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书摘来自异步社区《HTML5+CSS3网页设计入门必读》一书中的第1章,第1.1节,作者: 【英】Jeremy Keith , 【美】Dan Cederholm 更多章节内容可以访问云栖社区“异步社区”公众号查看。
第1章 标记简史
HTML是万维网(World Wide Web)的统一语言。通过它所提供的标签,人类已经创建了各种各样令人惊奇的超链接文档网络。从Amazon、eBay和Wikipedia,到个人博客和猫咪主题网站,这些无一不是HTML的杰作。
HTML5是这门通用语言的最新版。自诞生之日起,这门语言一直在不停地发展。虽然这次升级的变化之大史无前例,但HTML已经不是第一次进行更新换代了。
在发明Web的同时,蒂莫西·约翰-伯纳斯—李爵士创建了HTML(Hyper Text Markup Language,超文本标记语言)。1991年,他撰写了一篇名为“HTML Tags”的文档,在该文档中,他推荐了将近20个用来编写网页的元素。
使用尖括号包围文本这种形式的标签并不是蒂姆先生的首创。在此之前,SGML(Standard Generalized Markup Language,标准通用标记语言)就已经开始使用这种标签了。蒂姆先生并没有发明新的语言,而是利用已经存在的技术—在HTML5的发展过程也体现了这种倾向。
1.1 从IETF到W3C:HTML 4的诞生过程
实际上,根本不存在HTML 1。最早的HTML官方规范是由IETF(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因特网工程任务组)发布的HTML 2.0。这一规范中的许多特性都是在已有实现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来的。例如,1994年居于市场领导地位的Mosaic浏览器提供了标签,开发人员可以通过该标签在自己的文档中嵌入图像。后来,img元素就出现在了HTML 2.0中。
继IETF之后,W3C(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万维网联盟)成为了HTML后续标准的制定者。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W3C对HTML进行了几次升级,直至1999年发布的HTML 4.01。
此时,HTML的发展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