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车创业窗口早已经关闭。
相比去年你创业我也入局的大珠小珠落玉盘,2018这半年显得平平淡淡。
但并不代表自动驾驶热度衰减。相反,在看不见的比拼竞速中,资本、研发、产品和落地的争夺,让自动驾驶争夺愈加激烈了,而且在创业初期百花齐放之后,如今格局(暂时)有了雏形。
场内选手到底谁实力更强,可能一时很难直接说明,但资本市场的反馈,是一个明确的信号。
我们从估值和成长性来初步盘点一下。
第一梯队
处于第一梯队的主要有两家,最新估值都达到了10亿美元左右——左右幅度要按最最新一轮或官宣来确定。
上一轮,他们处于6-7亿美元阵列,但在半年之后,估值已被推进到了独角兽序列,而且下一轮可能还更恐怖。
一家并不陌生:Pony.ai.
没错,就是彭军和楼教主联手创业的小马智行。
Pony.ai其实在今年1月已经官宣了一轮1.12亿美元的A轮融资,在其后实现了国内首次的无人车试运营,还跟广汽达成战略合作,并招揽一帮大牛建起自动驾驶研究院,最近还以初创公司身份拿下北京路测牌照。
如此进展,自然也少不了资本追逐。量子位打探的消息是,Pony.ai完成了一轮估值10亿美元左右的新融资,但似乎脚步还未停下,所以官宣时间可能还要再等一等。
当然,Pony.ai在这半年里还有一些其他的进展,比如已经开始使用32线激光雷达完成64线甚至128线才能达到的效果。
但之前更被关注的八卦依然是楼教主。之前有传闻称,教主中道改意,出走小马加盟滴滴,出任滴滴外卖CTO,甚至有人亲眼目睹教主频繁进出滴滴。
然而真相是:滴滴外卖和Pony.ai同住一栋楼而已,但滴滴标识太显眼,最后竟在市场中谣传成了“教主加盟滴滴”,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橙色logo的公司总要更显眼一些。
Pony.ai之外,另一家独角兽估值的无人车公司是:Momenta,中文也叫“初速度”。
这是一家之前被严重低估了的公司。
因为之前对Momenta的记述,多是环境感知、高精度地图之类的,而且切入的等级也不是完全无人驾驶,而是偏向L3为目标的高级辅助驾驶。
但本质上,Momenta想要打造的就是一个自动驾驶系统、无人车大脑,不同之处在于Momenta走了一条看起来更快能实现的L3之路——虽然听说L4以上的自动驾驶也在研发。
Momenta相对低调,但团队和实际进展却名声响于行业内。比如团队中,目前执掌研发的联合创始人,就是目标检测和图像识别领域先进框架Faster R-CNN和ResNet的作者任少卿。
而实际进展方面,Momenta先L3,跟车厂供应商合作,走特斯拉模式,然后再L4。Momenta还已得到奔驰母公司戴姆勒、蔚来汽车的产业资本的加持,依靠资本+资源,可能会更快走通技术方案的商业闭环。
这种“闭环”也在最近半年进一步得到资本认可,据称Momenta已经完成了多轮密集融资,推进速度和进展都惊人,而且阿里和腾讯都表示了意向,但最终结果如何,目前没有更进一步的消息。
总之,在过去半年竞速里,Pony.ai和Momenta已经闪出了一个身位。
第二梯队
接下来说说暂时位列第二梯队的无人车公司,这一梯队估值围绕6亿美元上下波动,相比起上一轮,整体也有2-3倍增长。
其中现在身处该梯队但又略显“委屈”的,莫过于景驰科技。
景驰创业以来,势头汹涌,是国内声势最响的无人车公司。团队分工配置也相对健全,特别对于这个技术与落地并重,产品和资源同举的行业,前CEO王劲的作用不可谓不关键。
然而百度的精准一击,对景驰造成了不可承受的影响。当时景驰已经对外放话A轮1亿美元以上的融资,并且还要发起募集一支100亿元的生态基金,但最后百度法务和舆论共同出击,在投资层面也施加压力,景驰投资也遇到极大困难,内部分化,最后王劲出局。
其间可惜的不止是创始团队因不可抗力分割重组,核心人员变动,另外可惜的还有——据说当时王劲号召的100亿元生态基金接近完成,但最后结局如斯,王劲在景驰的故事戛然而止。
但或许能让景驰庆幸的是,危机响起和解决都在排位争夺期,还远没到决定输赢的关口。
在王劲之变后,景驰迅速度过了动荡期,也吸引了一批高级人才加盟,技术推进方面也算可圈可点,百度官司也已了断,公司重新进入了稳定发展阶段。
于是之前受影响的新一轮融资也被重启,据称进展还算不错——资本依然认可景驰的团队和技术。
另一家RoadStar.ai,近期刚宣布了一轮1.28亿美元的融资,投后估值5亿美元左右。
RoadStar.ai,之前我们介绍的并不多,这同样是百度车厂开出的无人车公司,其中在职百度最长的是首席科学家周光,他在百度美研负责感知相关工作,CEO佟显乔和CTO衡量在百度则只是短暂停留。
与其他百度系无人车公司差不多,RoadStar.ai也是主打L4以上自动驾驶。但RoadStar.ai显得“大器晚成”一些。
因为去年早些时候就开始的融资,进展算不上一帆风顺,而且如今领投方双湖资本的4000万美元,原计划似乎也更偏向另一家公司一些,但后来那家公司风云突变,RoadStar.ai守得云开见月明。
在这个过程中,RoadStar.ai也算是后来居上,不仅成功完成了A轮融资,而且技术上也得到了一些车厂认可,某车厂员工在横试一圈自动驾驶公司无人车后,对RoadStar.ai的评价不低。
除了乘用自动驾驶,还有几家货运相关的无人车公司也在该梯队中。
图森未来在去年年底官宣了一轮Composite Capital Management领投的5500万美元融资,据说当时投后估值就达到了4.5亿美元,领投方Composite Capital Management其时被翻译为“复合资本”,但就是这家复合资本,在国际范围内还投资了乘用无人车公司Zoox。
图森未来最近一次对外亮相是无人集卡在港口的应用,意味着图森开始进入商业化试运营阶段,但当时COO郝佳男告诉量子位:没有更多融资的进展可分享。
在货运自动驾驶领域,2018年上半年最受关注的可能要属何晓飞创办的飞步科技。
这位前滴滴研究院创始院长、滴滴无人车开创者,也在今年上半年正式对外亮相,主打轻卡货运,方案落地中包含了城际、高速等场景,而且货运相关的高级辅助驾驶可能会最先对外推出。
飞步科技之所以受关注,还有另一个原因是全栈技术中还包括的专为自动驾驶研发的AI芯片。
△ 何晓飞(左)和曹宇(右)
何晓飞为此挖到了大规模集成电路领域世界级专家曹宇、前英特尔首席架构师Hang Nguyen,以及前高通首席系统工程师Victor Szeto,光芯片团队,就星光熠熠。
按照AI芯片目前的热度,飞步接下来的进展可能不容小觑。
第三梯队
此外,还有几家更为低调的无人车公司,估值在3亿美元维度。但比起上一轮也有3倍以上的推进。
比如同样出身百度系的领骏科技,该团队5月对外发布的“完全看不出经过改装”的无人驾驶原型车,在一辆国产SUV基础上,领骏实现了整套自动驾驶方案,转向过弯、高速场景、收费站等均在路测中顺畅实现。
最引人注目的是,领骏无人车将所有传感器“隐藏”,头顶没有醒目的激光雷达,这可能会是车厂追求的目标,虽然领骏主打的L4,但若方案成本适宜,拿来当L3或L2的高级辅助驾驶使用,毫无疑问会是新车亮点。
相似思路的还有领骏创始人杨文利的“老战友”倪凯。他们在百度都是最早一批无人车团队成员,倪凯创办禾多科技后,也是以L4.0降维应用L3的思路在推进,目前融资进展可获悉的比较有限,但听说跟车厂签到了大单。
另外“闷声发财”的或许还有吴甘沙,驭势科技在今年上半年的新闻并不多,但在无人驾驶清扫、摆渡车和停车场等有限场景的自动驾驶方面,具体落地案例一个接一个,资本方面的消息可能也快了。
与驭势科技落地场景相类似的是酷哇机器人,这家已在长沙橘子洲头落地无人驾驶扫地车的公司,近两月来气势汹汹,而且还在落地中找到了长沙中联重科这样的环境产业龙头。
最近,酷哇宣布了一轮1.35亿元的B轮融资。由软银中国领投,创世伙伴资本联合领投。
也有消息称,新的一轮也已提上议程。
OMT:巨头在侧
最后,可能你也无比关心BAT们的自动驾驶进展。
但完整故事说起来太长,不妨在此简单同步下一些新消息:
百度,起步最早,积累和探索也最丰富,Apollo亦在业内打响了名气和口碑,但陆奇的走,影响很大,不仅影响的是Apollo的对外发展,也影响着百度工程师的心绪。
不少人当初因陆奇到来而留下观望,如今尘归尘土归土,加上今年4月激励方案的变化,造成了一小波离职——但比例很小,主要去向是阿里和腾讯。
目前,百度自动驾驶技术方面启用了“老百度”陈竞凯,这位首席架构师性格谦和、为人低调,内部颇有口碑,也深受李彦宏信任,但能否握稳百度无人车的方向盘,需要一些时间来给出答案。
腾讯,进展最快,量子位之前独家曝光过,腾讯谋定而后动,去年年底完成了组织框架搭建,今年在满世界挖人推进,L3、L4并行,L3方面会最先推出产品,而且腾讯以深圳为大本营,已经拿到了深圳的第一张路测牌照。
阿里巴巴,BAT中布局最晚,实际进展也对外透露不多,半年来最大进展是透露了团队由阿里AI实验室首席科学家王刚在领导,目前团队规模50多人。
最后的最后,华为也在进行自动驾驶研发布局,但进展可能更慢——因为华为还在为团队找leader呢。
总之,目前天下大势就是这样,再过半年可能就要分出胜负,最关键的时间点也已经来临。
无人车初创公司在竞速抢排位,越往后资源可能只会越往头部公司聚集,加之一级市场开始弥散开来的“钱袋缩紧”,更是可能无形中加剧自动驾驶竞争。
当然,也别忘了BAT和华为,万一内部推进不力,手握大把现金的巨头,可能也会随时改变战局——就像CV领域已经发生的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