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人谈】中外孵化载体异同之辩:国外更从容,国内更急躁?

简介: 全球第一个孵化器,于上世纪五十年代诞生在美国。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出现了第一个孵化器。几年前,伴随“双创”大潮,联合办公在国内骤然兴起,和孵化器一样,同样为舶来品。作为舶来品,各式孵化载体是如何进行本土化落地和演进的?与国外相比,形态上存在哪些差异?

全球第一个孵化器,于上世纪五十年代诞生在美国。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出现了第一个孵化器。

几年前,伴随“双创”大潮,联合办公在国内骤然兴起,和孵化器一样,同样为舶来品。

作为舶来品,各式孵化载体是如何进行本土化落地和演进的?与国外相比,形态上存在哪些差异?

image.png

针对上述主题,采访了近十位行业一线从业者,并将采访实录整理如下:(排名不分先后,内容略有删减)

毛大庆(优客工场创始人):国内更重to B服务,国际更重to C会员类自由职业者

中国可能更倾向于或者说更侧重于企业服务、to B的服务。跟国际,不光是WeWork,包括跟欧美其他联合办公同行相比来看,中国在企业服务这块的重视程度、应用程度,都可能要多很多。

而国外,在所谓的会员管理和会员服务上,相对来讲更偏重于C端自由职业者,还包括一些生活类的服务。
中国今天的应用者可能还更在意企业效率、企业成本等,所以to B的服务要求就会比较多,这可能是中外的差别。

张剑(纳什空间创始人):做企业的基础设施

本质上是源于对市场的理解不一样。

我们的理解是,最好百花齐放,别都做成一样,别让无序的恶性的竞争,把行业搞得太同质化。

所以,即便有WeWork这么高估值的品牌在,我也觉得一款产品不能服务所有客户,因为不同对象会有不同需求,需要提供不同的服务和产品。具体到办公空间上,怎么可能一个空间让所有人都觉得很满意?

当然,最好的创业企业很重要,但它并不能成为空间的全部,这样的话,市场会很小很窄。所以我们要看到的是,你怎么变成一个基础设施,怎么去帮广大小企业解决问题。

这就是我们要做的产品和服务,就是更贴合需求的方案,也是我们跟同行的差别所在。

表面上看,我们做了超级工作室和联合办公两条产品线,但实际上背后是我们对中国本土企业需求的一个更深度的洞察,或者理解。

我们希望在中国企业全国化,然后全球化,不断了解和适应需求,这是我们的努力方向。

徐洁平(Plug and Play中国区管理合伙人、CEO):只是阶段早晚问题,中国的业态正在演进

其实不能说不同,只能说阶段的早晚。中国“双创”前大部分孵化器和加速器,都处在硅谷或者全球15年之前最早的一批形态。

后来,西方的业态随着微软、AWS等的加入,开始了向产业资源对接和投资的演进,慢慢形成生态平台和开放市场。

同样,我相信,今年中国会有越来越多不同的场地运营、孵化运营和空间服务提供商,在生态建设、产业对接和创新要素的对接上做更多布局和推动。因为双创在空间上的红利越来越少,很多补贴基本上到去年就已经停止了。

靠双创红利纯粹支撑一个空间,这个模式是不存在的。初创企业不可能付出很高的租金,而他们又喜欢集中在相对热闹和聚集度较高的地方,比如一线城市,这明显是个悖论,但这个悖论完全靠租金收入其实没办法解决。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觉得可能就是时间长短的问题。一定会慢慢淘汰掉一批,然后大家会往深层次的创新服务去探索,面向投资、面向产业、面向投后、面向加速。

赵新良(留创园主任):国内政策服务支持更多

国内孵化器做的服务内容可能会多一些,服务涵盖得更多、更广,比如辅导培训、人才、研发条件、投资融资、政府政策服务、市场等,覆盖了创业者的生活和工作。

尤其,中国的孵化器在争取政府政策支持方面大部分做得比较好。包括像我们留创园,只要是政府能提供的,我们都会尽量帮企业和创业者拿到。

国外政府主动支持则会少一些,孵化器这方面工作相应没那么多。他们更多是商业性的孵化器更多,所以主要从商业化角度考虑得多。

李军(北航天汇孵化器董事长、北航科技园董事长):从业者产业经验存在差距

其一,国外孵化器没有国内体量那么大,是小而精的。一个孵化器两三千平米,二三十家企业,就算规模不错的了。

其二,往往国外的孵化器,尤其法国、英国的,更多并不是帮企业做技术、做商务、做市场,而且孵化器从业者更多来自国际化大公司、大企业,即真正做孵化器的人基本是有经验的,产业里出来的人。这部分人很少有特年轻的,都是大概四五十岁左右,有经历和资源。

而国内孵化器市场,整体上缺人。现在大部分都是为做孵化器而做孵化器的人,在这个行当里干到一定程度,然后在不断的工作经历和职位变化中产生出来。
乐观的是,现在中国的产业界已经开始做孵化了,比如投资人为了所投企业能集中管理,降低管理成本,开始尝试投资加孵化。

颜振军(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韵网创始人):国内孵化与产业连接较弱

国外所有好的孵化模式,中国都有,中国这1万多家机构各种各样,各种模式都有,是丰富多彩的。但是我们的孵化器在很多精细的流程设计和控制上,特别是在孵化业务和产业资源的连接方面,差别还比较大。

国外很多孵化器一生出来,就有很多大企业参与其中,比如大企业提供一些赞助,回报就是优先得到相关小企业资源,包括并购技术资源。

中国的情况则非常复杂,什么样的都有,不好一概而论,有些人做得很好,比如AA加速器等以培训辅导为主的,做得很棒,跟YC也差不了太多,但这样的很少。

程方(清控科创总裁):国外同行比较从容,国内则“极其急躁”

第一,美国孵化器其实是一个极小众的行业。因为美国市场的商业创业,本身是一种很自然而然的行为,孵化推动的需求应该没那么大,这是大环境的不同。

第二,美国的创业有一个很典型的特征,即它是由一批创业成功的人来推动,比如大企业退下来的高管,既有商业意识,又有公益情怀,他才去做创业。

但我们很多人把做孵化器当成一种职业,我们要通过做孵化器来换得公司的生存,给每个人发工资,这是一个很大的不同。所以我们会看到,那边同行的心态会比这边要从容很多,而比较放松、比较从容的情况下,很多的事情动作就是不一样的。

我们目前又急迫,又有资本的裹挟,又有政府的期望,又有我们自身的不确定性和不安全感,所以表现出来整个国内的孵化器行业是一个极其急躁的行业,大家都很急。这个可能是两边最大的不同。

其实某种程度上从孵化器本身的功能和服务来说,我认为我们比美国强,软件、硬件、活动、提供的服务各方面。美国没有那么多服务,但是人家创业导师是真的导师,真坐在这跟你聊。

夏春芬(WisU智汇青年创业孵化园创始人):国外孵化器运营更精细,国内则因浮躁而浮于表面

在硅谷,孵化器内部工作团队组合简洁紧凑、扁平化小组织高效率运转,团队独立业务支撑能力强。同时外部价值链深厚绵长、重视精准度,商业本质强,消耗度低。众多关联组织和个人都对孵化创投领域充满信任,也愿意在各种场合与各领域的人,交换他们能为初创团队做的服务。

大企业的大量加入,优质资本的加入,让孵化器可以用心去做好挑选项目、培育项目的角色,将关键能力训练成熟,而不必急于去完成全链条服务维持生存,所以在硅谷能出现精益创业、设计思维等前沿的早期项目训练的方法观点。

而国内孵化器难以静心在深度探索培育能力,又要去完成各种不必要考核指标,反倒容易产生行业浮躁现象,不利于实现本质能力价值。硅谷的方法路径和空间装饰可以复制,但他们深藏内心和全链的使命感与商业探索热情,以及逐渐形成的全民信任机制则很难。

赵清(泰智会创始人):文化差异导致模式差异

就个人在美国生活和短暂工作的经验,我认为两国人文文化的差别,造成了孵化器模式的差异。

比如说在美国,我们之间的交流是非常开放的,不会担心其他人抄袭,因而美国的种子投资,包括孵化器,大家开放工位坐在一起,这些都不是问题。

但是中国这些都有问题。国内团队稍微大一点,就不想坐开放工位,除某些互联网领域的年轻人更认同美国文化,相对比较开放外,大部分都不是这样子的。再加上如制度建设、体系成熟度、法律体系等方面的完善度因素,国内基本上很难诞生像YC这样的孵化器。

吴玲伟(AA加速器创始人、AA加速基金创始合伙人):我们有更完善的系统产品

跟美国的加速器、孵化器相比,我认为AA加速器今天已经走出了一条跟所有都不一样的路。

YC其实并没有系统性的产品,我们则有自己的硬核产品,这个产品可以IT化、工具化,未来还可以游戏化,创业企业自己在下面练,来提升自己的战略思维、产品思维、模式思维、合伙思维。

转自创头条,作者:杜航,原文链接:http://www.ctoutiao.com/2362246.html

相关文章
|
6月前
【从互联网商业思维的角度分析商业模式在国内各大互联网产品的运用】
【从互联网商业思维的角度分析商业模式在国内各大互联网产品的运用】
|
11月前
|
人工智能 大数据 数据管理
【年终特辑】看见科技创新力量 洞见时代创业精神—企业服务—盈嘉互联:做新基建的打桩人,构建自主可控的数字空间全生命周期操作系统
【年终特辑】看见科技创新力量 洞见时代创业精神—企业服务—盈嘉互联:做新基建的打桩人,构建自主可控的数字空间全生命周期操作系统
|
架构师 前端开发 Cloud Native
国内首个开源架构治理平台 ArchGuard,专治分布式场景下各种不服
过去的 10 年间,软件的架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早先流行的单体 MVC 架构,变成了所谓的 5:5 开,即分布式 vs 单体。只是呢,有大量的软件开发人员,无法看到系统的全貌,又或者是从单体的思维转变过来。于是,哪怕是在使用了微服务的情况下,但是实现的却又是一个一个的单体,只是它们变成了“分布式的单体”。
504 0
国内首个开源架构治理平台 ArchGuard,专治分布式场景下各种不服
组态王、力控、MCGS、瑞尔、杰控等国内组态软件一点看法
从结构上说,组态王和MCGS一样,前台动画和后台集成在一起,在运行模式下一起运行。而力控、瑞尔却分为后台驱动、实时数据库、前台三部分组成,更为有意思的是,瑞尔的每一个驱动就是一个EXE,其驱动DLL的接口和力控的一致,不知他们是同出一源,还是互为“切磋”!
4536 0
|
安全 数据中心 云计算
评论:从国外云计算的政府支持说开去
本文讲的是评论:从国外云计算的政府支持说开去,作为一种IT交付模式,云计算也许仍是新兴事物。但正如互联网诞生后被大学校园、美国政府大力推广一样,目前美国政府机构正在大力推行采用云服务或自行构建云服务的计划。
1444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