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研发出基于改性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高效柔性双离子电池

简介: 唐永炳及其研究团队成功研发出了一种基于改性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高效柔性双离子电池,该高效柔性双离子电池在可穿戴电子设备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集成所功能薄膜材料研究中心研究员唐永炳及其研究团队成功研发出了一种基于改性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高效柔性双离子电池。相关研究成果A Flexible Dual-Ion Battery Based on PVDF-HFP-Modified Gel Polymer Electrolyte with Excellent Cycling Performance and Superior Rate Capability 已在线发表于国际期刊《先进能源材料》(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2018, 8, 1801219)。

锂离子电池(LIB)由于其能量密度相对高、循环寿命长、记忆效应小和自放电低等优点,在消费电子和电动汽车市场中占主导地位。然而,由于负极石墨的低电压平台,在电池循环过程中易形成锂枝晶,增加了短路的风险,并且常规LIB中的有机液体电解质易燃,从而导致严重的安全问题。因此,具有无机固体电解质或聚合物电解质的固态电池由于其不燃性和高安全性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基于具有较高离子电导率的聚合物电解质电池更适合于实际应用。另一方面,双离子电池(DIB)由于其工作电压高、低成本、环保易回收等优点已受到广泛关注。然而,由于常规电解液在高工作电压下易分解,大多数DIB的循环稳定性仍有待提升。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唐永炳及其团队成员陈光海、张帆等人最近研发出了一种PVDF-HFP、聚氧化乙烯(PEO)与氧化石墨烯(GO)共掺杂的凝胶电解质(简称PHPG)。该PHPG共聚物显示出3D多孔网络结构,并具有较高的离子电导率(2.1×10-3 S cm-1),从而有利于Li+和PF6-的传输。结果表明,基于该凝胶电解质的新型双离子电池具有优异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该电池在4.0V的高平均放电电压下,在倍率为5C时充放电循环2000次后容量保持率高达92%。此外,该电池还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和热稳定性,在高达90°C的环境下仍可以正常工作。该高效柔性双离子电池在可穿戴电子设备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该项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等的资助。

image

图(a) 新型柔性双离子电池在5C下充放电2000次的循环曲线;(b)柔性双离子电池在不同折叠状态的工作稳定性;(c) 柔性双离子电池在不同温度下的稳定性。

原文发布时间为:2018-08-01
本文来自云栖社区合作伙伴“中科院之声”,了解相关信息可以关注“中科院之声

相关文章
|
1月前
|
传感器 安全 智能硬件
柔性电池技术:可弯曲的能源解决方案
【10月更文挑战第12天】柔性电池技术采用轻质、可弯曲材料,具备高度柔韧性、轻薄便携、安全性能及高能量密度等特点,正革新传统电池领域。其广泛应用前景涵盖军事装备、无人机、可穿戴设备、智能医疗器械及太阳能领域,如英国“维图斯”士兵系统的可穿戴作战装备、智能手表和柔性太阳能电池等。当前,该技术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新材料与工艺不断涌现,未来将引领科技领域的能源革命。
|
2月前
|
传感器 人工智能 数据挖掘
柔性电子器件:未来可穿戴技术的趋势
【9月更文挑战第30天】柔性电子器件是一种将电子元件集成在柔性基板上的新兴技术,具备出色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本文探讨了其定义、发展历程及关键技术,并展望了其在可穿戴设备中的应用前景。柔性电子器件不仅能够实时监测生理信号,还能实现自然图像显示和持久能量供应,推动医疗健康、智能手表等领域的发展。尽管面临制造成本和耐久性等挑战,其市场潜力巨大,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340亿美元,引领智能穿戴技术的新时代。
FPGA-任务五、十字路口交通控制灯器系统设计(二)
FPGA-任务五、十字路口交通控制灯器系统设计(二)
245 0
FPGA-任务五、十字路口交通控制灯器系统设计(二)
|
存储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CPU将进入新时代:押注计算芯片的极限协同设计
我们现在进入了一个时代,那就是IT行业的计算引擎将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更低的价格,更好的性能以及更好的散热特性。这将需要一种在更大范围的工作负载和设备上进行协同设计系统(co-designing systems )的进化方法。
|
安全 vr&ar
智能电厂:迄今为止第一个完全技术国产化的方案
中机的生态智慧能源技术面向中国市场全面启动,现已与参与培训的百余家电厂展开合作,相信中国的电力行业一定会在中机智慧能源技术的带领下走向环保,走进未来,迈向智能电力新时代!
1967 0
科学家开发出新型生物质基碳材料负载催化剂制备方法
杨勇带领的低碳催化转化研究组以竹笋为材料,通过简单水热碳化过程实现了N,O双杂原子掺杂的生物质碳材料的绿色制备。制备过程中以水为介质,无需添加活化剂和额外杂原子源,操作简便、绿色环保。
2294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