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怎么向别人介绍你们的系统架构?

简介:

   如果有人让你介绍你们做的系统架构是什么样子的 你会从哪说起?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架构认知,根据自己的接触的内容来总结。系统分为用户中心、营销中心、商品中心…… 这是产品经理说的;我们的系统用了三层架构,用了SSM框架…… 这是程序员说的;用户说 我们系统有后台,前台,商品上下架功能,用户管理功能。

  在实际工作中架构师架构出来的系统不仅要考虑用户的功能实现,而且也要平衡系统的易用性、高性能、扩展性、可伸缩性等方面,这里面是要综合业务目标、当前开发人数、开发人员的综合能力、上线时间、项目预算等来选择开发语言、开发框架和功能开发的顺序。有些公司求时间、有些公司求质量,但最终说明架构是实时变化的,不是一上来就来个完美的架构,是要根据当前的业务需求变化的,但你的架构必须要支持这种变化 达到上面所说的要求。

  一个复杂的系统需要不同角色的人来参与,因此架构师必须考虑到让不同的参与者理解你的架构 知道他们自己该做什么事,如用户为你提供原始需求,项目经理需要制定计划 在不同小组间沟通 落地你的架构,开发人员拿到你的设计实现功能。所以架构涵盖的内容和决策太多了,需要从不同视角分别设计 ,也是为了架构方便理解、交流和归档的方便。

 最常用的架构分为:逻辑架构和物理架构视图

  逻辑架构

  逻辑架构规定了由哪些逻辑元素组成以及这些逻辑元素间的关系,逻辑元素可以是逻辑层、功能子系统、模块。

  物理架构

  展示模块间的部署逻辑,数据如何产生、哪块计算、怎么存储、共享等在计算机中的情况。

 

 这里暂时先列出概念,架构设计之初避免涉及太多具体的技术细节,需要看透需求,寻找出实现的难点、以质量还是时间优先。

5视图法:逻辑架构、物理架构、数据架构、开发架构、运行架构

  面对不同的角色需要用不同的思维来表达,对领导汇报用业务图而不能讲技术架构,对开发则可讲具体开发架构,对运维讲运行架构、物理架构,因此需要不同的架构设计来表达。

逻辑架构

逻辑架构= 模块划分+接口定义(统一接口规范)+领域模型

物理架构

物理架构=硬件分布+软件部署+方案优化(可伸缩性、高性能、易维护性,监控)

物理架构,更关注的系统、网络、服务器等基础设施。例如:如何通过服务器部署和配置网络环境,来实现应用程序的“可伸缩性、高可用性”。或者举一个实际的例子,如何通过设计基础设施的架构,来保障网站能支持同时10W人在线、7*24小时提供服务,当超过10W人或者低于10W人在线时,可以很方便的调整部署架构来支撑。

数据架构

数据架构=存储方式+数据分布

数据架构,更关注的是数据持久化和存储层面的问题,也可能会包括数据的分布、复制、同步等问题。更贴切来讲,如何选择需要的关系型数据库、流行的NOSQL,如何保障数据存储层面的性能、高可用性、灾备等等。很多时候,和物理架构是有紧密联系的,但它更关注数据存储层面的,物理架构更关注整个基础设施部署层面。

开发架构

开发架构=技术选型+文件划分+编译关系(模块依赖关系)

开发架构则更关注程序包,不仅仅是我们自己写的程序,还包括应用程序依赖的SDK、第三方类库、中间价等。尤其是像目前主流的Java、.NET等依靠虚拟机的语言和平台,以及主流的基于数据库的应用,都会比较关注。和逻辑架构有紧密的关联。

运行架构

运行架构=物理架构+数据流的控制(系统运行中的数据流向关系)

顾名思义,更关注的是应用程序运行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例如并发带来的问题,比较常见的“线程同步”问题、死锁问题、对象创建和销毁(生命周期管理)问题等等。开发架构,更关注的是飞机起飞之前的一些准备工作,在静止状态下就能规划好做好的,而运行架构,更多考虑的是飞机起飞之后可能发生的一些问题。

实现架构设计的6个步骤:

需求分析

  根据系统使用人、客户等收集而来的业务实现的背景要求组成的原始需求文档分析,包括了功能要求、质量(性能要求)、约束(时间、预算、可行性分析、风险评估、是否需要对接三方)。这里要输出一份整理过后的需求文档,包含了要做什么(功能范围、非功能性需求),能不能做,能做到的前提要求和要面临的问题,怎么做(进入系统分析实现阶段)。

确定关键需求

       不仅要对功能需求(如用例)进行筛选,还要对非功能需求进行权衡,最终确定对架构起关键作用的需求。如需求是以高性能并发度为关键还是以可扩展性为要求或同时满足,因为考虑到成本、上线时间和现有系统的影响会舍弃一部分需求,需要确定关键需求:核心功能、高风险功能。

概念架构设计

   1个决定4个选型:决定如何划分顶级子系统;架构风格选型(C/S还是B/S架构);开发技术选型(java);集成技术选型(API);二次开发技术选型(API)。

细化架构设计

   5视图法:分别从逻辑架构、物理架构、数据架构、开发架构、运行架构进行设计,每一块的关注点不一样,可细化粗粒度。

领域建模

  领域建模的精髓是 业务决定功能,功能决定模型。将需求业务转化为抽象的模型对象之间的流转关系。

  常用的表达方式是类图 表达模型之间的关系,听得最多的是“建模”。模型的建立也是逐步完善的,还包含了状态(流程图)、特性要求等文字说明。

关于如何领域建模 有专门的 领域驱动设计 方面的书可以参考。

架构验证

   可快速开发一个统一框架(一个原型、一个技术难点)来贯彻架构的设计,再对原型进行测试评审 再对架构进行补充。 

  最后可以总结为可以用5视图法从各方面来描述系统的架构,然后用6步骤来描述怎么实现架构。不过现在还流行一种就是将业务逻辑与物理架构放一起 忽略其中的实现细节。 

  软件架构就是实用而且优雅的设计,它不在于分多少层,或者应用了多少种设计模式/架构模式等。它应该是以满足实现用户需求为前提,以开发人员普遍可接受为根本的,而且要符合系统特性和业务发展需要的,从软件设计的角度,能够达到层次清晰、可维护、可重用、可扩展…就非常优秀了,无需刻意去纠结分了多少层,是否使用了什么模式,有多么抽象等。以面向对象设计为例,基本目标是“高内聚、低耦合”,为此我们可能会遵循一些常见的设计原则(例如经典的SOLID设计原则)。

  通常我们所说的模式,其实又分为很多种,并不是仅仅指的是“设计模式”(设计模式也有千千万,并不是只有常见的GOF 23种设计模式)。通常包括:企业架构模式、设计模式、SOA模式、企业集成模式等等。
强调一下,架构要讲求“实用”,而且开发人员普遍可接受,要符合现状的。否则,再“优雅”的设计,都会沦为高成本的“花架子”,生搬硬套和过度设计只会让项目“流产”。

目录
相关文章
|
7月前
|
算法 Java 数据库
软件系统授权方案设计
软件系统授权方案设计
328 60
|
7月前
|
SQL 数据可视化 安全
通义灵码进阶指南:解锁智能编程的深度技巧与高阶场景实战
本文深入探讨了通义灵码从基础代码补全到全流程研发加速器的升级路径,揭秘企业级深度集成方案。内容涵盖核心能力再认知(如智能维度拆解与硬件级优化)、精准控制技术(如结构化指令模板与上下文锁定)、企业级应用(私有知识库构建与研发流水线增强)以及高阶场景实战(架构可视化重构与多模态交互)。同时提供避坑指南、效能度量体系,并展望研发智能体的未来影响,助你实现编码效率300%提升。
328 39
|
7月前
|
存储 消息中间件 Java
抖音集团电商流量实时数仓建设实践
本文基于抖音集团电商数据工程师姚遥在Flink Forward Asia 2024的分享,围绕电商流量数据处理展开。内容涵盖业务挑战、电商流量建模架构、流批一体实践、大流量任务调优及总结展望五个部分。通过数据建模与优化,实现效率、质量、成本和稳定性全面提升,数据质量达99%以上,任务性能提升70%。未来将聚焦自动化、低代码化与成本优化,探索更高效的流批一体化方案。
513 12
抖音集团电商流量实时数仓建设实践
|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网络协议
ps beta ai显示高峰需求进不去怎么办? psai高峰期需求用不了解决办法
PSBetaAI2023加入了AI的功能,在使用过程中,有时会遇到一个令人烦恼的问题,那就是PhotoshopBetaAI提示我们正在面临高峰需求,请稍候再试,针对这个问题,本文为大家整理了几个可行的解决方法,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尝试解决
322 12
|
资源调度 前端开发 JavaScript
React 安装(NPM)
10月更文挑战第6天
265 1
|
SQL 关系型数据库 MySQL
实时计算 Flink版产品使用问题之全量和增量同步数据的一致性、不丢失和不重复读取可以通过什么方式保证
实时计算Flink版作为一种强大的流处理和批处理统一的计算框架,广泛应用于各种需要实时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场景。实时计算Flink版通常结合SQL接口、DataStream API、以及与上下游数据源和存储系统的丰富连接器,提供了一套全面的解决方案,以应对各种实时计算需求。其低延迟、高吞吐、容错性强的特点,使其成为众多企业和组织实时数据处理首选的技术平台。以下是实时计算Flink版的一些典型使用合集。
|
Docker 容器
FunASR离线文件转写软件包3.0问题之Docker容器启动如何解决
FunASR离线文件转写软件包3.0问题之Docker容器启动如何解决
719 0
|
存储 缓存
本地缓存和分布式缓存区别
【2月更文挑战第16天】
820 2
本地缓存和分布式缓存区别
|
缓存 Java 测试技术
Java多线程实战-实现多线程文件下载,支持断点续传、日志记录等功能
Java多线程实战-实现多线程文件下载,支持断点续传、日志记录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