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者社区 问答 正文

监控数据与计量数据

负载均衡提供监控服务,对出入流量、连接数等进行实时监控。监控数据和账单计量数据之间会存在一些差别,下表从不同纬度解释了这些差别。                                                                                                

因素    监控数据 账单数据
计算生成方式
监控流量数据是由负载均衡系统按照每1分钟一个采集粒度采集的,然后上报给云监控系统;最后云监控系统计算出每15分钟所有采集点的平均值。
控制台上展示的监控流量数据是最终计算的平均值。

账单计量数据是按照同样粒度采集的,然后负载均衡系统将每小时的累加值上报给账单计量系统,用于账单结算。        
账单数据是计费周期内的累加值,而监控数据是15分钟内的平均值。
实时性
负载均衡提供实时的监控数据。然而,在数据采集、计算和展示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延迟。虽然这个延迟很小,仍会导致监控数据与账单计量数据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
用作计费的账单计量数据允许有3个小时的延迟。比如在01:00-02:00产生的账单计量数据,正常情况下会在03:00之前由负载均衡上报账单计量系统并进行计费,但系统允许该上报时间推迟到05:00。因此账单数据和监控数据会存在差异。
目的监控的目的是观察被监控实例的运行状态。观测实例是否有异常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一定措施来解决问题。账单计量的目的是根据实例的实际资源消耗情况来进行计费。所以,从账单核算的角度,应该以账单计量系统生产的数据作为计费的判断依据而不应该以监控数据作为计费的判断依据。

展开
收起
行者武松 2017-10-17 14:07:51 1556 分享 版权
阿里云 AI 助理回答

从您的描述中,我们可以总结出监控数据与账单数据之间存在差别的几个关键点:

  1. 数据处理方式

    • 监控数据:以每分钟的频率采集,然后通过云监控系统计算每15分钟所有采集点的平均值作为展示数据。这意味着用户在控制台上看到的是一个平滑后的流量或连接数平均指标。
    • 账单数据:同样按分钟采集,但上报给账单计量系统的是每小时的累加值,用于实际计费。这表明账单数据反映的是实际累积使用量。
  2. 数据呈现形式

    • 监控数据展现的是短时间内的平均状态,有助于实时了解服务运行情况。
    • 账单数据则是计费周期内的累计总量,更侧重于资源的实际消耗量,是计费的直接依据。
  3. 实时性差异

    • 监控数据提供接近实时的反馈,尽管有轻微延迟,主要用于即时监控和故障排查。
    • 账单数据允许有一定的延迟(最多3小时),这可能导致账单数据与实时监控数据不完全同步。
  4. 目的不同

    • 监控目的:确保服务健康,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提升服务质量。
    • 账单计量目的:准确计量资源使用,为用户提供透明、合理的计费依据。

因此,当用户需要评估阿里云负载均衡服务的性能和稳定性时,应参考监控数据;而涉及到费用结算和资源消耗分析时,则应以账单计量数据为准。两者虽有差异,但分别服务于不同的管理需求。

有帮助
无帮助
AI 助理回答生成答案可能存在不准确,仅供参考
0 条回答
写回答
取消 提交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