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诸忙中加了一项,听课。学校组织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我初次担任学院的评委,听青年教师的课。
这是学校的第六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两年一届,越来越常态化。我调来的时候,第二届已经开始,游离了一次;第三届,已经是去校机关,“双肩挑”身份其实可以在学院报名参赛,我没当回事,也知道这个奖项大家看得重,而自己的工作是教学质量管理,应该避嫌,就不去讨厌了;第四届,回到学院,专心教学科研,将自己较长期的的思考用于教学,稳拿了一等奖;第五届,“潜规则”中有一条,拿过一等奖的参与但不再评奖,我支持给更多人希望的做法,重在参与了一把;及到第六届,已然超龄两个月,已然迈入“老”教师的行列,报名资格也没有了。实际上,青年教师时,我就参加学院教学委员会的工作,只是涉及自己参赛时,主动提出不参与评奖的一切事务。而今,没有托辞,以评委的身份全面参与了。
多年当老师,讲课无数,但听同行的课并不多,实际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观摩、学习、思考的过程。听课是为了评价教师的教学,而其“副”作用,确实给自己的提高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其实对听同行的课一直心有顾忌,大概源于任教学评价科科长期间,组织专家听课中,遇到过的一些事和一些说法,让怯懦的我有些迈不开步。简单汇总一下,令我生怯的是:听青年教师的课后,作为“专家”,可以点评、讨论,而有些老教师,不吃这一套,更有甚者,会拒绝听课要求。还有,在组织学生评教开始之初,个别的老教师过份强烈的反应。于是,映像中,听老教师的课,难进那个上课门,也难开这个交流教学观点的口。
作为同行听课,大可不必像学生那样认真听讲,不错过一个知识点,而是听讲法,观察学生的学习,还可以自己天马行空般地胡想。在刚不青年的时期,恰好想到了关于“老”的话题。以下全是胡想,可能有对的,但也一定有不对的;默认所有人都是“爱幼”的,但我的言论却真的不“尊老”;以下泛泛而谈,没有针对任何个人,切勿对号入座。不过,也欢迎对号入座,有此种情况的发生,或许纯属偶然。
青年是未来,是希望,要提高;青年经验少,要帮带。我支持这项竞赛,更多的青年教师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快速进步。学校为什么组织“青年教师教学竞赛”,而不是所有教师参加的“教师教学竞赛”?学校、教育界的各种文件中,提到教学,总爱讲青年教师的提高。是否意味着老教师就不用提高了。文件中没有这样讲,但实际上,就是这么回事。可能有些老教师会感觉舒服,没有人管了,不少人凭自觉会保持自我提高,跟上学科、学生特点的变化;而有些人则真的舒服了,因为老,吃老资格,不求改变,面对新问题,还用老一套去做,不见效,就“现在的学生……”,学科发展了,还教老知识。
我在不同的场合,曾经多次提到过在社会变化加快、进入终身学习时代的今天,老教师也需要提高,也需要为教师的提高创造条件。学校需要为所有教师提高培训条件和机会,针对不同特点的教师开出适合的项目,让教师提高的活动全覆盖。青年教师进校的门槛在提高,非博士不要,他们专业知识新,发展潜力大,对学生学习的感受容易理解,能接受学生的生活方式并以此基础引导学习,其需要在表达技巧、交流手段、教学方法、教学组织等方面提高。而老教师的经验很重要,但有些老经验已经完全是不合时宜,也需要更新,而知识结构(尤其是在长期离开科研一线的老教师)、教育观念方面的更新就更显迫切,谈到将教育技术,如多媒体、互联网、社交工具用于教学,老教师更是全面落在下风了。
在逐渐老去的时候,我常想,我的进步就不再有组织可以依靠了,这是一件悲哀的事。想着老教师的课堂不好进(没有能有效运行的平台和机制),对老教师说话、和老教师交流顾虑多,也自然想到根本原因,我们国人重视的“面子”。
面子问题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小孩儿摔个大马趴,围观者大笑,小孩儿爬起来继续玩继续跑;老头胡子上沾个米粒,有人告诉他,取掉了,可能越想越恼,这个人一上午不愉快,好像应该这个米粒一直沾着才为好(这个例子太极端了,但意思表达清楚了)。其实,人遇尴尬,有自己做的不好的时候很正常,或不同人对不同事,不同做法有不同的理解,也很正常,不接受别人的建议,甚至自己也不情愿否定自己过时的做法和观念,面子断绝了做得更好的途径。
常说爱面子的人脸皮薄。好像评价人时,说脸皮薄比说脸皮厚好听。青年人初涉职场,老人们说说,听了,长进。被人提及做得不好的事情,用某种心态,不舒服,但有年青人就讲了“脸皮厚点儿”,就听进去了,进步了,工作效果好了,很体面。“厚脸皮”其是是长面子的前提。老教师交流的缺乏(无论是自己关上交流之门,还是前文所述的从组织上就不再重视老教师提高)实际上就是关上了自己长进的大门,限于“我是老人”不能让人说,日久后谁也真的不去说,形式上的薄脸皮,实质上是不思进取,有错不改,有问题不解决,工作不负责还不让人说的,十足厚脸皮。
这张烂嘴(属实,写此文时,正好口角生疮),把老教师说成什么样了!在告别年青教师时代,写下这些文字,更是给自己的警示。很多优秀的老教师值得我们学习,无论和青年教师交流,还是和老教师探讨,需要讲究些技巧,少指责,多探讨,让大家都舒服,也是必须的。放下面子,虚怀若谷,与时俱进,实是应该终生追求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