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magrittr进行管道操作
12.1 简介
管道是一种强大的工具,可以清楚地表示由多个操作组成的一个操作序列。
管道 %>% 来自于 magrittr 包。因为 tidyverse 中的包会自动加载 %>%,所以通常无须加载 magrittr。
library(magrittr)
12.2 管道的替代方式
书里用一首外国童谣举例
一只小兔叫福福 蹦蹦跳跳过森林 抓起一窝小田鼠 每只头上打一下
先定义一个对象来表示小兔福福:
foo_foo <- little_bunny()
使用函数来表示每个动作:hop()、scoop() 和 bop()。
通过这个对象和这些函数,至少有 4 种方法来使用代码讲述这个故事:
将每个中间步骤保存为一个新对象;
多次重写初始对象;
组合多个函数;
使用管道。
12.2.1 中间步骤
最简单的方法是将每个中间步骤保存为一个新对象:
foo_foo_1 <- hop(foo_foo, through = forest) foo_foo_2 <- scoop(foo_foo_1, up = field_mice) foo_foo_3 <- bop(foo_foo_2, on = head)
如果这些中间变量有用,那么这个方法没毛病。但是,多数情况,这些变量其实是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而且还得用数字后缀来区分这些变量。
这样会造成两个问题:
代码中充斥着大量不必要的变量。
必须在每一行代码中小心翼翼地修改变量后缀。
12.2.2 重写初始对象
foo_foo <- hop(foo_foo, through = forest) foo_foo <- scoop(foo_foo, up = field_mice) foo_foo <- bop(foo_foo, on = head)
这种方法也有两个问题:
调试。如果出错,那么你就必须从头开始运行整个流程。
对象的多次重写阻碍我们看清每行代码中发生的变化。
12.2.3 函数组合
另一种方法是将多个函数组合在一起,这样可以避免赋值语句:
bop( scoop( hop(foo_foo, through = forest), up = field_mice ), on = head
这种方法的缺点是,必须按照从内向外和从右向左的顺序阅读代码,而且参数太分散了 ,阅读起来有点困难。
12.2.4 使用管道
最后,我们可以使用管道:
foo_foo %>% hop(through = forest) %>% scoop(up = field_mouse) %>% bop(on = head)
可以将它们当成一系列规定动作。理解为**”然后“,”接着“**。
12.3 不适合使用管道的情形
操作步骤过多。这种情况下,应该使用有意义的变量来保存中间结果。 这样会使得调试更加容易,因为你更容易检查中间结果;还可以使得代码更容易理解, 因为有意义的变量名称可以帮助别人明白你的代码意图。
有多个输入和输出。如果需要处理的不是一个基本对象,而是组合在一起的两个或多个对象,就不要使用管道。
操作步骤构成一张具有复杂依赖关系的有向图。管道基本上是一种线性操作,如果使用它来表示复杂的关系,通常会使得代码混乱不清。
12.4 magrittr中的其他工具
在使用比较复杂的管道操作时,有时会因为某个函数的副作用而调用它。比如,你可能想要打印或绘制出当前对象,或者想将它保存在硬盘中。可以使用“T”管道操作符 %T>%。它的用法和 %>% 差不多,只是它返回的是左侧项而不是右侧项。
rnorm(100) %>% #产生100个服从正态分布的随机数 matrix(ncol = 2) %>% #列数 plot() %>% str() #> NULL
> rnorm(100) %>% + matrix(ncol = 2) %T>% #返回左侧项,即矩阵 + plot() %>% + str() num [1:50, 1:2] -0.0212 0.7349 -0.6956 -1.6385 0.2505 ...
%$% 解释操作符(exposition pipe-operator)
%$% 的作用是把左侧数据的属性名传给右侧,让右侧的调用函数直接通过名字,就可以获取左侧的数据。比如,我们获得一个data.frame类型的数据集,通过使用 %$%,在右侧的函数中可以直接使用列名操作数据。
下面定义一个3列10行的data.frame,列名分别为x,y,z,获取 x 列大于5的数据集。使用 %$% 把列名x直接传到右侧进行判断。这里.代表左侧的完整数据对象。一行代码就实现了需求,而且这里不需要显示的定义中间变量。
> set.seed(1) > data.frame(x=1:10,y=rnorm(10),z=letters[1:10]) %$% .[which(x>5),] x y z 6 6 -0.8204684 f 7 7 0.4874291 g 8 8 0.7383247 h 9 9 0.5757814 i 10 10 -0.3053884 j
如果不使用%$%,我们通常的代码写法为:
> set.seed(1) > df<-data.frame(x=1:10,y=rnorm(10),z=letters[1:10]) > df[which(df$x>5),] x y z 6 6 -0.8204684 f 7 7 0.4874291 g 8 8 0.7383247 h 9 9 0.5757814 i 10 10 -0.3053884 j
magrittr 提供了 %<>% 操作符来执行赋值操作,它可以将以下代码:
mtcars <- mtcars %>% transform(cyl = cyl * 2)
替代为:
mtcars %<>% transform(cyl = cyl * 2)
小编觉得有时候过犹不及,一点重复是必要的,它可以更加明确地表示出赋值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