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学计算机网络】UDP协议到底有什么用(上)

简介: TCP是面向连接的,UDP是面向无连接的。

TCP是面向连接的,UDP是面向无连接的。


什么叫面向连接,什么叫无连接呢?

互通前,面向连接的协议会先建立连接。TCP会三次握手,UDP不会。


为什么要建立连接?

你TCP三次握手,我UDP也可以发三个包玩玩,有啥区别?


所谓建立连接,是为了在客户端和服务端维护连接,而建立特定数据结构维护双方交互的状态,保证所谓的面向连接特性。


例如,TCP提供可靠交付。

通过TCP连接传输的数据:


  • 无差错
  • 不丢失
  • 不重复
  • 按序到达


IP包无可靠性保证,但TCP能做到那个连接维护的程序做的事情。而UDP继承了IP包的特性,不保证:


  • 不丢失
  • 按序到达


TCP面向字节流。

发送时真的是一个流,没头没尾。IP包不是一个流,而是一个个IP包。之所以变成流,这是TCP自己的状态维护做的事情。

而UDP继承了IP特性,基于数据报,一个个发,一个个收。


TCP可以拥塞控制。

它意识到包丢弃或网络环境不好了,就会根据情况调整自身行为,看看是不是发快了,要不要发慢点。

UDP就不会,应用让我发,我就发。


所以TCP是个有状态服务,它精确地记着发送了没有,接收到没有,发送到哪个了,应该接收哪个了,错一点儿都不行。

UDP则是无状态服务。 通俗地说是没脑子的,天真无邪的,发出去就发出去了。


若:

  • MAC层定义了本地局域网的传输行为
  • IP层定义了整个网络端到端的传输行为


这两层的定义说明:网络传输以包为单位,二层叫帧,网络层叫包,传输层叫段。笼统称为包。包单独传输,自行选路,在不同的设备封装解封装,不保证到达。基于这个基因,亲生子UDP完全继承了这些特性。

UDP包头

当我发送的UDP包到达目标机器后,发现MAC地址匹配,于是取下,将剩下的包传给处理IP层的代码。


把IP头取下来,发现目标IP匹配,接下来这里面的数据包给谁呢?


发送时,我知道我发的是一个UDP包,收到的那台机器咋知道的?

所以在IP头里面有个8位协议,存放数据里面到底是TCP or UDP,当然这里是UDP。

于是如果知道UDP头的格式,就能从数据里将它解析。


解析出来后的数据给谁处理呢?


处理完传输层,内核工作就结束了,里面的数据应该交给应用程序处理。


一台机器上那么多应用程序,给谁呢?


无论应用程序写的使用TCP还是UDP传数据,都要监听一个端口。

端口用来区分应用程序。两个应用监听一个端口,到时候包给谁?

所以无论是TCP、UDP包头里,应该有端口号,根据端口号,将数据交给相应应用程序。

image.png

UDP包头有端口号,有源端口号和目标端口号,因为是两端通信嘛。

UDP除了端口号,也没有其他的了。

UDP的特点

沟通简单,不需要大量数据结构、处理逻辑、包头字段。

前提是它相信网络世界是美好的,秉承性善论,相信网络通路默认就是很容易送达的,不易被丢弃。


轻信他人。

它不会建立连接,虽然有端口号,但是监听在这个地方,谁都可以传给他数据,他也可以传给任何人数据,甚至可以同时传给多个人数据。


愣头青。不知何时该坚持,何时该退让。

不会根据网络情况进行发包的拥塞控制,无论网络丢包丢成啥样,它该怎么发还怎么发。

UDP使用场景

需要资源少,在网络情况比较好的内网,或对于丢包不敏感的应用。即对于失败不那么敏感的场景。

DHCP就是基于UDP。一般获取IP地址都是内网请求,而且一次获取不到IP又没事,过一会儿还有机会。

PXE可以在启动时自动安装os,os镜像的下载使用的TFTP,也是基于UDP。在还没有os时,客户端拥有的资源很少,不适合维护一个复杂状态机,而是因为是内网,一般也没啥问题。


无需一对一沟通,建立连接,而是可以广播的应用。

UDP的不面向连接特性,可承载广播或多播协议。DHCP就是一种广播,基于UDP。


对于多播,IP地址的D类地址,即组播地址,使用这个地址,可以将包组播给一批机器。当一台机器上的某个进程想监听某个组播地址时,需发送IGMP包,所在网络的路由器就能收到这个包,知道有个机器上有个进程在监听这个组播地址。当路由器收到这个组播地址时,会将包转发给这台机器,这就实现了跨路由器的组播。


需要处理速度快,时延低,可以容忍少数丢包,但要求即便网络拥塞,也毫不退缩,一往无前。

UDP简单、处理速度快,不像TCP操心各种重传,顺序,前面的不收到,后面的没法处理。不然等这些事情做完了,时延早就上去了。而TCP在网络不好出现丢包时,拥塞控制策略会主动退缩,降低发送速度,这就相当于本来环境就差,还自断臂膀,用户本来就卡,这下更卡。


当前很多应用都是要求低时延的,它们可不想用TCP如此复杂的机制,而是想根据自己的场景,实现自己的可靠和连接保证。例如,如果应用自己觉得,有的包丢了就丢了,没必要重传了,就可以算了,有的比较重要,则应用自己重传,而不依赖于TCP。有的前面的包没到,后面的包到了,那就先给客户展示后面的嘛,干嘛非得等到齐了呢?如果网络不好,丢了包,那不能退缩啊,要尽快传啊,速度不能降下来啊,要挤占带宽,抢在客户失去耐心之前到达。


如果你实现的应用需要有自己的连接策略,可靠保证,时延要求,使用UDP,然后再应用层实现再好不过。


目录
相关文章
|
4月前
|
数据采集 算法 数据挖掘
模块化控制协议(MCP)在网络中增强智能体执行效率的研究
随着Web3技术的迅速发展,去中心化应用和智能体在各种领域的应用逐渐增多。MCP(Modularized Control Protocol,模块化控制协议)作为一种增强智能体执行能力的关键技术,为Web3场景中的智能体提供了更强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本文将探讨如何利用MCP技术提升智能体在Web3场景中的执行能力,并通过实例代码展示其实现路径。
411 22
|
1月前
|
监控 负载均衡 安全
WebSocket网络编程深度实践:从协议原理到生产级应用
蒋星熠Jaxonic,技术宇宙中的星际旅人,以代码为舟、算法为帆,探索实时通信的无限可能。本文深入解析WebSocket协议原理、工程实践与架构设计,涵盖握手机制、心跳保活、集群部署、安全防护等核心内容,结合代码示例与架构图,助你构建稳定高效的实时应用,在二进制星河中谱写极客诗篇。
WebSocket网络编程深度实践:从协议原理到生产级应用
|
2月前
|
运维 架构师 安全
二层协议透明传输:让跨域二层协议“无感穿越”多服务商网络
简介:本文详解二层协议透明传输技术,适用于企业网工、运营商及架构师,解决LLDP/LACP/BPDU跨运营商传输难题,实现端到端协议透传,提升网络韧性与运维效率。
|
4月前
|
网络协议 开发者
探讨UDP协议中connect函数的作用及影响
总结来看,虽然UDP是无连接的,`connect()` 函数的使用在UDP编程中是一种可选的技术,它可以带来编程上的便利和某些性能上的改进,同时它改变的是程序逻辑上的行为,而非UDP协议本身的无连接特性。在实际应用中,根据通信模式和需求的不同,开发者可以根据情况选择是否调用 `connect()` 函数。
224 8
|
6月前
|
安全 网络协议 Linux
Linux网络应用层协议展示:HTTP与HTTPS
此外,必须注意,从HTTP迁移到HTTPS是一项重要且必要的任务,因为这不仅关乎用户信息的安全,也有利于你的网站评级和粉丝的信心。在网络世界中,信息的安全就是一切,选择HTTPS,让您的网站更加安全,使您的用户满意,也使您感到满意。
194 18
|
6月前
|
监控 网络协议 视频直播
UDP协议(特点与应用场景)
UDP(用户数据报协议)是传输层的一种无连接协议,具有简单高效、低延迟的特点。其主要特点包括:无连接(无需握手)、不可靠传输(不保证数据完整性)、面向数据报(独立传输)。尽管UDP不如TCP可靠,但在实时通信(如语音通话、视频会议)、在线游戏、多媒体流媒体(如直播、点播)及网络监控等领域广泛应用,满足了对速度和实时性要求较高的需求。
1130 19
|
7月前
|
网络协议
为何UDP协议不可靠?DNS为何选择UDP?
总的来说,UDP和TCP各有优势,选择哪种协议取决于应用的具体需求。UDP可能不如TCP可靠,但其简单、快速的特性使其在某些场景下成为更好的选择。而DNS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它利用了UDP的优势,以实现快速、高效的名字解析服务。
418 14
|
7月前
|
网络协议 Java 开发工具
全平台开源即时通讯IM框架MobileIMSDK:7端+TCP/UDP/WebSocket协议,鸿蒙NEXT端已发布,5.7K Stars
全平台开源即时通讯IM框架MobileIMSDK:7端+TCP/UDP/WebSocket协议,鸿蒙NEXT端已发布,5.7K Stars
448 1
|
7月前
|
安全 网络安全 定位技术
网络通讯技术:HTTP POST协议用于发送本地压缩数据到服务器的方案。
总的来说,无论你是一名网络开发者,还是普通的IT工作人员,理解并掌握POST方法的运用是非常有价值的。它就像一艘快速,稳定,安全的大船,始终为我们在网络海洋中的冒险提供了可靠的支持。
248 22
|
7月前
|
网络协议 数据安全/隐私保护 网络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