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票业务非常复杂,我们不得不应对这些复杂,也不断的想出一些招数演进系统。我回顾所做的事,再次思考并归纳核心思路,完成了本篇。
一、最大化统一,最小化变化
业务复杂,更不能随意新增接口、流程,思考如何将不同场景的流程融合在一起。
图例:逐级搜索机票展示结果
航班页、低价页、填写页没人会拆成三个流程分别实现,尽可能提取出不变的部分,将变化降到最低。低价页支持填充坑位的需求之前,排序层统一做合并;之后,排序层统一做坑位填充。
配图:低价页需要支持填充坑位,那航班页也采用填充方式
流程所经过的分层、步骤是统一的,一些细节的操作是变化的。
|
航班页 |
低价页 |
填写页 |
过滤条件 |
出发、到达、出发日期 |
+航班号 |
+代理商、舱位、产品 |
产品计算层 |
最低价产品 |
排序层需要展示的产品 |
选中的产品 |
排序层-填充阶段 |
每个航班选最低价 |
对每个坑位按指定优先级填充产品 |
- |
排序层-排序阶段 |
价格由低到高 |
定义的坑位顺序 |
- |
校验层 |
- |
- |
与数据库校验 |
表格:每一层变化的部分
二、标准化,模块化,配置化
随着不断新增的业务场景,被动引入各种类型的变化,流程越改越乱,配置纠缠不清。直到有一天老板也看不下去了:“你们只会加那不叫本事,敢于删才叫本事”。但要怎么删呢?
配图:各种if、else,各种配置,乱作一团
不同来源对应不同变化,将散乱的来源标准化,用以规范变化的引入。
将同类变化提炼到一起,固化成业务上内聚的模块。
将提练后剩下的真正变化采用配置的形式。
配图:变化来源的三大类别,渠道、人群、搜索模式;变化行为属于平台控制的各个业务模块
渠道的定义“端、容器、入口”并不是包含关系,而是组合。像改签搜索、机票宝贝搜索相关的一类需求,我们称作入口。
这样一来,航司限价的代码是通用的,变化的只是对“API-MTOP-外采”设置所有航司不限,对“无线-APP-小搜”配置限价航司。流程是通用的,变化被配置化。
三、产品化
航司限价有了针对不同渠道、人群的配置,配置是否对业务方足够透明,使其完全了解业务含义,并独立修改呢?由研发人员修改的配置只是另外形式的代码,被业务方使用的配置才是可控的产品。
曾经排查线上特定商品不展示问题,有段业务逻辑把该商品干掉了,运营根本不知道有这个功能,只有代码自己知道。
不断迭代的需求,不断引入的变化,缺少输出、无法控制,代码静静的躺在那里,有多可怕。
前面提到的都是引入变化的技巧。复杂的业务往往对应更多的模块、分层、系统,后面谈谈边界及交互的思路。
四、明晰边界
做划分通常会遵从高内聚、低耦合的标准,实际操作时往往没那么简单,时不时会遇到些模棱两可的情况。
1、改签流程中,交易与搜索系统的边界
计算改签费用放在哪做成为争论的焦点。只返回将改签到的商品的官方指导价,还是算出改签客户要付的费用来?最终结论是计算改签费用放在交易。因为搜索系统是无状态的,而订单是有状态的,所以和状态相关(比如二次改和一次改手续费算法不同)的逻辑放在交易系统更合适。也许这次的需求只支持一次改,只是一个固定的手续费,但一定要把潜在引入的变化考虑进去。对于本例,我们找出了两个系统不同的本质特性“状态”,从而判断出功能适合内聚到哪。
配图:搜索要支持改签按航司规定的过滤(蓝色),该不该支持改签费用计算(绿色)?
2、特殊优惠展示成划价,放在搜索还是营销系统?
营销已经实现了用划价展示已减优惠(营销系统知道);新增的特殊优惠(搜索系统知道、营销系统不知道)希望展示成划价的形式。如果只考虑工作量,让营销系统把特殊优惠也作为一种优惠来处理,复用划价展示的逻辑。另外的做法是搜索也支持划价展示,相当于展示层需要感知搜索、营销两者的划价展示。是否放到营销的关键点是确定系统边界,是不是以后所有的减价形式都算营销?
配图:最终采用的方案,搜索告诉营销系统动态新增特殊优惠的活动(绿色)
直到项目做完我心里也没有定论,用的是不是最合理的方案。似乎放在搜索合理一些,但如果仅仅为支持这一个业务场景去改动,考虑的还不够全面。
五、统一交互
交互时始终使用同一种语言才方便,机票搜索本质是商品的搜索,需要统一的商品模型,我们实际做的还不够。
1、搜索系统在填单页把商品快照给交易系统,商品模型不够完善,不包含“是否验价”、“验价的office号”、“是否自动占座”等信息,交易系统需要自己判断从哪个基础数据上获取相应信息。
配图:商品快照,一半是商品模型,一半是数据库对象
2、国内与国际搜索商品模型不统一,造成营销需要分别为国际国内提供二方包。
配图:营销分别提供国内、国际工具,来匹配不同格式的机票商品
试想如果有统一的机票商品模型,这些流程会方便很多,国内与国际的联程拼接实现起来也会简单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