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云:区块链可帮助公证行业创新改革,为互联网公证打下基础

简介:

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

近日,万向区块链旗下专注开发者服务的一站式区块链垂直 BaaS 平台——万云在与上海公证协会的行业会议上,分享讨论了经过详细调研、多方取证并撰写的《公证区块链课题研究报告》。该报告对分析了当前公证行业的业务特点和诉求,并结合区块链技术的特点,对传统公证业务与区块链技术结合的可能性和创新性进行了分析,对搭建公证区块链进行了构想和提出解决方案。

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每个行业都在努力抓住时代的机遇,力求应用新技术进行变革,扩大市场份额,并为公众提供更好的服务,公证这一传统行业也不例外。2017年7月,司法部召开了全国公证工作会议,司法部部长张军在会议上提出要严管公证质量,推进公证工作改革创新。在今年11月北京公证协会与法国巴黎公证人公会联合举办的第二届中法公证业务研讨会上,中国公证协会会长郝赤勇也进一步强调要推进公证事业改革发展,进行新一轮改革创新。法国公证人也带来了欧盟内部对区块链在公证行业潜力的巨大期望,并表明在2018年欧盟内的区块链公证项目可能会首先在奢侈品聚集的意大利落地,而Gucci很有可能成为此项目的最直接受益者。由此可见,国内外的公证行业都对本行业的变革求新提出了需求和决心,并不约而同的都把目光瞄向了新兴的区块链行业。

区块链,作为当前最热门的新兴技术之一,通过分布式数据存储、共识算法、加密算法、点对点传输网络等一系列高新技术组合,保证了数据的不可篡改和永久保存,同时还具有分布式信任、透明、安全等特点,被认为能够对现在的商业模式、治理环境、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等进行颠覆和创新。现已开始被应用于财务审计、供应链金融、贸易金融、数字认证、数据安全和保护、电子政务等领域。

那么,区块链技术也能应用于公证业务,为其带来创新机遇吗?

万云研究团队通过实地调研、案例研究、圆桌讨论等方式,对当前公证行业状况进行了从内到外的分析,并梳理了公证业务当前主要诉求和业务痛点。譬如数据存储压力大是当前遇到的关键问题:随着公证数据量的增加,在目前中心化系统框架下的中心数据库承受日益增长的数据存储和安全维护的双重压力;公证行业内部、公证行业与其它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信息共享和信息协作不够充分;业务领域面临着国家政策调整导致的一部分原有业务下滑和费用调整;电子存证业务开展受到第三方存证公司业务挑战;随着互联网+在经济领域的深度推广,基于互联网的经济纠纷呈上升趋势,对传统公证服务提出严峻挑战,但受地域及技术局限性,远程互联网公证难以实现等。这些因素又间接造成了公证队伍的人才流失;而偶有发生的假错证现象,也对公证行业和社会公信力产生负面影响。

管理学大师托马斯彼得斯说:

距离已经消失,要么创新,要么死亡。我们若要保持行业内现有的地位,就必须与时俱进,不创新就会被淘汰,就会成为历史遗迹

明确了这些诉求后,万云研究团队发现,区块链的特性决定了区块链技术是解决这些痛点的最优雅的方案。一旦公证行业拥有并使用自己的区块链,通过区块链这个“创造信任的机器”结合被国家法律赋予的国家公信力就能达到“双信合一”,实现“政策+科技”的双重增信。区块链不可篡改的属性,解决了公证业务在存证方面遇到的难题,同时,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决定了它的安全性和可扩展性,公证数据存储的难题在区块链技术下可迎刃而解。此外,区块链能够推进信息互联共享,进一步加强公证处与外部机构的协调沟通,为办理公证业务提供有效的信息核实手段,并能实现责任追溯,提高公证工作的质量和公信力。

万云研究团队在报告中对公证区块链的建立进行了方案构想。如在知识产权与版权公证方面,传统的版权登记需要去专门的注册机构审批,环节多、成本高、耗时长,同时在用权方面也存在变现难,供需不匹配的问题,区块链技术的引入将极大地提升知识产权服务的效率。利用区块链技术,可以通过时间戳、哈希算法对作品进行快速确权,证明一段文字、视频、音频等存在性、真实性和唯一性,同时对版权的时间顺序做了认定,公证处可通过带有区块链接口的网络对权利进行登记确认,这样可做到即时确认,增加了确权效率。从维权角度来看,相关的证据电子化后上传至区块链中,从而保证侵权内容的不可篡改,极大提高了取证和维权效率。报告最后还慎重地提出:区块链虽然是一个很好的工具,但是未来公证行业的发展还需要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共同参与,在不断发掘公证数据价值的同时实现更加智能化的“智慧公证”,才能为公证这项传统而古老的业务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通过这份报告,不难看出,将“信任机器”区块链与国家公信力相结合,将会产生强强结合的双赢效果,同时也能为公证行业带来改革创新的新发展。

本次报告的发布者——“万云”是国内首个区块链垂直BaaS服务平台(Blockchain as a Service 区块链即服务),同时也是一个中立的区块链开放创新平台。万云支持 Stellar、Factom、矩阵 BCOS、Qtum、趣链等所有区块链主流技术,结合区块链技术和云计算服务,向社区、企业和开发者提供一整套区块链的基础设施,运行环境, API 服务和开发工具。通过专业,便捷,灵活的底层服务,万云致力于降低区块链应用研发门槛,为用户节省开发 及运营成本,减少重复性工作,从而促进区块链业务的真正落地。


原文发布时间为:2017年12月18日
本文作者:区块链铅笔
本文来源:CSDN,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目录
相关文章
|
5月前
|
存储 供应链 物联网
未来技术的融合与创新:区块链、物联网和虚拟现实的交汇
本文深入探讨区块链技术、物联网(IoT)和虚拟现实(VR)三大新兴技术在各自发展轨迹上的新动向,并分析它们如何相互融合,共同塑造未来的应用场景。通过数据支持的分析、案例研究以及技术比较,文章旨在揭示这些技术交叉点上潜在的创新机遇与挑战。
|
5月前
|
供应链 安全 物联网
新技术浪潮下的未来图景:区块链、物联网与虚拟现实的融合与创新
在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中,区块链、物联网(IoT)和虚拟现实(VR)技术日益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产业变革的关键动力。本文从技术融合的角度出发,探讨了这些新兴技术各自的发展趋势及其在多个领域的应用场景,旨在揭示它们如何相互促进,共同塑造一个更加智能和互联的未来。
|
5月前
|
存储 供应链 物联网
未来科技的融合与创新:区块链、物联网和虚拟现实的交汇点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新兴技术正不断重塑我们的世界。本文将深入探讨区块链技术、物联网(IoT)和虚拟现实(VR)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如何共同推动未来的技术革新和应用变革。我们将分析这些技术的独立发展趋势,并探索它们在交汇时可能产生的独特应用场景和潜在影响,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关于未来科技融合趋势的全景视角。
|
5月前
|
供应链 安全 物联网
未来已来:区块链、物联网与虚拟现实的融合创新
在技术不断演进的今天,区块链、物联网与虚拟现实这三大新兴技术的交汇点正在催生前所未有的应用场景。本文将探讨这些技术各自的发展趋势,并着重分析它们如何相互融合,共同塑造未来的数字世界。我们将深入挖掘它们在金融、医疗和教育等领域的实际运用案例,以及面临的挑战和潜在的解决方案。
|
5月前
|
供应链 安全 物联网
未来已来:探索区块链、物联网与虚拟现实技术的融合趋势与创新应用
随着技术不断演进,新兴技术如区块链、物联网和虚拟现实正日益交织在一起,推动着数字化转型的新浪潮。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些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场景,揭示它们如何相互增强,以及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挑战。
|
5月前
|
供应链 数据可视化 物联网
未来技术的脉动:区块链、物联网与虚拟现实的融合与创新
【7月更文挑战第29天】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兴技术如区块链、物联网(IoT)和虚拟现实(VR)正在逐步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它们的发展不仅预示着技术革命的新浪潮,也重塑了多个行业的运作模式。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些技术的独特发展趋势,并分析它们如何相互融合,创造出前所未有的应用场景。我们将从这些技术的基本概念出发,探索它们在各自领域内的最新应用,并讨论当它们结合时可能产生的革命性影响。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本文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景式的视角,展现这些新兴技术如何共同塑造我们的未来。
|
5月前
|
供应链 安全 物联网
探索未来:区块链、物联网与虚拟现实技术的融合与创新
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新技术如区块链、物联网(IoT)和虚拟现实(VR)正逐渐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些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分析它们如何相互融合,以及这种融合如何开辟新的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我们将通过具体案例来展示这些技术如何在现实中得到应用,并讨论它们面临的挑战及未来的发展潜力。
|
5月前
|
供应链 物联网 区块链
未来科技的融合与创新:区块链、物联网和虚拟现实的交汇点
【7月更文挑战第25天】在技术不断进步的今天,新兴技术如区块链、物联网(IoT)和虚拟现实(VR)正在逐渐改变我们的工作与生活方式。本文将探讨这些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它们如何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相互融合,共同塑造一个更加智能和互联的未来。
|
5月前
|
供应链 物联网 5G
未来技术的融合与创新:区块链、物联网与虚拟现实的交汇点
【7月更文挑战第26天】在技术不断进步的今天,新兴技术如区块链、物联网和虚拟现实正逐步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本文将探讨这些技术的独特发展趋势,并分析它们如何在未来的应用场景中相互融合与创新,从而带来更加智能、高效和沉浸式的体验。
|
5月前
|
存储 安全 物联网
未来技术的融合与创新:区块链、物联网与虚拟现实的交汇点
【7月更文挑战第24天】在技术不断进步的今天,新兴技术如区块链、物联网(IoT)和虚拟现实(VR)正逐步改变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本文将探讨这些技术的发展趋势,并分析它们如何相互融合,创造出新的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通过深入分析,我们将揭示这些技术如何共同推动社会向更加智能、互联的方向发展。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