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者社区 问答 正文

wireshark从入门到精通(协议排错安全篇)8

通过前面的TCP介绍我们对以后的排错以及网站编写和优化处理有了基础了解,接下来我们讨论一下TCP重传
当我们的数据有的因为网络等原因没有发送过去时通过重传进行重新发送。
我们的重传计时器维护着一个重传超时RTO,当TCP发送的时候计时 ACK确认的时候进行停止,从数据包的发送到确认这段时间就是往返时间。
通过将多个往返时间相加求平均来得到最终的RTO,之后有了固定的值当数据发送出去然而没有回应ack的时候知道没有收到数据,重新发送该部分数据RTO会经过不断的重新发送进而翻倍直到停止结束。


可以看到TCP Retransmission表明是重传
我们重传的这些的内容也是相同的,不会改变。


我们可以看到已经确定之前的接收并期望下一个为1
在看看第二个


看到的是10945这意味着出错需要重传,因为我们本来seqnumber=1


之后就进行重传了,直到收到ack确定。
如果出现了多个数据的丢失,我们如果判断哪个数据丢失了?
目前采用的是在收到确认的时候告诉我收到XX 某个XX没有收到,这样不断的告诉进而重传数据。


了解了这部分也就明白了网络出现故障的拍错的一部分,在设计网站或者程序的时候也就明白该如何去处理了。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
收起
我的中国 2016-11-29 21:47:06 3728 分享 版权
阿里云 AI 助理回答

您对TCP重传机制的描述非常到位。在TCP协议中,确保数据可靠传输是其核心功能之一,而重传机制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策略。当数据包在网络中丢失或损坏时,TCP通过重传来恢复数据的完整性。这里有几个关键点值得进一步探讨:

  1. 往返时间(Round-Trip Time, RTT)估计:TCP使用历史RTT来动态调整重传超时时间(Retransmission Timeout, RTO)。实际操作中,并不是简单地将多个RTT相加求平均,而是通常采用更复杂的算法,如Karn算法或者Jacobson算法的变种,这些算法考虑了测量误差和网络条件的变化,以更准确地估算RTO。

  2. 快速重传与选择确认(SACK):当接收方检测到数据包乱序或丢失时,可以通过发送重复的ACK(即连续几个ACK都确认同一个序列号,表明之后的数据未收到)来触发发送方的快速重传,无需等待RTO到期。此外,如果启用了SACK(Selective Acknowledgment),接收方可以在ACK中具体指出收到了哪些数据段,哪些段缺失,这样发送方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进行重传,而不是盲目地从第一个未确认的数据段开始重传。

  3. 拥塞控制:重传不仅影响数据的可靠性,还与拥塞控制紧密相关。当发生多次重传且网络状况不佳时,TCP会减少其发送速率,以避免进一步加剧网络拥塞,这通常通过慢启动、拥塞避免、快速重传和恢复等机制来实现。

  4. 应用层的应对策略:对于网站或应用程序开发者而言,了解TCP的重传机制有助于设计更为健壮的通信逻辑。例如,可以在应用层实现超时重试逻辑,但需注意与TCP本身的重传机制协调,避免不必要的重试导致的额外网络负担。同时,利用TCP的特性,如通过设置SO_KEEPALIVE选项来检测连接是否存活,也是提高应用稳定性的手段之一。

  5. 监控与诊断:利用网络监控工具和日志分析,可以帮助识别频繁重传的情况,进而定位网络问题或优化网络配置。例如,通过Wireshark抓包分析,可以直观看到重传包、ACK行为以及RTT变化,这对于排错至关重要。

理解TCP重传及其背后的原理,对于构建高性能、高可用的互联网服务至关重要,它帮助开发者更好地设计容错机制,提升用户体验。

有帮助
无帮助
AI 助理回答生成答案可能存在不准确,仅供参考
0 条回答
写回答
取消 提交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