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信息化研究中心认为:率先实践中国云计算的企业用户容貌逐步清晰,北上广深中小型民营企业是率先实践云计算部署的主体。
根据移动信息化研究中心2016年6月的数据显示:
按照企业性质划分,民营企业占63.9%,而政府机关单位,非政府组织和盈利单位却仅占不到5%(含计划1年以内上线企业)。
按企业用户规模划分,50-200人规模的企业占39%,而1000人以上规模的企业却仅占13%(含计划1年以内上线企业)。
按企业用户区域分布划分,广东、上海、北京、江苏、浙江等经济发达带云计算部署尤为靠前。而东三省、西北、西南等地区则十分落后。
综合来看,北上广深地区的中小型民营企业率先扛起了云计算实践的大梁。
一、政府隔空喊话看好云计算,但实际上云计算普及率偏低
按照企业性质划分,民营企业占63.9%,国企及事业单位占18.4%,外资企业(外资控股)占12.9%。而政府机关单位,非政府组织和盈利单位却仅占不到5%(含计划1年以内上线企业)。
很明显,民营企业云计算普及率最高,然而政府却只占3%,这个数字强烈的反差背后,说明政府机关单位虽然嘴上说拥抱云计算技术,但是在真正的落实方面,却稍显滞后。归结到思想意识层面,实际上是政府对信息化的实践思路出现了问题。
第一,从政策方面看,虽然政府对云计算制定有相应的政策和发展方向,但是却并没有明确、细粒度的条款出台,很多部门不敢越过传统软件直接上云,这制约了云服务的推进。
第二,云计算安全问题一直是政府非常关注的话题。政府也出台了很多云计算安全的保护措施。但是,相对来说,国内云计算安全体系还不够成熟,这也是政府所顾虑的一点因素。
第三,政府对云技术的投入实际上并不小,但是行政部门往往看重具体“实物”的配置,而忽略云计算这种“摸不着”技术的价值。
二、中小企业云计算的实践后劲依然强劲
按企业用户规模划分,50人以下规模的企业占12%,50-200人规模的企业占39%,200-500人的企业占17%,而1000人以上规模的企业却仅占13%(含计划1年以内上线企业)。
整体来说,50-200人规模的企业云计算部署的普及率最高,这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50-200人规模的企业的业务发展处于高速增长期,业务结构变化快,而云计算本身的优势是最能满足这类企业弹性变化的需求。
第二,这类企业对成本的敏感性最高。这意味着企业对成本的诉求较高,尽可能少地投入人力财力。而云计算的运维服务和传统桌面端的服务不同,前者的优势在于能极大的降低人力成本。
第三,这类企业初具规模,人力资源和管理逻辑架构的复杂度不高,产品的交付基本按照标准化的方式进行,一般性的管理软件都能契合这类企业的需求。
三、资金实力越雄厚的地区,云计算渗透率越高
按企业用户区域分布划分,广东、上海、北京、江苏、浙江等经济发达带云计算部署尤为靠前。而东三省、西北、西南等地区则明显落后。
从国家发展角度讲,在计划经济时代,全国各地的经济主要依靠的是国家性投资带动,以制造业来说,各地差异并不明显 。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制造业逐渐没落,围绕京津冀,长江三角,珠三角,川渝地区四大区域经济发达带,经济发展速度迅猛。
这是因为市场经济的资源优化配置,极大提升了资源使用情况。市场经济激发了生产积极性,使企业得以保持健壮的运营。反过来,经济的发展则更加推动了企业生产发展。因此,这类地区的企业能够保持一个良性发展,在云计算到来时,这类企业也率先开始云计算实践,并最早享受到云计算带来的红利。
而与此同时,改革开放之后,因缺乏国家经济刺激等的有地推动,西南、西北三线却陷入恶性循环,经济越不发达,对云计算的认识越低,云计算的普及率越低。
移动信息化研究中心分析师建议
移动信息化研究中心分析师杨洋认为:
政府一直是传统信息化的主力,但是在新技术新应用落地的今天,我们发现:政府机构甚至包括国字头背景的企业级用户已经落伍了。
每年,政府针对创新应用做出的努力并不少,发布的云计算报告都在强调云计算对国民经济推动发展的作用。但是起到标榜作用的机构,尤其是国字头背景的机构,在创新应用的实践步骤和实践稍显谨慎。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面,仍然有一些国字头的机构已经开始在这方面做出积极的尝试,今年银监会强调了70%非核心业务要上云端。我们认为这是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
除了在政策上要进行倡导之外,还要在一些落地政策要进行切实强化。主要从三方面入手:一是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部门需要有具体落实的政策;二是适当补全云计算应用所需的配套设施;三是政府需要有具体的实施案例,这样才能真正起到先行作用。
本文出处:畅享网
本文来自云栖社区合作伙伴畅享网,了解相关信息可以关注vsharing.com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