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有关大数据领域的合作越来越频繁。
比如日前百度云宣布与摩拜合作,利用“天工”智能物联网平台技术,为摩拜单车提供精准定位的服务,首项合作测试已经在北京百度大厦园区展开。据悉,该技术可实时更新智能推荐停车点附近可用单车的定位及数据情况,通过车辆信息管理“基站”上传至百度云。同时也有助于摩拜掌握停车区域内单车的数量、位置、状态、各区间的流量状况等信息,为基于数据的高效运行提供有效补充。据记者统计,不仅是百度,腾讯、阿里也加快了步伐开放自身数据与相关领域企业合作。有分析指出,这一切皆因大数据领域暗藏的商机。
以大数据助力企业发展
在国内,阿里云开始以数据助力企业开展业务。近日,阿里云牵手神州优车,帮助神州优车从技术层面巩固自身优势。在国外,阿里云已率先在美国西部、美国东部、新加坡、香港、中东、日本、欧洲等地设立了13个地域节点,有不少于100家中国软件企业跟随阿里云全球基础设施布局,出海拓展市场。大疆创新、大拿科技、UC等中国科技企业迅速获取了国际市场。
不少企业也瞄上了腾讯的数据能力。此前,信隆行与腾讯云达成战略协作,将借助腾讯在技术、产品、流量、生态上的优势与经验,对其全国28个城市、近千家园区的一融体系架构,进行深度服务和孵化。今年,全国人大代表、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马化腾特别提出了《关于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进网络强国战略的建议》。数字经济既包括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数字技术为基础的增量市场,也包括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相结合盘活的生产消费存量市场。在庞大的数字经济背后,离不开大数据的支撑。
有分析指出,传统企业在数据采集和数据分析方面都存在弊端。一方面,由于各个企业的数据无法打通,无法实现数据共享,导致出现信息孤岛的现象;另一方面,受限于技术资源,企业无法获取数据中价值更高的部分,导致企业数据应用能力十分有限,运营受阻。
有基金投资经理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大数据源有两个端口,一个是政府端,也就是各部委、各地级政府,他们手里掌握了大量数据。另外一个层面就是BAT。这些大型的互联网公司手里其实掌握了大量用户信息、电商购物信息,他们是数据储备的最大来源,拥有数据的天然优势。因此很多企业会选择与BAT合作以获得数据源。
依靠自身积累的大数据体系,并将其开放给客户,可以说是BAT在大数据领域的逻辑。比如,在数据挖掘方面,阿里巴巴拥有交易数据和信用数据,可以搭建数据的流通、收集和分享的底层架构;百度的优势体现在海量的数据、沉淀十多年的用户行为数据、自然语言处理能力和深度学习领域的前沿研究;腾讯则拥有用户关系数据,和基于此产生的社交数据;
在数据处理方面,BAT通过进行大数据的能力输出,为企业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
此前,大数据产业联盟会长董力明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在金融、互联网、电商、在线广告等领域,大数据已充分展现了其价值。比如在银行和保险领域,大数据分析已不鲜见;在互联网行业,很多大公司凭借自身拥有的海量数据,通过大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开展商品推荐以及用户体验分析等一系列业务。
大数据业务在中国仍是“蓝海”
30多年前,世界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文· 托夫勒就在《第三次浪潮》一书中预言,大数据极有可能是继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后的“第三次浪潮”。此言非虚。
早在2005年,雅虎Hadoop项目就沉淀了两项大数据的关键技术;2009年,美国政府启动data.gov网站,向公众开放政府数据;到了2012年,成立于美国旧金山的大数据企业Splunk上市,首日股价上涨109%,这也是大数据业内第一个上市的企业。2年后,美国发布了有关大数据的白皮书。
在美国,大数据的发展已趋于成熟,相比之下,中国的大数据业务可谓“方兴未艾。记者查阅资料发现,2014年,大数据才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2015年,国务院正式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2016年,大数据“十三五”规划出台,设7个大数据试验区。可见,大数据业务在中国仍有无限潜力。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大数据的市场份额已经达到了1000亿人民币,预计到2025年,中国的大数据产业将达到一万亿的规模,产生近十倍的增长。
在国内,许多企业开始投身大数据领域。据《2016中国大数据企业排行榜》显示,国内大数据企业基本分布在10个大类,即数据准备、数据交易、基础服务、行业应用、领域应用、人机交互、挖掘分析、基础技术服务、智慧城市和大数据周边领域。其中基础服务类的公司数量最多,占据整个大数据生态链的49%;数据交易领域最少,仅占3%。
该基金投资经理指出,当下中国的大数据企业大致有三种类型。一种是数据驱动型,即有渠道能获取数据,用数据给企业客户提供服务;一种则与行业对接,这些公司对一个行业应用理解很深,将行业经验积累与技术结合,服务行业客户;还有一种是技术驱动型企业,这些公司往往掌握了一项通用数据处理技术,如搭建底层数据平台、数据采集、数据可视化等,并计划将这项技术应用到大数据领域。但在数据源方面,这些公司没有领先优势。
“行业驱动型是目前前景最广的企业。相比之下,技术驱动型的企业较难生存。说到底,哪家大数据公司能更好地理解行业应用,更好为行业服务,发展前景就会更广。”该基金投资经理说道。
一个重要的信号是,未来工业或将成为大数据发展的重要领域。董力明指出,工业活动会产生大量的数据,比如工业4.0、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就是大数据,物联网的发展也将依赖于大数据。据GSM协会统计,2022年中国物联网连接数量将占全球的36%,跃居世界第一,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届时,大数据的产值也将突飞猛进。
数据堂创始人齐红威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数据仅放在一处是无法产生价值的,数据需要流通起来,在产业、应用层面打通,使得数据越来越智能化,这也是大数据发展的一个基本理念。另一方面,数据的流通势必也将以指数级的形式加速大数据产业的发展。
正如《大数据时代》作者维克托所言,数据的真实价值就像漂浮在海洋中的冰山,第一眼只能看到冰山一角,绝大部分则隐藏在表面之下。“数据就像是一个神奇的钻石矿,在其首要价值被发掘之后仍能不断产生价值。”
本文出处:畅享网
本文来自云栖社区合作伙伴畅享网,了解相关信息可以关注vsharing.com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