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不在于传授事实,而在于启迪智慧。——爱因斯坦
疑惑
学院让青年教师参加“创新教练训练营”。我散会后直接找领导说了我的疑惑——在我看来,创新是没办法教的。
如果创新可以教,那教创新的人至少要比去创新的人价值更高。因为最终产品的价格要归功于生产要素的价格。创新能力在人群中稀缺,教创新机会成本过高,理性选择应该是去创业。
比尔盖茨当年会放弃创业,当创新教练,教别人如何创立一家微软吗?股评家天天早起跑到电视台滔滔不绝。你真有能耐选股,难道不应该腰缠十万贯,骑鹤南极洲吗?
我没法教给学生我自己不相信的东西。
领导表示理解,但是鼓励我去尝试一下。
破冰
于是周三晚上,我就跑去尝试了。除了2个同事外,来的都是不认识的学生。一开始大家都有些拘谨。
阎教练做开场白,侃侃而谈。他告诉我们,所有能百度出来的东西,他都不会讲的。
这个提法很有意思。
我们都被从桌子旁边叫到了空地上做游戏。游戏训练注意力,得高度集中精神才能避免被淘汰。大家社交破冰,相互熟悉了。然后1-5循环报数,报相同数字的被分到一组。
我和林老师被分到了第一组。同组还有一个男生和两个女生。
具象
回到座位上,发现桌上多了几张纸和铅笔。纸上是整齐排布的各种图形。给我们的要求是用最快的方法把图形变成某种具体内容。例如一个圆形,可以加个尾巴做成气球,或者画上眼睛鼻子嘴,变成一张脸。
一共4张纸。最多的做完了3张。
阎教练告诉我们,之前有人用了特别巧妙的办法——一根曲线把所有圆形串了起来,做了个项链儿!
巧妙!我怎么没想到呢?
下面的环节需要选组长。我们组的那个男生画了2张半,于是他顺理成章当了组长。
联想
如果学校被炸平了,那么……
如果汽车不需要烧油,那么……
如果人们生活在地壳下,那么……
这就是我们的下一项分组练习——“What if”。一个人提出假设的场景,下一个人就需要根据假设提出后果。哪一组接不下去了,就停止。最后停止的一组获得了4盘点心。看得我们大家心里痒痒。
下一道题更有意思,叫做”Yes, and…”前一个人说观点,后一个人不能反驳,而且还要加上更为细致的限定。
我想养只猫。
是,而且我想养只白猫。
是,而且我想养只蓝眼睛白猫。
是,而且我想养只长胡须蓝眼睛白猫。
……
试验回合,我们发现转了一圈儿就说不下去了,因为记不住啊!
为了能赢,我换了个思路。我们从读一本书开始。然后分别说书的第几页是什么。
可是不能重复,也不好记啊。
我一低头,刚好看见了桌子上面那几张纸,上面都是图形……
我想读一本书。
是,而且我想读一本第一页是三角形的书。
是,而且我想读一本第一页是三角形,第二页是圆形的书。
……
旁边的观察员不明就里,劝我们不要说这么难记的内容。我们忍俊不禁,爆笑。告诉他不难记,但是没有说为什么。
风暴
核心部分来了。给每一组的任务都相同——设计一种解决方案,帮助校园里的情侣。
头脑风暴,一个多么让人熟悉的词汇。我想起了那本著名的《群体的智慧》。要让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得讲求方法。
阎教练介绍了2种不同的方法。一种是静默的,一种是激辩的。
前者每个人一张纸,横着写3个解决方案,然后交给下一个人,下一个人逐步展开前面的解决方案。不得推翻,不得质疑。只能用纸笔交流,不可以出声。
这么难受的方法,我们组可不选。我们选择的是激辩法。
阎教练画了个头脑图形,然后分别让我们去找看、听、想、说、做、痛点,以及收益。
我们的武器,就是便利贴。于是我写了一桌子的内容。惭愧,确实有些浪费纸张。
然后,我们把便利贴贴满了白板。通过讨论合并了同类项。
因为我们组里有2位老师在场,几个学生有些放不开。旁边那组5个女生争论得好不热闹,还意犹未尽跑到我们组刺探军情,被我们毫不留情赶了回去。
行动
本以为表述完了解决方案就算结束了。反正时间已经晚上9点多了。没有想到,阎教练宣布还有最后一个环节——演示。
你说你的解决方案好,何以见得?是骡子是马牵出来溜溜。
于是,各组从做参谋变成了演话剧。
我中学的时候参加过多部话剧演出,初步拟定了3幕架构。学生们群策群力,增补了很多细节。例如《王者荣耀》游戏里面的那些“黑话”。这游戏别说玩儿,我听都没听过。
我们是第一组,演完反响不错。但是大家公认第三组演出得最为成功。她们想得全面,表演放得开。里面居然还有不可言说的情节,全场都要乐趴下了。要命的是因为没有男生,她们不得不选择女扮男装的方式。可见学校的男女比例多么失调。
为了说明角色,其中一个女孩子先自我介绍:“我是一个三十多岁的老男人……”
阎教练笑得快抽了,说自己也是个三十多的老男人。哄堂大笑。教练,你说就说呗,说的时候看我干啥?!
思考
来参加的学生,都收获满满。
我陷入了思考。
教了什么?没有听到理论,没有引述论文,也没有某位专家的名号。只有简单的指令,偶尔的提示辅导,以及对规则的严格执行。
什么也没教?那这些创意都是从哪里来的?
这些学生,就是平时上课打瞌睡、玩儿手机的那群人。
这些学生,就是时常迟到、偶尔旷课,自称对学习全无兴趣的那群人。
这些学生,就是做了若干年考试练习,似乎根本不懂得如何合作的那群人。
然而今天,他们仿佛都换了一个人。
一个学会了跳出常识思考的人。
一个学会了不急于反驳他人意见的人。
一个学会了欣赏他人长处的人。
一个学会了和他人协作的人。
原来他们,居然是那么自动自发、那么有活力、那么有创意……那么可爱。
而这一切,居然只是几句规则、几回点拨带来的奇迹。
创新可以教(teach)吗?
我不确定。
创新可以教(coach)吗?
我相信自己的眼睛。
讨论
你觉得创新可以教吗?要达成创造思考,你有什么经验和窍门吗?欢迎留言,我们一起交流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