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商业新知网,原标题:云智能:阿里云定义下一个十年的云计算范式
云计算会过时吗?这要取决于定义本身。现在看来,至少演变已经开始发生。那种提供传统计算能力的云计算,正在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一种新的范式正试图取而代之。各行业的Top企业已经清楚地意识到,随着经营环境的改变,企业需要在IT基础设施云化的基础上,更多地基于数据进行智能化决策,直接解决商业问题。
信息化时代,企业通过流程再造,实现效率的提升;但是在数字化时代,企业需要进行业务的创新,而这就需要使用各类智能技术,实现有别于以往的产品服务和客户体验。
这是不是说,计算不再重要?听到这样的观点不免让人有些惊诧。云计算当然是计算,然而转念一想,云计算大放异彩的根本原因并不是仅仅实现了弹性计算,而是解决了客户的问题,帮助客户实现了业务创新。
云的新范式
2009年阿里云成立之初,内外质疑不绝于耳,看不上、看不懂几成主流。有人认为几十年前已经实现,有人认为未来几百年都做不到。阿里巴巴倒是耿直:不做云计算,就会死。
在阿里云极速狂奔数年后,才陆续有厂商入场。也正是这一背景,奠定了当下中国云计算市场的基本格局。
所有人都知道云计算未来潜力巨大,但是云未来究竟是怎样的?答案还不确定。至少从目前来看,亚马逊AWS、微软、谷歌每家厂商的思路都不同,当然阿里云也有自己的思考。
2018年底,阿里云事业群升级为阿里云智能事业群。3个月后,阿里云智能高管们在北京集体亮相,并首次对外解释了从云到云智能的不同思考。
“算力是基础,更重要是智能化的算法。”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说,“算法跟各行各业的业务有密切相关,所以阿里巴巴通过与各行各业合作,沉淀了一个完整的智能化平台。”
IT基础设施的云化、核心技术的互联网化以及在之上叠加数据+智能化的平台和能力,完整地组成了阿里云智能的整体能力框架——云智能,是阿里云给出的对下一阶段云的定义。
它是阿里在过去10年打下云业务的基础上,再度开创的云计算 “新范式”,而不是字面意义上的新增“智能”二字的差异。在它的背后,加持了阿里在过去十多年间积累的顶尖商业与技术心得。
这些独特元素的融入,正把阿里云变得更厚重,更贴近商业创新。
云计算的价值超出算力
阿里云写下第一行代码距今已经10年。中国企业上云意愿从很小的个位数增长到今天的90%左右,可以说阿里云开创了中国的云时代。
2009年2月,阿里云飞天写下的第一行代码。
云计算的早期,代替传统IT架构方面的价值确实很突出。但是10年之后,云计算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算力问题,否则云计算市场的份额,也就不是今天的格局所显现的那样了。
惠普、思科、IBM、富士通等都做过服务器,对于计算问题很了解,但在公有云领域,这种优势并没有发挥出来。这某种程度上也佐证了,云计算本质非仅仅意味着算力本身。
对于企业而言,如果今天还只是依靠云计算节省一些算力上的成本,是大材小用,真正发挥云计算价值的方式应该是——通过强大的计算平台加上高效算法,进一步挖掘数据价值,最大化数据效率,并形成正向循环。
数据、计算平台和算法的结合,是未来非常重要的趋势。而云计算则能加速数据融合,例如孤立的看气象数据价值有限,但如果和农业或商业结合,就会产生激烈的“化学反应”;传统制造业如果能充分利用大数据,也将有助于大幅提升如良品率等。
所以,未来的云计算应该是一种超出算力,通过融合多种能力,跟业务结合,产生巨大价值的新计算范式。这应该也是阿里云提出所谓云智能的价值取向。
阿里云持续领跑
十年前,对云计算的争论言犹在耳。那一次阿里云胜出,并最终获得了中国第一、全球第三的业绩。如今,阿里云始提云智能,市场参与者理应不能小觑——可以帮助企业进行业务创新的云计算,将是未来发展的新范式。
一种新服务或者理念的提出,跟业务场景有莫大关系。如果没有在过去10年在云计算市场上对于客户痛点的深度理解和成功的数据+智能实践,阿里云也不会提出云智能的定义。
过去20年来,阿里巴巴一直走在数字化经营的前沿,具有复杂而多样的场景——阿里云的技术和能力也是在这些场景之下沉淀而来。
利用数据和智能技术,阿里经济体每天售卖上百亿的商品,却只有几百个运营人员,这跟传统的商业形成了鲜明对比。阿里尝到了云智能的甜头,所以会做出未来2年内,整个阿里经济体都要上公有云的决策。从另外一种角度看,也可以说,阿里用自身的实践成功检验了云智能。
正是这种一个又一个的成功实践,触发阿里云思考未来云计算的具体形态,并最终用云智能的概念,对下一阶段的云计算作出了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