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遍天下大米饭_个人页

吃遍天下大米饭
0
2
0

个人介绍

暂无个人介绍

擅长的技术

获得更多能力
通用技术能力:

暂时未有相关通用技术能力~

云产品技术能力:

暂时未有相关云产品技术能力~

阿里云技能认证

详细说明
暂无更多信息

2025年10月

正在加载, 请稍后...
暂无更多信息
  • 回答了问题 2025-10-30

    如何用"乐高式开发"实现前后端分离?

    作为一个在开发圈摸爬滚打了几年的程序员,我特别能理解乐高式开发的魅力。让我从跟你聊聊怎么把这个理念用到前后端分离项目中。我记得有一次接手一个烂摊子项目,代码一塌糊涂,改个按钮颜色都可能影响到后端逻辑。从那以后,我就开始组件化思想—每个功能模块都应该像乐高积木一样,独立、可替换、可复用。 我的组件设计原则:单一:一个组件只做一件事,就像乐高的轮子组件只负责滚动接口要清晰:明确组件的输入输出,就像知道积木的凸点和凹口怎么匹配,样式隔离:避免样式污染,我一般都是用CSS Modules或Shadow DOM 后端服务拆分的思考 按业务域拆分服务:我们团队现在的做法是按业务功能拆分后端服务,比如用户服务,订单服务 。支付服务等。每个服务都有自己的数据库和API,就像不同主题的乐高套装把。刚开始我们用REST API通信,后来引入了消息队列处理异步任务。这就像乐高积木之间不仅可以直接拼接,还可以通过一些连接器间接配合。这部分我觉得是乐高式开发的核心。前后端分离项目中,API接口就是连接前后端的积木接口。 接口命名要一致:比如获取列表都用GET /api/xxx/list响应格式标准化:统一返回格式,包含状态码、数据和错误信息版本控制:接口变更时要考虑向后兼容,或者明确版本号 我记得有一次因为没有做好接口版本控制,前端刚上线,后端一升级,整个系统就崩了。从那以后,我们团队就制定了严格的接口规范和版本管理策略。 实际开发:我们团队现在的开发流程大概是这样: 分析:一起拆解需求,确定需要哪些'积木'设计:前后端一起定义API接口,就像设计积木的连接方式并行:前端做UI组件,后端开发服务接口联调:把组件和服务'拼'起来测试上线部署:可以独立部署前后端,灵活扩展 遇到的挑战和解决方案挑战1:组件依赖管理随着组件增多,依赖关系变得复杂。我们现在用npm管理前端依赖,后端用Maven/Gradle,还引入了依赖检查工具。挑战2:数据一致性分布式系统的数据一致性是个大问题。我们通过事务补偿、最终一致性等方案解决,就像用一些特殊的乐高连接件确保结构稳固。挑战3:团队协作前后端团队需要紧密配合。我们现在用Swagger管理API文档,定期同步进度,遇到问题及时沟通。 给新手的建议 不要过度设计:刚开始不用追求完美的组件体系,先实现功能,再逐步优化重视文档:就像乐高说明书一样,良好的文档能让团队协作更顺畅持续重构:随着项目发展,组件和服务可能需要重新设计,保持灵活性工具辅助:善用各种开发工具提高效率,比如组件库、接口管理工具等 总的来说,乐高式前后端分离不是银弹,但它确实能让开发过程更有条理,代码质量更高,团队协作更顺畅。就像玩乐高一样,掌握了方法和技巧,你就能用有限的'积木'搭建出无限可能的应用!
    踩0 评论0
  • 回答了问题 2025-10-30

    Flink CDC任务从savepoint/checkpoints状态中恢复作业错误问题

    俺也一样
    踩0 评论0
正在加载, 请稍后...
滑动查看更多
正在加载, 请稍后...
暂无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