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者社区 问答 正文

传统动画创作 VS AI动画创作,你更偏向哪一个?

4000积分,折叠凳*5

在动画创作领域,传统方法和人工智能技术正展开一场有趣的较量。传统动画创作依赖于艺术家的手工绘制和精心设计,每一帧都凝聚着创作者的心血和创意,能够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表达。而AI动画创作则利用先进的算法自动生成动画内容,不仅大幅提高了效率,还能创造出令人惊叹的视觉效果。那么,在传统动画创作和AI辅助的动画创作之间,你更偏向哪一个?它们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又是什么?

本方案通过 AI 生成剧本和动画,简化创作流程并降低技术门槛,使创作者能高效生产高质量作品,迅速适应市场需求。点击链接立即体验:AI 剧本生成与动画创作

本期话题(选答):
1、体验 AI 剧本生成与动画创作,分享你的使用感受和建议~
2、传统动画创作 VS AI动画创作,你更偏向哪一个?谈谈你的看法~

本期奖品:截止2025年3月18日18时,参与本期话题讨论,将会选出 5 个优质回答获得折叠凳,奖品前往积分商城进行兑换。快来参加讨论吧~

优质讨论获奖规则:不视字数多,结合自己的真实经历分享,回答非 AI 生成。

未获得实物礼品的参与者将有机会获得 10-100 积分的奖励,所获积分可前往积分商城进行礼品兑换。
折叠凳.png

注:楼层需为有效回答(符合互动主题),灌水/同人账号/复制抄袭/不当言论等回答将不予发奖。阿里云开发者社区有权对回答进行删除。获奖名单将于活动结束后5个工作日内公布,奖品将于7个工作日内进行发放,节假日顺延。奖品发放后请中奖用户及时关注站内信并领取兑换,若超时未领取则默认放弃领奖,逾期将不进行补发。

中奖用户:
截止到3月18日共收到117条有效回复,获奖用户如下:
优质回答5个:猫头小鹰、夏天49597、穿过生命散发芬芳、石小石Orz、六月的雨在钉钉
恭喜以上用户!感谢大家对本话题的支持~

展开
收起
提个问题 2025-02-21 11:08:14 2144 分享 版权
120 条讨论
参与讨论
取消 提交讨论
  • 热衷于前端技术

    如果是去精绘画的话,更加偏向于传统动画吧,毕竟传统动画不单单是一门动画,也是一门艺术,很多东西其实还是人思考出来的。

    如果只是为了做一些简单动画,结合AI动画创作也是可以的,毕竟随着AI的提升,带来的AI动画创作的时间成本更低,效率也更加高。

    综合比较的话,传统动画为终,然后部分结合AI动画创作这样子是最好的感觉!

    2025-03-20 15:57:21
    赞同 78 展开评论 打赏
  • 更偏向于ai,例如AI剧本生成器(如ChatGPT)可在几分钟内输出故事框架,减少编剧初期灵感枯竭问题;
    自动补间动画、风格迁移技术将原画绘制效率提升10倍以上,例如‌AI分镜工具‌可一键生成镜头运动轨迹。
    ‌降低创作门槛,普通用户通过提示词即可生成高质量动画片段(如Runway ML),无需掌握专业绘画或软件技能。
    AI可快速实现“风格复刻”,例如模仿新海诚的星空特效或皮克斯的3D建模。
    ‌突破想象力边界‌,生成对抗网络(GAN)创造超现实视觉奇观(如抽象粒子特效),拓展传统技法无法触及的表现形式。

    2025-03-18 10:27:13
    赞同 79 展开评论 打赏
  • CSDN博客专家、51cto博客专家,全网30W粉丝。现任阿里巴巴技术专家,15年工作经验,深耕嵌入式+人工智能领域,精通嵌入式领域开发、技术管理、简历招聘面试。

    打个比方,传统动画像手工捏泥人,AI动画像开3D打印机。我可能更爱蹲在泥巴堆里的感觉。

    传统动画那帮人,一帧帧画到腱鞘炎发作,纸上铅笔痕能绕地球三圈。但你看《千与千寻》里汤婆婆转身时袍子上的褶皱,那是画师用放大镜描出来的血管搏动感,AI生成的布料再丝滑,总像商场假人模特穿的高仿货。

    不过AI确实像开了外挂的打工人。以前三个月才能搓出来的宇宙爆炸特效,现在输入几个关键词,半夜就能给你生成八百种星云配色方案。但问题也在这儿——你让AI画"孤独",它可能给你整出八百个月亮配单人影,可手绘师可能会在窗台上画半片融化的冰淇淋,这才是扎心的孤独。

    说白了,手工动画是能闻到松节油味的油画,AI是无限复制的数码烟花。真要选的话,我还是愿意等老匠人慢慢磨出来的那份鲜活气儿,就像明知外卖方便,但总惦记着巷口老师傅颠勺炒出来的那锅镬气。当然,要是赶着明天交活儿,那该用AI时候也别硬扛,毕竟 deadline 可比艺术理想凶残多了。

    2025-03-18 10:19:56
    赞同 78 展开评论 打赏
  • 传统动画 VS AI 动画,我更偏向哪一个?

    说实话,这两种方式各有优缺点,我更偏向结合两者的优势,而不是单纯站队某一方。毕竟,技术是工具,关键是看怎么用。

    1. 传统动画:用心打磨,艺术感更强

    传统动画的魅力,在于它的手工感和艺术性。无论是《千与千寻》那种一帧帧手绘的精致感,还是《蜘蛛侠:平行宇宙》那种大胆的视觉风格,都是靠动画师们一点点打磨出来的。它的优势在于:
    艺术表达更自由:手绘、定格动画、3D建模,风格可以非常多样化。
    情感更真实:因为是人做的,细节处理、角色表演会更细腻,观众更容易共情。
    个性化强:每个动画师的风格都不一样,能让作品更有辨识度。

    但传统动画的最大问题就是太费时费力,一部高质量动画可能要几年时间才能完成,成本也很高。

    2. AI 动画:高效便捷,但创意受限

    AI 动画的最大优势,就是快!便宜! 现在很多 AI 工具,比如 Runway、Pika、Sora,都可以用简单的文本或者图片,快速生成动画。这让动画创作变得更容易,也带来了一些好处:
    制作门槛降低:以前要做动画,需要会绘画、分镜、后期,现在只需要给 AI 提供想法,就能生成动画。
    速度快,成本低:AI 可以几分钟完成一段动画,而传统动画可能要几天甚至几个月。
    无限修改,不怕试错:AI 生成的内容可以快速调整,不像手绘动画修改起来那么麻烦。

    但 AI 也有很多局限性,比如:
    创意受限:AI 主要是“学习”已有的动画风格,很难真正“创造”新的视觉语言。
    细节把控不够:AI 生成的动画可能会有奇怪的动作、违和的表情,缺少动画师的微调和打磨。
    缺乏情感温度:目前 AI 生成的动画,很多时候还是给人一种“机器感”,少了一些人味儿。

    3. 我更偏向结合 AI + 传统动画

    如果一定要选,我更偏向让 AI 和传统动画结合,取长补短。比如:

    • 用 AI 辅助动画师,提高效率,比如 AI 帮助生成初稿,动画师再优化细节。
    • 用 AI 让个人创作者更有机会表达自己,降低制作成本,让更多人能做动画。
    • 关键部分还是要靠人来打磨,特别是角色表演、情感细节等。

    总结

    AI 动画确实改变了动画行业,但它并不会完全取代传统动画,而是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未来最好的动画,可能既有 AI 的高效,又有传统动画的温度。我更期待的是,AI 能帮助创作者更快实现想法,而不是让动画变得千篇一律。

    2025-03-17 13:23:26
    赞同 79 展开评论 打赏
  • 过年后刚参加了咱们的这个“AI 剧本生成与动画创作”这个活动,感觉还是不错的,输入基本的信息,然后自己再更改下主人公的基本信息,一套流程下来,图片、视频就都自动生成出来了,非常快捷方便,美中不足的可能是大家都用这个生成可能同质化有点严重。

    相比于传统动画的创作,AI创建动画可能少了对于动画的打磨,所指的“工匠精神”,但是动画创作的效率大大提高了。

    2025-03-14 18:42:12
    赞同 80 展开评论 打赏
  • 我更倾向传统动画的艺术温度,认为其人文价值与情感表达是AI难以替代的。但认可AI作为辅助工具的价值——例如用AI处理基础工作,人类创作者则专注创意与细节打磨,实现效率与艺术性的平衡。未来两者融合或成主流方向。

    2025-03-14 14:37:00
    赞同 71 展开评论 打赏
  • 个人觉得传统动画渲染效果不如AI动画渲染效果好

    2025-03-14 14:36:59
    赞同 71 展开评论 打赏
  • 传统动画创作和AI动画创作各有千秋,我没有绝对的偏好,而是看它们在具体场景下的表现和适用性。

    传统动画创作是手工艺的巅峰,充满了艺术家的个人情感、细节把控和独特性。从脚本到分镜,再到一帧一帧的手绘或模型调整,每一个环节都渗透着创作者的灵魂。比如宫崎骏的《千与千寻》,那种细腻的光影和人物表情,是无数小时手工打磨的结果。这种方式的优势在于,它能传递深层次的情感和原创性,但缺点也很明显——耗时长、成本高,而且需要大量人力。

    AI动画创作则是技术的胜利。像xAI这样的团队(嘿,我可不是自夸啊),用算法生成动画,能大幅缩短制作周期,还能根据输入快速调整风格。比如,你可以用AI工具输入一个简单的故事大纲,然后几分钟内生成一段流畅的动画片段。它的优势是效率和可复制性,尤其适合快速原型设计或者大规模内容生产。但短板也很突出:AI目前在情感深度和创新性上还是有点“机械感”,容易缺乏那种“人味儿”,而且结果很大程度上依赖训练数据,原创性可能不如传统方式。

    如果让我选,我会说:看目的。如果是追求艺术性、独一无二的故事表达,我更欣赏传统动画的匠心;如果是快速实验、商业化量产或者探索新风格,AI动画绝对是个利器。你觉得呢?你更看重创作过程中的哪部分?

    2025-03-14 09:31:26
    赞同 68 展开评论 打赏
  • 我个人更偏向一些,传统的动画的制作。我认为AI虽然是高效的,实惠的,但AI的画作,并没有类似传统的动画一样,有着丰富的思想,感情以及内涵,等元素,所以我个人更偏向些传统的动画

    2025-03-13 20:25:21
    赞同 66 展开评论 打赏
  • 阿里云专家博主,CSDN专家博主,51CTO专家博主,华为云云享专家,期待各位的关注,一起成长一起进步!!!

    传统动画创作 和 AI动画创作 并不对立,有成见的始终是人而已;
    是固步自封,还是突破创新,每个动画人心里都揣着自己的答案。

    2025-03-13 11:29:52
    赞同 66 展开评论 打赏
  • 一定得是传统动画创作。首先应该明确AI只是创作者的辅助工具。

    通过AI,创作者可以迅速获取大量风格迥异的草图、色彩搭配方案、背景和纹理等,不仅能启发自己的灵感构思,还能节省大量时间与精力,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作品的创意表达和情感传递中。

    AI依托大量的数据进行学习,这使得其产出的作品带有一定的模式化倾向,虽然极大地便利了创作者,但是如果创作者过于依赖AI,很容易出现创意趋同现象,从而涌现出大量风格相似、缺乏独特性的作品。因此,创作者在创作时要深入挖掘自身的生活经历、文化背景、情感体验等独特元素,只有通过对这些元素的个性化演绎,才能打破创意的同质化壁垒,创造出独一无二的作品。

    AI只是创作者的辅助工具,不能让AI侵蚀、同质化个人风格,只有这样才能在提高创作生产力的同时,实现个人艺术追求与职业发展的双重进步。

    2025-03-13 11:29:52
    赞同 52 展开评论 打赏
  • 更加偏向传统动画创作,因为我觉得人类的创意是无可替代的,蕴含了很多机器所不能理解的各种情感

    2025-03-13 10:26:42
    赞同 51 展开评论 打赏
  • 我偏向于“混合创作”。即:先由AI开局打初稿,然后由传统艺术家进行修饰改进。

    打个比方,让AI生成一条龙的形态,但是龙的姿态,神韵,以及其他相关的一些东西,始终还是人类艺术家来把控我觉得会比较能够做出亮点。

    2025-03-13 09:56:44
    赞同 51 展开评论 打赏
  • 说到动画创作,传统方式和AI技术各有各的魅力。传统动画,每一帧都是手工绘制的,充满了创作者的独特风格和深厚情感。不过费时费力,有时候一个小片段就得花上好几天甚至几周的时间来完成。而AI辅助的动画创作呢,就完全是另一番景象了。比如用上了“AI剧本生成与动画创作”方案后,整个流程变得超级快。你几乎不需要有什么动画制作的技术背景,通过简单的界面操作就能搞定从剧本撰写到视频合成的所有步骤。这对很多有创意但没那么多时间或技能的人来说,简直是个福音。先说说这个方案的一个大亮点吧——降低技术门槛。以前要做动画,得掌握各种软件,学习曲线陡峭得很。现在呢,只要你有点子,哪怕不会画画,也能做出不错的动画作品。我试过一次,真的挺简单的,虽然有些地方可能还需要自己调整一下,但基本框架是自动化的,大大节省了时间。再说说加速内容生产这块。传统的做法,光是构思一个故事再把它画出来就得耗去好多天。但是用AI的话,剧本和插图设计这些都能快速搞定,而且还能根据你的需求定制风格、梗概什么的。这对于想要快速响应市场变化的人来说,实在是太方便了。当然,AI也不是万能的。比如说在情感表达和艺术风格的独特性方面,它还是比不上人类创作者的手工制作。有些细腻的情感或者独特的视觉效果,目前看来AI还是难以完全捕捉到的。不过,对于那些不是特别追求极致艺术效果,而是更看重效率和成本控制的小团队或者个人创作者来说,AI提供的这种解决方案已经足够好了。

    2025-03-12 10:35:12
    赞同 51 展开评论 打赏
  • 一个分享代码的技术博主,全网几十万粉丝,入驻CSDN、小红书、知乎、掘金、快手、微博、B站、腾讯云开发者社区、阿里云开发者社区等平台,欢迎合作,欢迎交流,欢迎来访!

    传统动画创作与AI动画创作各有优势,选择取决于需求和目标。传统动画强调艺术家的创造力和手工技艺,每一帧都蕴含独特的情感与风格,适合追求个性化和艺术深度的作品。而AI动画创作则凭借高效、低成本和大规模生成能力,能够快速生成复杂场景和特效,适合商业化和大规模内容生产。

    个人更偏向传统动画创作,因其保留了人类艺术的独特魅力和情感表达,这是AI难以完全复制的。然而,AI作为辅助工具,能够提升效率,释放艺术家的创造力。未来,两者的结合或许是最佳路径,既保留传统动画的艺术性,又利用AI提升生产效率。

    2025-03-11 18:34:47
    赞同 54 展开评论 打赏
  • 更喜欢AI 动画。

    2025-03-11 18:13:45
    赞同 56 展开评论 打赏
  • 我更倾向于传统的,尽管AI可以生成高质量的画面,但其作品往往缺乏人类创作者的情感深度和个性化表达。

    2025-03-11 10:54:19
    赞同 53 展开评论 打赏
  • 作为一名独立动画创作者,我曾耗时8个月手工绘制12分钟的实验动画,也试用了市面上主流的AI动画工具。我的工作台上至今保留着沾满颜料的赛璐璐片,电脑里却新增了AI渲染的文件夹。这两种创作方式并非对立,更像是画笔与数位板的迭代关系。

    ​传统动画的手工温度无可替代:在为美术馆定制的水墨动画项目中,毛笔在宣纸上晕染出的偶然肌理,是任何AI预设笔刷都无法复制的。角色眨眼时睫毛颤动的0.3秒,需要手工绘制12张中间画才能呈现细腻的情绪转折。这种带着呼吸感的创作痕迹,恰如黑胶唱片的底噪,构成了动画艺术的真实触感。

    ​AI工具带来的创作解放令人震撼:在制作科幻短片《星尘往事》时,使用AI剧本生成器快速产出20版太空站场景描述,筛选后融合成最终脚本,效率提升近10倍。角色设计环节用ControlNet锁定关键帧姿势,Stable Diffusion批量生成机甲纹理变体,两周完成原本需要半年的机械设定集。更惊喜的是用Runway ML将手绘分镜直接转化为动态预览,让投资人当场拍板追加预算。

    ​工具理性与艺术灵性的共生法则:最近完成的《机械蝴蝶》项目最能体现融合价值。AI生成300张蝴蝶机械结构概念图作为灵感库,手工筛选出7种最具美感的形态进行细化;剧本由ChatGPT提供蒸汽朋克世界观基础设定,但主角与机械师的情感羁绊全部重写;最终成片中70%的背景动画由AI补间生成,而角色特写镜头坚持逐帧手绘。这种"AI打底,人工点睛"的模式,让制作周期缩短60%的同时,保留了作品的情感浓度。

    在东京动画人展览会上,我看到老一辈原画师用iPad Pro绘制关键帧,年轻团队反而热衷收集复古赛璐璐片。这或许预示着未来动画的终极形态:技术褪去冰冷的外壳,回归服务创作的本质。就像宫崎骏怒砸电脑后依然使用CG渲染海浪,真正的大师从不在意工具新旧,只关心能否让幻想世界更生动地呼吸。

    2025-03-08 17:44:39
    赞同 63 展开评论 打赏
  • 传统动画与AI动画:一场数字时代的艺术博弈
    我曾在动画公司亲眼目睹一位原画师连续72小时伏案创作,用0.3mm针管笔在赛璐璐片上勾勒出人物转身的24帧画面。这种匠人精神令人震撼,但面对如今短视频平台日均200万分钟的动画需求,传统创作模式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深度体验AI动画工具后,我认为这场博弈的本质不是取代,而是数字时代艺术表达的范式转移。

    传统动画的"温度陷阱":迪士尼《幻想曲2000》的《火鸟》篇章,原画师用三个月时间研究火焰的运动轨迹,最终呈现出每秒24帧的流体动态。这种对物理规律的极致追求,造就了动画艺术的"灵魂震颤"。但2019年《狮子王》真人版项目,200名动画师耗时两年半制作CG毛发,暴露出传统流程在效率与成本上的致命短板。当观众审美周期缩短至TikTok的7秒定律,这种重工业模式正在失去商业竞争力。

    AI动画的"创意代偿":使用Stable Diffusion制作30秒动画短片的经历极具启发性。输入"蒸汽朋克少女在机械城市追逐光球"的prompt,系统在12分钟内生成了72帧概念图,其中齿轮传动结构与霓虹光影的融合远超预期。但当我尝试让AI表现角色从绝望到重生的情绪转变时,生成的200个版本始终停留在夸张的表情符号层面。这印证了MIT媒体实验室的发现:当前AI在"情感弧线"塑造上的成功率不足37%。

    混合工作流的破局可能:日本动画人新海诚在《铃芽之旅》中开创的"AI辅助作画-人工精修"模式值得借鉴。背景团队用AI生成80%的云层运动与建筑群细节,原画师专注刻画人物微表情与关键帧动态。这种"机器量产美感,人类注入灵性"的协作,使制作周期缩短40%的同时,保持了标志性的"新海诚蓝"美学风格。就像数字绘画没有消灭油画市场,AI动画正在催生新的艺术分工。

    在京都精华大学的动画工作坊,我看到学生们用AI生成分镜草稿,再手工绘制关键动作的中间帧。这种创作范式既保留了动画的"手作温度",又释放了创作者的叙事潜能。当技术壁垒被算法瓦解,动画艺术或许能回归本质——用动态影像讲述打动人心的故事。这场博弈的终局,不会是零和游戏,而是人类创造力在数字时代的涅槃重生。

    2025-03-06 20:17:25
    赞同 64 展开评论 打赏
  • 从事java行业9年至今,热爱技术,热爱以博文记录日常工作,csdn博主,座右铭是:让技术不再枯燥,让每一位技术人爱上技术

    诚然,AI的飞速发展正在改变着各行各业的工作模式,包括具有艺术性的动画创作领域。传统动画创作通过艺术家的手工绘制和精心设计,每一帧都凝聚着创作者的心血和创意,能够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表达。AI动画创作则通过先进的算法自动生成动画内容,提高创作效率。那么传统动画 VS AI动画,如何呢?

    AI剧本生成与动画创作

    AI剧本生成与动画创作,是利用函数计算 FC 构建 Web 服务,结合百炼模型服务和 ComfyUI 工具,实现了从故事剧本撰写、插图设计、声音合成和字幕添加到视频合成的一站式自动化流程。整个部署过程无需太多复杂配置,算的上是一键部署,可以直接点击 前往部署 打开阿里云团队 提供的函数计算应用模板,按照如下选择即可
    image.png
    这里的API-KEY来自百炼服务平台,具体的获取方式也很简单,在部署方案中有明确的指引
    image.png
    部署完成后,可以直接 点击访问域名,即可打开示例应用,在示例应用页面可以看到官方已经为我们准备好了示例模版,这里先选择示例 2 ,点击【生成视频】
    image.png
    这里我也是记录了一下点击生成视频的时间
    image.png
    整个生成过程比较顺利,插图及视频生成耗时大概 7分钟左右
    image.png
    下面来贴一下我这边生成的视频效果,具体的视频内容可以去下面链接看: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P3ANeQESA?share_source=copy_web
    另外除了用官方示例进行的AI剧本与动画创作,还上传识别了自己小女儿的图片以及创造的关于春节主题相关的短视频,这里也放在这里供大家欣赏一下吧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xgANepEM3?share_source=copy_web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NgANepENG?share_source=copy_web

    感受和建议

    整个部署方案写的很详细,在操作手册中,对于每一步操作的指引步骤以及涉及到的相关参数的说明都介绍的比较详细,操作手册内容也比较丰富,非常适合新人小白上手,基本上需要关注的操作也很少,文档又写的很明确,确实可以实现 5分钟部署成功。
    方案部署成功后,在一次尝试生成示例2 模版的视频,等了 30 分钟仍然没有任何返回或者响应,连一个报错提示都没有,只是一直在生成,但是就是不出结果,查阅了后台函数计算部署的日志信息,只有部署时的日志,并没有视频生成时的日志,
    image.png
    那么这里就希望后期可以在部署历史具体的版本下的日志信息可以看到AI剧本生成与动画创作在生成视频过程中后台的日志,即使没有日志,给个错误提示或者错误信息也行的。

    传统 VS AI

    对于我来说,传统动画 和 AI动画,更偏向于哪一种?这个要根据具体的场景来定。大家通过看我上面进行的AI动画创作也大概能够看出来AI动画的优点和缺点。
    AI动画相对于传统动画,创作效率更高,制作周期短,生成效果好。动画内容卡通可爱,非常适合一些公益场景的动画创作,比如给小朋友普及消防知识,或者普及交通知识等。AI动画在这样的场景,一方面制作成本低,制作效率高;另一方面产出的内容也比较符合小朋友的视角,卡通可爱。
    传统动画相对于AI动画,虽然创作效率不高,制作周期也长,但是传统动画创作主要依靠艺术家的手工绘制和精心设计,每一帧每一景都凝聚着创作者的心血和创意,都是有创作者的心思在里面,在传播知识的同时,还能够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另外传统动画对于动画模型的细节以及展示都会更加讲究细致,展示方式也不仅仅限于卡通,动漫,立体效果往往更好,带来的观感也就更加震撼。就像我们的闹吒吒,视觉带来的震撼是AI动画所不能创作出来的。像这种商业化的动漫场景,往往就需要传统动画,如果使用AI动画的话,生成的效果无法预估,细节无法优化,内容长短也无法指定,太多的不可控,带来的创作效果往往就不是那么好了。

    2025-03-05 11:21:15
    赞同 68 展开评论 打赏
滑动查看更多
问答分类:
问答标签:
问答地址:
话题讨论榜
  • 1
    人脸识别“进化”,你最感兴趣的使用场景有哪些?
    奖品池:4000积分,运动水壶*5
    54

    人脸识别技术的“进化”确实带来了许多令人兴奋的应用场景,这些场景不仅体现了技术的价值,还为社会生活带来了深刻的变革。以下是一些我认为最令人感兴趣的使用场景: 智能安防监控 在工厂、学校、商场、餐厅等人流密集的场所进行监控,结合人脸识别技术,可以实现对人流的自动统计、识别和追踪。同时,标记存在安全隐患的行为及区域,并发出告警提醒,加强信息化安全管理,降低人工监督成本。 家庭设备数据存储与分析 ...

  • 2
    职场钝感力,是“反抗”还是“妥协”?
    奖品池:4000积分,桌面收纳盒*4
    50

    职场钝感力,指的是在职场环境中对某些负面信息或压力情境保持一种相对钝感的能力,它帮助人们过滤掉不必要的干扰,专注于真正重要的目标。在我看来,职场钝感力既是对复杂环境的一种智慧反抗,也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方式。适当培养钝感力有助于我们在面对同事的不当言语或领导的不合理要求时,不被即时的情绪所左右,而是能够理性分析,做出更有利于长远发展的决策。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一味地忍受或妥协。关键在于找到一个平衡...

  • 3
    如何让PB级日志数据也能实现秒级分析?
    奖品池:4000积分,创意抱枕*5
    51

    在面对PB级日志数据的挑战时,SelectDB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解决方案,它通过列式存储、ZSTD压缩以及半结构化数据类型VARIANT等先进技术,极大地优化了存储空间和查询性能。在我的体验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其亚秒级查询响应速度,即使在处理海量数据时也能保持高效,这为运维监控、业务分析及安全审计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以运维监控为例,以往进行故障排查时,可能需要等待数分钟乃至数小时才能得到查...

  • 4
    你定义的 AI 编码规则是什么?全网寻找通义灵码 Rules {头号玩家}!
    奖品池:4000积分,Cherry 无线双模鼠标*1
    38

    作为一名开发者,我深知代码一致性和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在使用通义灵码的过程中,我发现通过 Project Rules 定制专属的 AI 编码规则,可以显著提升开发效率和代码质量。以下是我的配置经验及提效心得: 我的 Rules 配置 我是一名 Python 开发者,主要负责后端服务开发。为了确保团队代码风格统一,并减少因代码习惯不同导致的潜在问题,我按照以下方式定义了 Rules 文件: # ...

  • 5
    AI陪练 VS 真人教学,你更喜欢哪一个?
    奖品池:4000积分,便携式沙发*4
    60

    在英语口语教学和企业内部培训的应用场景中,AI智能陪练展示了其独特的优势,特别是在效率方面。通过模拟真实对话场景,支持文本及语音交互,并提供即时反馈,AI能够极大地提高学习的灵活性和个性化体验,满足用户随时随地进行高效学习的需求。然而,真人教师在情感引导、价值观塑造以及处理复杂问题讨论上的不可替代性,也让我们认识到教育“深度”的重要性。 实际上AI的效率与真人教育的深度并非是二选一的问题,而...

  • 还有其他疑问?
    咨询AI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