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数据仓库ADB中 冷数据的存储和热数据的层次,在同样的查询体量下,执行的效率差多大?
在云数据仓库AnalyticDB MySQL版中,冷热数据的存储层次和查询效率是有很大差异的。冷数据和热数据的存储介质不同,这直接影响了数据的读取速度和查询效率。
具体来说,热数据通常存储在性能较高的存储介质上,如SSD盘,以满足高频访问和快速响应的需求。这种高效的存储方式可以大大减少查询时间,提高查询效率。
相比之下,冷数据存储通常采用成本较低的存储介质,如HDD或对象存储(OBS),这些介质的读取速度相对较慢。因此,在执行相同体量的查询时,由于需要从低速存储介质读取冷数据,可能会导致查询效率相对较低。
此外,冷热数据的存储策略也影响了查询效率。全冷存储所有数据在OSS中,是一种经济的策略,但可能会降低查询效率;全热存储所有数据在SSD盘中,能提供高性能的访问需求,但成本相对较高。冷热混合存储则是两者的结合,既能满足特定的成本需求,也能保证一定的查询效率。
云数据仓库ADB(AnalyticDB)使用了冷热分离的架构来优化存储和查询性能。ADB将数据分为冷数据和热数据两个层次。
冷数据:冷数据是指不经常被访问的、较旧的数据,通常存储在低成本的存储介质上,如对象存储服务(OSS)。冷数据在查询时需要从对象存储中加载到内存中进行处理,因此会有一定的延迟。
热数据:热数据是指经常被访问的、较新的数据,通常存储在高性能的闪存存储中。热数据可以直接从闪存中读取,查询效率更高。
在同样的查询体量下,执行效率的差异取决于查询所涉及的数据是否为热数据:
如果查询的数据主要是热数据,由于热数据存储在高性能的闪存中,执行效率相对较高,响应时间较短。
如果查询的数据主要是冷数据,由于冷数据需要从对象存储中加载到内存中,查询的执行效率会受到延迟的影响,响应时间可能较长。
值得注意的是,ADB具有智能数据缓存和预取机制,会根据访问模式和数据访问频率自动将热数据加载到闪存中,以优化查询性能。因此,在实际查询中,ADB会根据数据的访问模式和查询频率进行智能的数据预取和缓存管理,以提供更好的查询性能。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阿里云实名注册用户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阿里云开发者社区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具体规则请查看《阿里云开发者社区用户服务协议》和《阿里云开发者社区知识产权保护指引》。如果您发现本社区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填写侵权投诉表单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本社区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阿里云自主研发的云原生数据仓库,具有高并发读写、低峰谷读写、弹性扩展、安全可靠等特性,可支持PB级别数据存储,可广泛应用于BI、机器学习、实时分析、数据挖掘等场景。包含AnalyticDB MySQL版、AnalyticDB PostgreSQL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