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淘宝崛起的核心品类是服装,京东是3C数码,拼多多的崛起,靠的是农产品。农产品、快消品,是拼多多的重中之重,确切地说,是食物。
2018年4月,拼多多上线了一款休闲社交游戏,名字就叫“多多果园”。这款游戏旨在提高用户黏性与用户间的联系,也在潜移默化在用户心中强化拼多多的品牌。也是这一年,淘宝改版推出了“金币庄园”,用户可以种植虚拟的水果、蔬菜、花草,领取金币或社交,更早之前,支付宝启动了“蚂蚁森林”,这应该是支付宝最成功的一款“社交”产品。
10年前,中国社交网络滥觞于“开心网”,让开心网崛起的也是一款“社交游戏”,名字叫“开心农场”,上网偷菜,流行一时,10年后,社交电商有了“多多果园”。中国千年农业记忆,刻骨铭心,源远流长。
当然,“多多果园”的构想,并未止步于游戏。线上游戏之余,“多多果园”还要联动线下农民、农业和农村的,除了扶贫兴农,“多多果园”也带着拼多多的商业愿景,黄峥的某种构想。这是“多多农园”的雏形。
2017年的时候,黄峥与朋友聊天,朋友告诉他,大规模的批量服装生产是一战的功劳,因为战争引发了大规模生产衣服的需求,才有了今天的尺码标准,现在流行的时尚的Burberry风衣,当时也是为军队生产的。这次聊天,激活了黄峥对供给侧改革的思考,“供给和需求是一体的两面,互为促进,有点蛋生鸡、鸡生蛋的味道,蛋变革总得从一头抓起。”黄峥说,“要根本上变革供给侧,得线变革需求侧,需求侧是拉动供给侧变革的牛鼻子”。
用需求流通侧的半“计划经济”来推动实现供给侧的半“市场经济”。
简单地说,就是通过用户端“拼团”方式,向后端“大规模定制”。一方面,用户购买价格便宜了,另一方面后端工厂也利润更高了——因为大规模定制,需求变得更确定,并且,生产运营的边际成本降低了。
这种“用需求流通侧的半’计划经济’来推动实现供给侧的半’市场经济’”,主要实现在标准化产品,诸如抽纸、厨房纸、服装、箱包等品类,这是拼多多过去两年的商业实践。
与抽纸、服装、箱包等快消品不同,农产品,并不能做到“按需生产”的,农业不是制造业,春华秋实,水果也好、蔬菜也好,都得看天吃饭。
曾经,国内中学语文课收录了叶圣陶先生的《多收了三五斗》一文节选,它描述了20世纪30年代的旧中国,江南农民粜米故事,直指一个问题——“谷贱伤农”。
“谷贱伤农”是困扰中国千年难题,当然,现在也是如此。网络上常有的新闻是,某地某物“滞销”。利润取决于产量和价格,两个变量并不是独立的,却是相互关联,往往丰收之年,农民收入却反而减少了。
“谷贱伤农”困境,不能简单地为供给与需求命题,事实上,食物需求相对稳定,波动性并不大。要改变“谷贱伤农”的困境,改变的应该是之前的销售方式。
传统链条里,农产品要经历农民-原产地收购商贩-产地批发市场-销售地商贩-销售地批发市场-终端-消费者,从农民到消费者手里,中间要经历5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有物流、仓储成本支出,也有了极高的损耗。更重要的是,传统零售方式,下游市场需求不确定,加上各个环节的劳动与资金投入,每个环节都要增加赚钱,要覆盖其中的成本,包括其中的损耗,自然售价不低。
截止2018年底,中国有5.64亿乡村常住人口,农村生产主体仍然是2.3亿的小农。
二
保山孕育着中国最好乃至全球最优质的小粒咖啡。四月,印度洋暖流被怒江西岸的高黎贡山抬升,暴风骤雨在这条河谷从未停息,傣族、傈僳族以山的高度划分领地,山谷冲击出坝子,傣族人在这里造田定居,傈僳族人在上岗,世代与森林为伍,刀耕火种千百年。
保山有百年咖啡种植史,归功于法国传教士,傈僳族种植咖啡始于70年前。斯大林喜欢喝咖啡,冷战时期咖啡种植由资本主义阵营控制,斯大林与来访苏联的周恩来提起此事,周恩来回国后问农业部,到哪里种咖啡、哪里能种好的咖啡,于是在保山高黎贡山的潞江镇开始大规模种植。
保山地处西南边陲,也是滇西粮仓,但傈僳族种植的小粒咖啡,并不好卖,交通不便利之外,还有品牌缺失——云南占据中国99%的咖啡产量,但国际市场仅为1.7%,主要为星巴克、雀巢、麦氏等供货,只能作为速溶咖啡的原料,以最低市场价格出售。
一户承包20亩坡地,靠卖咖啡豆不过9000元的收入,除掉肥料、人工等开支,真正赚到手的不过4000。咖啡价格上不去,果贱则农伤,于是咖啡树遭大量砍伐,青壮年也成批外出打工谋生。
拼多多的“多多农园”项目首站选在了保山,2019年3月,拼多多平台大商家进驻保山几个贫困村,收购今年刚成熟的咖啡豆,为增加贫困户的积极性,商家以高出市场价5毛钱/斤的价格开始收购,一共收购了42.53吨咖啡豆原料。
“溢价”收购并非长久之计,扶贫更需要市场的方式进行,“溢价”为得是让傈僳族咖农确信,也是一次表率。事实上,“多多农园”计划在保山带来一套完整的产业升级体系:云南热带经济作物研究所的农科专家,正试验最适合该纬度和海拔的高品质咖啡;多家新建咖啡工厂,将在未来3年内帮助村民提供咖啡豆精制化加工;740亩生态种植示范基地中,芒果苗、澳洲坚果等经济作物,正与咖啡树复合套种,以提升每亩土地的经济收益。
通过“多多农园”,拼多多将实现消费端“最后一公里”和原产地“最初一公里”直连,为拼多多用户提供平价高质农产品的同时,更快速有效带动深度贫困地区农货上行。
云南保山外,首期“多多农园”将有5个示范项目于云南逐步进行,分别涉及茶叶、核桃、雪莲果、花椒,以及特色菌菇。未来5年内,拼多多将于云南等8个省及自治州落地1000个多多农园示范项目,主要覆盖西南和西北两大区域。
2018年,拼多多实现农产品和农副产品订单总额653亿元,成为中国最大的农产品网络零售平台之一。拼多多联合创始人达达说:“农业是大产业,也是大机遇。拼多多将坚持一以贯之的资金和技术投入,通过更多’多多农园’落地项目,持续提升覆盖产区的土地价值与生产力价值,助力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实现平台长期稳定发展”。
前端的“拼团”,旨在需求的确定性、大规模,确定性、大规模需求,带动供给侧改革。这也是“多多果园”承载着拼多多的某种农业设想:实现标准化、可控化的源头,让农产品品牌化成了可能。
以前,因为“最初一公里”无法实现标准化,流通环节冗长,导致农产品质量存在安全问题,也无法建立真正的标志性农产品品牌,大多只是产地效应。褚橙是中国屈指可数的真正农产品品牌,当然,也在云南,它就是基于标准化、规模化的管控,实现了品牌化。
褚橙的案例,是可以复制的,中国制造之后,也应该是中国农业的崛起。
破解“谷贱伤农”的困境,对拼多多来说,它的价值远大于GM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