不缓存 html 呢,目前都是通过设置 Cache-Control实现, 有前端方案和后端方案,风险提示,前端方案很不靠谱,后端很多默认配置会覆盖前端方案,可以做了解,生产中请使用后端配置。
    通过 html 标签设置 cache-control
<meta http-equiv="Pragma" content="no-cache" />  // 旧协议
  <meta http-equiv="Expires" content="0" /> // 旧协议
  <meta http-equiv="Cache-Control" content="no-cache" /> // 目前主流
复制代码

部署配置

目前主流的前端部署方式都是使用 nginx,我们来看看 nginx 如何禁用 html 的缓存

location / {
    root **;  
    # 配置页面不缓存html和htm结尾的文件
    if ($request_filename ~* .*.(?:htm|html)$) 
    {
        add_header Cache-Control "private, no-store, no-cache, must-revalidate, proxy-revalidate";
    }
    index  index.html index.htm;
}
复制代码
  • Private 会影响到CDN缓存命中率,但本身CDN缓存也会存在版本问题,量不大的情况下也可以禁掉
  • No-cache 可以使用缓存,但是使用前必须到服务端验证,可以是 no-cache,也可以是 max-age=0
  • No-store 完全禁用缓存
  • Must-revalidate 与 no-cache 类似,强制到服务端验证,作用于一些特殊场景,例如发送了校验请求,但发送失败了之类
  • Proxy-revalidate 与上面类似,要求代理缓存服务验证有效性

以上配置可以跟据项目需要灵活配置,考虑到浏览器对缓存协议支持会有些许差异,只是想简单粗暴禁用 html 缓存全上也没有关系,并不会有特别大影响,除非特殊场景需要调优时需要关注。

资源压缩

都讲到这了,前端构建优化还有一个常用的就是 Gzip 资源压缩,可以极大减小资源包体积,前端一般构建工具都有插件支持,需要注意的是也需要 nginx 做配置才能生效

http {
    gzip_static on;
    gzip_proxied any;
}
复制代码

如果生效了,响应头里可以看到 content-encoding: gzip

1ed5d0d6ca42cfb85c2aa24c6a8d364.png


相关文章
|
15天前
|
存储 缓存 安全
第二章 HTTP请求方法、状态码详解与缓存机制解析
第二章 HTTP请求方法、状态码详解与缓存机制解析
|
15天前
|
缓存 安全 Java
7张图带你轻松理解Java 线程安全,java缓存机制面试
7张图带你轻松理解Java 线程安全,java缓存机制面试
|
5天前
|
存储 缓存 监控
利用Redis构建高性能的缓存系统
在现代Web应用中,性能优化是提升用户体验和响应速度的关键。Redis作为一款开源的内存数据结构存储系统,因其出色的性能、丰富的数据结构和灵活的使用方式,成为了构建高性能缓存系统的首选工具。本文将探讨Redis在缓存系统中的应用,分析其优势,并通过实例展示如何结合Redis构建高效、可靠的缓存系统,以应对高并发、大数据量等挑战。
|
9天前
|
存储 缓存 前端开发
http缓存机制
HTTP缓存机制通过缓存控制头、实体标签和最后修改时间头优化Web性能,减少网络请求。Cache-Control指令如`public`, `private`, `max-age`, `no-cache`, `no-store`管理缓存行为。ETag用于验证资源完整性,Last-Modified检查资源是否更新。前端可利用Web存储和服务工作者进行细粒度缓存控制。正确配置缓存关键在于适应应用场景和需求。
|
10天前
|
缓存 移动开发 JavaScript
WKWebView对网页和js,css,png等资源文件的缓存机制及如何刷新缓存
WKWebView对网页和js,css,png等资源文件的缓存机制及如何刷新缓存
23 1
|
10天前
|
存储 缓存 前端开发
学习和理解前端缓存
前端缓存通过存储重复资源提升网页加载速度,减少服务器压力,优化用户体验。它涉及静态资源(如图片、CSS、JS)的HTTP缓存,动态数据(使用`localStorage`、`IndexedDB`)缓存,用户登录态、页面状态管理,以及预加载缓存。实现方式包括HTTP缓存(强缓存、协商缓存),浏览器存储(localStorage、sessionStorage、IndexedDB),Service Worker和Cache API。在项目中,应根据资源特性和需求选择合适的缓存策略。
|
10天前
|
域名解析 存储 缓存
【域名解析DNS专栏】DNS缓存机制详解:如何提升域名解析速度
【5月更文挑战第21天】本文探讨了DNS缓存机制的原理及优化方法。DNS缓存是存储已解析域名与IP地址的临时数据库,能减少网络延迟,减轻服务器负担并提升用户体验。优化策略包括增加缓存容量,设置合理过期时间,使用智能DNS服务及定期清理缓存。文中还提供了一个Python示例,展示如何通过缓存提升域名解析速度。
【域名解析DNS专栏】DNS缓存机制详解:如何提升域名解析速度
|
14天前
|
缓存 数据库 NoSQL
【后端面经】【缓存】35|缓存问题:怎么解决缓存穿透、击穿和雪崩问题?--主从切换方案
【5月更文挑战第16天】该方案提出了解决Redis缓存穿透、击穿和雪崩问题的策略。通过使用两个或多个互为备份的Redis集群,确保在单个集群故障时,另一个可以接管。在故障发生时,业务会与备用集群保持心跳检测,并根据业务重要性分批转移流量,逐步增加对备用集群的依赖,同时监控系统稳定性。对于成本敏感的小型公司,可以采用低成本的单机或小规模自建Redis备份。此方案强调渐进式流量转移,以保护系统免受突然压力冲击。
27 1
【后端面经】【缓存】35|缓存问题:怎么解决缓存穿透、击穿和雪崩问题?--主从切换方案
|
15天前
|
Web App开发 前端开发 JavaScript
构建跨浏览器兼容的前端应用:技术实践与挑战
【5月更文挑战第16天】构建跨浏览器兼容的前端应用是应对浏览器差异和多样性的挑战。使用现代框架(如React、Vue)能自动转换代码,编写可移植的Web标准代码,结合浏览器兼容性测试工具和Polyfill解决旧浏览器支持问题。关注浏览器更新,应对性能、API差异和样式问题,采用渐进增强、条件判断和CSS Reset策略确保应用在各种浏览器上运行良好。
|
16天前
|
存储 缓存 监控
利用Redis构建高性能的缓存系统
在现今高负载、高并发的互联网应用中,缓存系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Redis,作为一款开源的、内存中的数据结构存储系统,它可以用作数据库、缓存和消息代理。本文将深入探讨Redis的核心特性,以及如何利用Redis构建高性能的缓存系统,并通过实际案例展示Redis在提升系统性能方面的巨大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