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API_定义API后端服务
[backcolor=transparent]定义 API 后端服务 这一步完成的是后端服务接收 API 请求的样式定义。即用户按照上一步教程的完成前端配置发送 API 调用到 API 网关,然后 API 网关通过解析您的映射规则,按照您的要求去请求您的后端,保证后端服务最低成本的改造和最高的兼容。
也就是说这一步配置的是网关请求您的后端时,网关的请求样式定义,来符合您后端的既定格式。
步骤1:首先配置后端基础定义,包括后端服务地址、后端请求 Path、后端 Method、超时时间。
- [backcolor=transparent]后端服务地址,就是您后端服务的http(s)://host:port,也可以是一个域名。这个例子中的后端服务地址就是https://a.b.com:8080。
- [backcolor=transparent]后端请求 Path,即网关访问后端时用的 [backcolor=transparent]Path,是 U[backcolor=transparent]rl 中后端服务地址后到?前的内容,这里的后端请求Path就是 /[backcolor=transparent]region/[backcolor=transparent]group。
- 注意,这里前端的 [backcolor=transparent]Path 是 /[backcolor=transparent]getapilist,可以和后端不一样,而且后端的 [backcolor=transparent]Path 中需要有参数传入。这个报错下一部分说明。
- 后端的 [backcolor=transparent]Method 也可以跟前端不一样,这里建议最好一致,这里仍然是 [backcolor=transparent]POST。
步骤2:配置后端服务参数,其实主要是映射。
- 如上图,这一步会把上一步配置的前端入参拉取过来,需要变更的是左侧标红的两列,当然如果前后端一致就不用变化了。
- 需要注意的是[backcolor=transparent] region、group,这里的前端是配置在 [backcolor=transparent]Query 和 [backcolor=transparent]Body 里面,而后端从 [backcolor=transparent]Path 以接收。上面配置 [backcolor=transparent]Path时报错了,按照图示更改之后,报错就会消失了。
- 根据后端实际的参数名和接收位置进行调整。图示左侧标红的部分是针对后端需要修改的,右侧不能修改的是既定前端配置。当然如果前端有变化还可以回去上一步修改。
[backcolor=transparent]配置完成如下图:
注意 [backcolor=transparent]Path 中的参数位置选择 [backcolor=transparent]Parameter Path。
[backcolor=transparent]常量参数和系统参数 API 的请求者不可见,由网关在请求后端服务时添加上。
[backcolor=transparent]常量参数。比如您的后端需要接收一个常量,但是这个常量您不希望被您的客户看见,那么就设置一个常量参数,可以在[backcolor=transparent]Header 或者 [backcolor=transparent]Query 里面接收。
[backcolor=transparent]系统参数。比如您需要获取客户调用 API 时用的 APP 的 ID 来做日志统计,您在系统参数配置,可以在 [backcolor=transparent]Header 或者 [backcolor=transparent]Query里面接收。强烈建议后端接收 [backcolor=transparent]CaRequestId 字段,每个请求一个 ID 唯一,便于问题定位和建立全量日志。如下图:
创建 API _定义返回结果
目前返回结果在 API 网关是不做解析的,API 网关直接转发给 API 的请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