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旅游的小伙伴来看看,这些VR+旅游的现实和脑洞形态有没有一款是你钟意的?
说到VR旅游,如果对VR有点概念的话,第一反应一定是那种让你坐在家里足不出户的“旅游”方式,然而旅游的最大意义就在于“在路上的灵魂和身体”能不能得到最大的放松和愉悦。躺在家里体验360度全景视频,完全违背了旅游的真谛。那么VR和旅游的结合应该是怎样的呢?
最老套的表现形式——VR旅游宣传片
VR旅游最常见的表现形式就是拍摄360度视频,比如之前胡歌主演的上海城市宣传片《我们的上海》,就采用了VR+4k的拍摄模式。当用户戴上VR头显可以看到上海标志性景点的全貌。
但是这种用VR技术拍摄宣传影片,并非简单的罗列风光。而是要在VR基础上,将叙事、节奏、音乐组合在一起,引起潜在旅游用户的共鸣。通常,用户在选择旅行产品时,带有大量感性的情绪,所以需要在情感层面影响并打动他们,比如要在拍摄的VR视频中,给观众提供一个想象的空间,带入一种情绪,让游客在这个目的地中感受到愉悦与释放,从而对目的地产生兴趣。
VR旅游,其实是一种VR营销方式
大部分想要出去旅游的人,都会提前在网上寻找攻略,从过来人的文字、图片和视频描述中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VR+旅游的出现,将会高效帮助用户进行旅游决策,制定行程规划。对于艺龙、携程、去哪儿这些旅游服务提供商来说,VR就是一个很好的营销推广契机,他们选择将VR技术应用到酒店、名宿的预订中。
人们在旅游出行前就可以预览要去的景点和要住的酒店,尤其是那种非标准化的名宿,相对于原先静态的图片或文字的评论,虚拟场景作为目的地的一个沉浸式预告,能让人们对目的地有更直观的感受。
这种形式也是现在最常见的VR和旅游的结合,利用VR技术,将其与旅行产品的销售挂钩,作为一种推广营销的策略,对游客和景区以及相关服务商来说都是多赢。
人文气息浓厚的VR旅游
如果从景区的角度切入,VR旅游还有很大的想象空间。尤其有历史文化沉淀的人文景区,可以制作那种讲述历史文化故事的VR视频,在虚拟现实中重现当年的风貌,或者还原历史遗址。让游客戴上VR头显后穿越到那个年代,身临其境体验景区的厚重历史底蕴。比如,目前的技术可以实现对长城各个历史阶段影像的还原,做成虚拟现实的影像材料,让用户能够体验今日的长城和昨天的长城。这种VR旅游形式能够最大限度地传递给游客景点的人文价值。
由此延伸开来,还可以把VR和艺术相结合,当游客在景区参观一些著名的文物古画作品的时候,借助VR能够重现画中的故事或者呈现创作者的人生历程。
这个VR旅游纪念不错
无论是去到人山人海的景点,还是低调有情趣的小众冷门景区,大部分游客总是会捎上当地有特色的纪念品。VR旅游就可以从这个角度切入,和景区各种“因地制宜”的旅游体验相结合,给游客打造一个专属的VR体验纪念。
这种VR旅游可以通过拍摄混合现实视频来实现。通俗的说,就是让游客戴着VR头显在绿幕背景下进行VR体验,体验的内容由不同的景区根据自己的特点来决定,比如飞跃大峡谷,徒手攀登珠峰等等。然后通过后期的制作,绿幕背景会被置换为景区提供的虚拟现实场景,而游客在视频里看到自己本体融入到大峡谷或者奔涌的黄河长江这一类的虚拟现实环境中。这种虚实结合的视频纪念对于游客来说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无人区”的VR旅游
既然是开脑洞的VR旅游,当然少不了浩瀚的宇宙世界。现实生活中,除非你是坐拥十几亿的巨富,而且愿意冒着生命危险参加火星旅游计划,否则只能对着网上的视频过过瘾。 但是如果开发一种通往“未知目的地”的VR旅游形式,例如制作来自外太空的VR视频体验,就可以让游客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星际穿越”;或者把游客带到海底两万里,满足他们的探险猎奇心理。这种旅游体验,是不可能在现实生活中实现的,而VR旅行就能把这种不可能的体验变成可能。
VR+旅游,可以期待的未来
此前国外专注于虚拟现实行业研究的Greenlight VR公布的一则报告显示,大部分被调查者最感兴趣的VR内容是VR旅游冒险体验,说明了VR旅游的市场还是很有潜力的。
但是如果说VR旅游会取代传统的旅游,基本上是天方夜谭。VR旅游只能作为旅游的一种补充形式,丰富游客的旅游体验。而且VR旅游的爆发离不开内容的生产,而内容的前期策划到后期的制作目前都面临诸多问题,再加上VR硬件的普及难题,VR+旅游的未来有无限的可能性,但是这个未来还有点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