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S工作模式分为什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阿里云实名注册用户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阿里云开发者社区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具体规则请查看《阿里云开发者社区用户服务协议》和《阿里云开发者社区知识产权保护指引》。如果您发现本社区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填写侵权投诉表单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本社区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LVS(Linux Virtual Server)工作模式主要分为两种基本类型:
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网络地址转换)模式: 在此模式下,LVS作为客户端和真实服务器之间的代理,它接收客户端的请求,将请求报文的目标IP地址改为某台真实服务器的IP地址,并转发给该服务器。服务器响应后,LVS再将响应报文的源IP地址改回自身的IP地址,发回给客户端。这种方式需要LVS做两次地址转换,增加了网络延迟,但不需要对真实服务器做特别的设置。
DR(Direct Routing,直接路由)模式: 也称为DR模式或直接路由模式。在此模式中,LVS和真实服务器必须在同一个物理网络中,并且使用相同的IP子网。LVS仅修改请求报文的MAC地址,使其指向选定的真实服务器,而IP地址保持不变。服务器响应时,直接将数据包发送给客户端,无需经过LVS再次处理。这种模式相比NAT模式减少了网络传输的延迟,提高了效率,但要求LVS与真实服务器之间有较好的网络连接。
TUN(Tunneling,隧道)模式: 隧道模式通过IP隧道技术实现,LVS接收到请求后,封装一个新的IP头,源地址为LVS自身IP,目标地址为某台真实服务器的IP,然后将原始数据包作为负载封装在这个新IP包内,发送给真实服务器。服务器响应时,其回应的数据包会通过隧道返回到LVS,LVS再剥离隧道封装,将原始响应发回给客户端。这种方式适用于LVS与真实服务器不在同一物理网络的情况。
在实际应用中,LVS集群通常采用DR模式配合keepalived进行高可用部署,以实现会话同步和故障切换,确保服务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