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者社区 问答 正文

云监控怎么使用自定义监控



应用场景
用户可以针对自己关心的业务进行监控,通过云监控提供的OpenAPI,将采集到的监控数据按照约定的格式上报至云监控,云监控会负责对数据进行处理,并支持对监控数据进行报警。

注意事项

  • 当前每个用户最多可以创建10个监控项。
  • 监控数据需要按时间序列连续上报。

添加自定义监控项
  1. 登录云监控控制台
  2. 点击左侧菜单的“自定义监控”选项,进入自定义监控页面。
  3. 点击页面右上角的“创建监控项”,输入监控项相关定义。具体说明可查看创建自定义监控项和报警规则
  4. 根据第三步创建的监控项,通过脚本定时向云监控上报数据,具体操作可查看监控数据上报

删除自定义监控项
  1. 登录云监控控制台
  2. 点击左侧菜单的“自定义监控”选项,进入自定义监控页面。
  3. 点击监控项列表中监控项对应的“删除”按钮,完成监控项删除。

展开
收起
反向一觉 2017-10-31 09:52:32 2317 分享 版权
阿里云 AI 助理回答

阿里云的云监控服务(Cloud Monitor)是为用户提供全面的IT基础设施监控能力的一个重要产品。您提到的应用场景和注意事项,主要围绕自定义监控项的创建、数据上报以及管理操作,下面我将基于这些点提供更详细的说明和建议:

应用场景扩展

用户通过云监控的自定义监控功能,可以针对特定业务系统、应用程序性能、甚至是第三方服务等进行个性化监控。例如,您可以监控数据库的查询响应时间、网站页面加载速度、API接口调用成功率等关键指标。这有助于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保障业务稳定运行。

注意事项细化

  1. 监控项数量限制:每个阿里云账号最多可创建10个自定义监控项。如果需要更多监控项,可能需要考虑使用更高级别的服务计划或优化现有监控配置,以满足需求。
  2. 数据连续性:上报的数据需按时间序列连续,确保监控图表的连贯性和准确性。中断的数据可能导致监控图表出现断层,影响分析判断。
  3. 数据格式与协议:在通过OpenAPI上报数据时,务必遵循云监控规定的数据格式和协议要求,包括时间戳、监控值、维度信息等,以确保数据能被正确处理。

创建自定义监控项步骤补充

  • 在“创建监控项”界面,除了输入监控项名称、描述外,还需定义监控数据的度量维度(如实例ID)、监控数据类型(如数字、字符串)、单位等。
  • 可以设置报警规则,当监控数据达到预设阈值时,通过邮件、短信、钉钉机器人等方式通知相关人员。

数据上报实践

  • 使用云监控提供的SDK(支持多种编程语言)或直接调用OpenAPI来编写数据上报脚本。
  • 确保脚本定时执行(可通过Cron Job或其他调度工具实现),保持数据上报的频率和稳定性。
  • 考虑到数据安全和效率,可以采用批量上报的方式减少请求次数。

删除自定义监控项提示

  • 删除前,请确认该监控项已不再需要,避免误删导致监控覆盖不全。
  • 删除监控项不会删除与之相关的报警历史记录,但会停止接收新的监控数据,且监控图表和报警规则将不再生效。

综上所述,阿里云云监控的自定义监控功能提供了强大的灵活性和定制化能力,帮助用户实现对各类业务指标的有效监控和管理。正确运用这些功能,能够显著提升系统的可观测性和运维效率。

有帮助
无帮助
AI 助理回答生成答案可能存在不准确,仅供参考
0 条回答
写回答
取消 提交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