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在讲:商业的本质没变。无论互联网企业还是传统企业,都在这么讲。那么,商业的本质又是什么?当我们谈论“商业的本质”的时候,我们到底在说什么?
作者:游五洋(花名希疆),阿里供应链研究中心负责人
对此,现实中,不同背景经历的人众说纷纭,看客莫衷一是。我自己听到的比较有道理、有启发的几种说法有:
商业的本质是以盈利为目的的活动;
商业的本质是提供好的产品与服务;
商业的本质是分工与交换;
商业的本质是供与需的平衡;
商业的本质是价值的创造与分享;
商业的本质是洞察需求和满足需求的过程。
这些说法都没错,但基本上都是从功能、目的的角度谈论商业,并非“本质”的探索。
“本质”是一个哲学话题,要了解什么是本质,必须要从哲学上去寻找答案。为什么要如此较真?是因为对商业本质的认知深浅,决定了我们能否采取正确的商业策略。
辩证法大师黑格尔在《小逻辑》里写到:
(1)本质是对存在的规定,它是事物质的规定性,是此物区别于彼物的主要标志;
(2)某物的真正本质,不在于说某物是自身同于或异于对方,而在于其存在的依据。所以,本质就是事物存在的依据。
那么商业存在的依据是什么?商业必须创造价值才有存在的依据。
那么,“价值”又是什么?创造什么价值?我们很快会想到:商业必须满足客户需求、市场需求,才有可能创造价值。没错!
接下来,接着我们会问:如何才能正确地满足需求?
市场上比比皆是无人问津、动销率低滞销品啊。所以,满足需求的前提是发现需求,或者洞察需求(已经被证明,更重要的是客户的隐性的、潜在的,未被发掘的需求)。
所以,商业是发现、洞察、挖掘市场需求并满足这些需求的过程,这个定义没错。但是这还远远不够。
发现、洞察、挖掘客户需求并满足这些需求就能够存在下来吗?
深度思考之后,我们发现这还不够,因为没有考虑时间维度。
如果企业发现、挖掘客户需求的速度很慢(就像某些产品老化的品牌),或者很早就发现了需求,但是满足需求的速度迟缓(就像诺基亚),这样的商业依然没有存在的依据和必要性。
例如,你对市场反应迟缓,推出新品效率低下,只能置身激烈的红海商战,利润微薄并最终会被淘汰;企业供应链管理水平差,滞销品库存高,存货周转缓慢也会亏损倒闭。
所以,什么样的商业活动才有存在的依据呢?那就是:快速发现、洞察和挖掘客户需求,并能快速满足这些需求的过程。这也就是黑格尔意义上的商业的本质!
而这样的描述借鉴精益思路的概念,可以进一步精简为“价值流的流动”。
在詹姆斯·沃麦克和丹尼尔·琼斯合著的《精益思想》中,价值流被描述为价从原材料转变为成品的全部活动。
这些活动包括:从概念到设计和工程、到投产、成品生产出来的物质流动构成。
而“流动”真是一个好词汇:在生理上,痛则不通、通则不痛;在精神上,“心流”既是积极心理学的活在当下,也是佛教的觉悟和自在;商业上则是强调创造价值的各个活动(步骤)紧密衔接、不间断地流动。
我们把商业的本质定义为“价值流的流动”,会启发我们正确的商业思考:
1、“价值流”首先是创造价值的活动。
只有建立在深刻洞察、挖掘客户现实和潜在需求基础上的创造活动才有价值,任何企业主观臆想,单纯技术驱动的都是在冒风险。特别是在多样化浪潮的时代,“生产什么”比“如何生产”更加重要。
所以,企业首先要定义价值,无论你是用客户调研、假设-验证、新品测试+快速迭代,还是当下最时髦的社群运营、粉丝参与的方式。这都是在做洞察需求、定义价值的事情。
2、“价值流”本身就包含“流动(Flow)”的内涵。
“流动”意味着创造价值的各个活动(步骤)要流动起来,任何的停滞、等待、浪费都是值得怀疑和摒弃的。
所以,仓库里堆积的原材料,车间里工序间积压的半成品,为促销提前很长时间的大批量备货,以及让需求满足过程慢下来的预售、团购等都是背道而驰的做法。
3、价值流的流动蕴含着“时间”这个关键要素。
在意味着在商业活动的整个过程中都要充分考虑时间要素。如何快速发现需求、快速研发、快速生产、快速配销、快速销售,同时形成一个整体以加快流动的速度至关重要。
那么有人会说:匠心精神、奢侈品不就是追求慢吗?我说,他们做的工作很大程度上是从事艺术工作而非商业。
4、在多样化的年代,如何让每一条细分的价值流都能够快速流动起来至关重要。
因为一瓶草莓味的酸奶和一瓶原味的酸奶就是两条不同的价值流。在端到端地定义两条不同的价值流基础之上,如何尽量共享基础设施、原材料和流程,让每一个个性化的需求得到满足同时成本不至于太高,这些都需要非常精巧的设计。
原文发布时间为:2018-05-7
本文作者:游五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