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近日各地网约车新规相继正式实施,各大网约车平台的未来可以说是前途未卜。
近日,京沪两地的网约车管理规定正式开始实施,车牌和户籍这两个对网约车命运来说起着决定性作用的规定,似乎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滴滴们的努力而发生改变。网约车未来将走向何方?是大面积的消失,还是彻底灭亡,现在还难下定论。不过,今天镁客君将对网约车运营企业在即将过去的2016年都经历了什么,以及整个网约车领域发生了哪些大事件,做一个盘点。
各大网约车运营平台命运各不相同
滴滴:吞并Uber后,面临政策困局,求平稳度过
要说滴滴在2016年的经历,就不得不说两件大事,第一是8月份与Uber正式合并,成为国内市场最大的网约车平台;第二就是滴滴深受网约车新政的影响(这里不展开说明,后文会有相关内容)。
8月1日,虽然此前就有关于滴滴、Uber合并的传闻出现,双方也是几经辟谣,但最后还是由滴滴方面宣布“滴滴出行收购优步中国”。 根据协议,滴滴收购Uber中国的品牌、业务、数据等全部资产,以及在中国大陆的运营权。滴滴和Uber全球将互相持股,Uber全球将持有滴滴5.89%的股权,相当于17.7%的经济权益,而Uber中国的其余中国股东将获得合计2.3%的经济权益。此外,滴滴出行创始人程维、Uber创始人Travis Kalanick也互相加入对方的董事会。
收购完成之后的滴滴在国内所占市场份额最高超过90%,形成一家独大的局面。与此同时,人们也不再享受此前双方烧钱大战所带来的出行红利,涨价似乎成为了有关滴滴的唯一关键词。
神州专车:定位高端,户籍是最大拦路虎
与滴滴走大众化路线不同,从推出的第一天起,神州专车就坚持采用自有车辆、雇佣司机的B2C模式。经过2015年一整年的烧钱大战,神州专车从今年一开始就决定改变战略,从烧钱拼补贴到专心做服务。
今年7月,神州专车运营主体神州优车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新三板,上市当日上涨13%,公司市值超400亿元,成为整个新三板中市值最高的公司,也是国内首个上市的网约车公司。
在去年神州专车业务亏损37亿元的情况下,今年仍然可以实现挂牌上市,说明了各大投资人以及市场都认为重资产的神州专车可以凭借规模效应实现盈利。可是,在新政的压力下,神州专车可以如愿吗?恐怕在重资产模式下,继续扩大规模的同时也会加大亏损,不过,
这一切目前尚是未知数,明确答案还得看明年神州专车公布的财报。
易到:被东家坑惨,或将难以维继
去年10月,乐视收购易到70%的股份,成为易到的控股股东,外界传闻乐视投资数额达到7亿美元。虽然强调公司的运营仍然由易到自主运营,但是随着今年乐视危机的持续发酵,有很多观点都认为易到成为了乐视的提款机。
年初信誓旦旦的说要取代Uber中国,成为市场老二的易到,现如今看来不仅无法实现小目标,还有可能自身难保。两天前,有用户收到了来自易到官方的消息,平台将不再提供人工电话客服,只提供邮件客服和人工智能客户服务,如此一来正是验证了之前乐视拖欠供应商的新闻。债务拖欠越发严重的乐视,不得不从易到拿钱,导致易到无法向客服供应商付款。
所以,这一年里的易到用车,可以说被大股东乐视深深地拖累着。如果乐视的危机继续,易到无法找到接盘者,来年或许不久就将淡出人们的视野。
曹操专车:第一家进军出行市场的车厂,既是想盈利,也是想助力新车研发
今年年初,曹操专车正式进入人们的视线,而真正值得注意的是其背后的东家——浙江吉利控股集团。纵观传统车厂布局出行市场的版图,有的推出了自己旗下的出行品牌,有的则选择投资该领域的相关公司,而曹操专车正是国内车厂吉利旗下的出行品牌。
和神州专车一样,曹操专车也采用B2C的模式,但是拥有汽车制造商基因的它,有着其独特的优势。目前虽然曹操专车仅在部分城市运营,但这样稳重的发展或许会带来不错的结果。
新政正式落地,网约车行业面临一次大洗牌
昨日,京沪两地的网约车管理细则正式落地,此前争议最大的“京人京车”和“沪人沪车”都未做出改变,只是对车辆和司机标准做出了微调。各家运营平台对此的回应,明显两极分化。
滴滴依旧苦苦寻求调整,希望在车辆轴距、排量、车价、车龄以及过渡期等方面为自己谋取更多生存的可能。而神州专车、首汽约车等平台则纷纷表示支持新政,将积极响应。
此前滴滴曾公布相关司机户籍的数据,上海司机中户籍符合规定的不足3%。而采用B2C模式的几家企业,也面临户籍的最大阻碍。
现如今,面对人们日常出行这一刚需市场,新政落地后各家公司唯有加大投入,才能保证不被淘汰。跨过这道坎,或许前面就是阳光大道,至于怎么渡过,就是来年网约车领域最值得期待的“戏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