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定制每隔1秒钟发2个请求,通过场景里面步调时间(PacingTime)来设置,设置步调时间为500毫秒,那么每隔500毫秒就会发送请求,1秒钟就会发送2次,需要注意的是,脚本执行时间(请求从客户端发起到接收到服务器返回的时间,多个请求累加)必须比步调时间短,否则步调时间是不生效的。
步调时间是运行频率控制时间,一旦设置,场景每次运行后根据所设步调时间及压测请求响应时间综合判断是否需要停顿(公式:步调时间=脚本执行时间+思考时间,即思考时间=步调时间-脚本执行时间),如需停顿则在停顿时间到达后再启动下一次运行,注意步调时间和思考时间的区别。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阿里云实名注册用户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阿里云开发者社区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具体规则请查看《阿里云开发者社区用户服务协议》和《阿里云开发者社区知识产权保护指引》。如果您发现本社区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填写侵权投诉表单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本社区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您提到的场景配置是关于性能测试中如何控制请求发送频率的一个策略,这在使用阿里云的PTS(Performance Testing Service)进行压力测试时非常关键。步调时间(PacingTime)是一个高级设置选项,它帮助用户精确控制并发请求的间隔,以模拟不同的用户访问模式或确保系统在特定负载下的稳定性。
步调时间 = 1秒 / 每秒请求次数
来计算。例如,要实现每秒2个请求,步调时间应设为500毫秒。脚本执行时间:确保单个请求的执行时间(从客户端发出到收到服务器响应的时间)加上任何内部处理时间(如思考时间)小于步调时间。否则,PTS可能无法严格按照设定的步调时间发送请求,因为它是基于前一个请求完成之后才开始计时的。
思考时间:在某些性能测试工具中,"思考时间"指的是模拟用户在两次操作之间的停顿时间。在您的描述中,思考时间实际上是从步调时间中减去脚本执行时间得到的剩余时间,如果脚本执行时间较长,可能导致实际无停顿(思考时间变为负或零),从而影响步调控制的效果。
监控与调整:在实际压测过程中,密切监控测试结果和系统表现,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步调时间或其他参数,以达到最佳的测试效果。
资源限制:考虑到服务器的处理能力,过高的请求频率可能会导致服务器资源耗尽或响应延迟增加,因此合理设置步调时间对保护被测系统同样重要。
综上所述,通过精细调整步调时间,您可以更准确地模拟预期的用户行为模式,并有效控制测试强度,确保性能测试既不过度也不不足,从而获得更加准确、可靠的测试数据。在阿里云PTS中,这些配置均可以通过其图形界面或API灵活设置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