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启动流详解

简介:

内核的功能:

        进程管理: task_struct,scheduler

        内存管理

        I/O管理:中断及中断处理

        文件系统: ext3,ext4,reiserfs,xfs

        驱动程序:

        安全相关: SELinux


        通用软件,平台类的软件


内核设计流派:

        单内核:单一体系结构

               Linux

                     模块化设计:核心+外围功能性模块组成

                           .ko:kernel object

                           内核支持动态装卸载模块

                           

        微内核:内核子系统

               Windows

               Solaris

        

        fork():

               init: 负责管理用户空间的进程

                   init: PID 1

                   /sbin/init: 可执行文件


       Linux系统的初始化流程:

               POST: ROM+RAM

               

               BIOS:Boot   Sequence


               MBR:

                     446: bootloader

                     64:分区表

                     2:5A  

              

               kernel文件:基本磁盘分区

               

               /sbin/init

               /lib/modules/

              

               initrd:

                    rd: ram disk


               /sbin/init:

                       /etc/inittab

                      /etc/rc.d/rc.sysinit脚本

                      


                init:

                      CentOS 5: SysV格式的系统初始化程序

                               串行化:100

                               A-- > B --> C

                                      A ()

                     CentOS 6: Upstart

                           dbus

                               A

                               B

                               C

                          SystemD:参考OS X中并行初始化的过程

                          

              运行级别: 

                    0-6: 7个级别

                          0:关机

                          1:单用户模式,直接以root用户登录

                          2:多用户模式,不支持NFS文件系统

                          3:完全多用户模式,文本模式

                          4:预留级别

                          5:完全多用户模式,图形模式

                          6:重启

                          

             /sbin/init的配置文件:

                      每行定义一种操作:

                               id:操作的ID

                               runlevels:在哪些级别下执行此操作

                               action:动作

                                     initdefault:设置默认运行级别,无需定义操作

                                     sysinit:指定系统初始化脚本

                                             si::sysinit:/etc/rc.d/rc.sysinit

                                     wait:等待系统切换至此级别时运行一次:

                                     ctrlaltdel:定义组合键别按下时要运行的命令:

                                     respawn:当指定的操作进程被关闭时立即再启动一次:

                                          

                               process:操作

                               

                            /etc/inittab定义的操作:

                                   设定默认运行级别                  

                                   指定系统运行的初始化脚本

                                   启动指定级别下要启动的服务,并关闭需要停止的服务

                                   定义CtrlAltDel组合的动作

                                   初始化字符终端

                                   启动图形终端


          系统初始化脚本/etc/rc.d/rc.sysinit


                设置主机名

                激活SELinux和Udev

                打印文本欢迎信息

                激活swap

                挂载/etc/fstab定义的本地文件系统

                检测根文件系统并对其以读写方式重新挂载

                设置系统时钟

                装载键盘映射

                根据/etc/sysctl.conf设置内核参数

                激活RAID和LVM设备

                清理操作

                                   

MBR:

          bootloader:程序

                   LILO:LInux LOader

                           不能引导位于1024 Cylinder以后的分区中的OS:

                   GRUB: Grand Unified BootLoader

                           1st  stage:  位于MBR中,为了引导2nd stage

                           1.5  stage:  位于boot基本磁盘分区中,为识别内核文件所在的文件系统提供

                           文件系统识别扩展

                           2nd  stage:位于boot基本磁盘分区中,GRUB的引导程序

                                   boot分区大小:

                                           CentOS5:100M

                                           CentOS6: 200M                 


                                   /boot/grub/

                                            stage2: 配置文件

                                            grub.conf   


                  Grub的功能:

                            1、选择要启动的内核或系统:

                                   能隐藏选择界面

                            2、交互式接口

                                  e:编辑模式

                            3、 基于密码保护

                                   启用内核映像:

                                   定义在相应的title下

                                  传递参数(进入编辑模式)

                                    定义在全局

                  

                 grub接口:

                        title:操作系统或内核的标题

                        root:设定内核文件所在的分区为grub的根

                        kernel:定义要使用的内核文件,后面可附加传递给内核的启动参数

                        initrd:指定为内核提供额外驱动等功能的ram disk或ram fs文件

                        

                init的级别1的表示方式:

                       1,s,single,S

                       单用户模式几乎不会启动任何服务,且不需要用户登录:但是会执行

                       /etc/rc.d/rc.sysinit脚本:

                       如是连/etc/rc.d/rc.sysinit文件也不加载,则传递 emergency


                       运行级别的切换:init

                              init [0-6]

                              

                       查看运行级别:

                              runlevel

                              who -r

                grub.conf配置文件语法:

                          default=#:指定默认启动的内核或OS:

                          timeout=#:等待用户选择要启动的内核或OS的时长,单位为秒

                          splashimage=/path/to/splashimage_file:指定使用的背景图片

                          hiddenmenu:隐藏菜单

                          title

                               root (hd0,0)

                                      (Device,Part)

                                      Device表示方式:在grub中,统统以hd开头,并紧跟一个数字做

                                       各磁盘设备的标记,从0开始编号

                                      Part表示方式:代表分区,从0开始编号

                               kernel

                                      指定内核文件及传递给内核的参数

                                               参数: ro root=/path/to/DEVICE quiet

                               initrd

                                      文件: 通常为cpio归档,并使用gzip压缩:通常以.img作为文件名后缀:

                                      

                         grub的安装:

                              第一种方式

                               grub > root (hd#,#)

                               grub > setup (hd#)

                               grub > quit


                             第二种方式:

                             # chroot /mnt/sysimage

                             # grub-install  --root-directory=/  /dev/sda


启动流程: POST --> BIOS(boot sequence) -->GRUB(bootloader (stage1:mbr;stage2:grub目录中))-->kernel(initrd)-->SHELL 


HOST:宿主机

Target:目标机


基于HOST制作一个简单的可启动的Linux:

        1、给目标磁盘分区

               两个:

                       宿主机上: /dev/sdb1,/dev/sdb2

                       /dev/sdb1 挂载至 /mnt/boot

                       /dev/sdb2 挂载至 /mnt/sysroot


           2、安装grub至目标磁盘

                  # grub-install --root-directory=/mnt  /dev/sdb


           3、复制内核和initrd文件

                # cp  /boot/vmlinuz-VERSION   /mnt/boot/vmlinuz

                # cp  /boot/initramfs-VERSION.img   /mnt/boot/initramfs.img


           4、创建目标主机的根文件系统

                     mkdir  -pv  /mnt/sysroot/{etc/rc.d,usr,var,proc,sys,dev,lib,lib64,bin,sbin,boot,srv,mnt,media,home,root)


              接着去移植bash等至目标主机的根文件系统:


           5、为grub提供配置文件

                 # vim  /mnt/boot/grub/grub.conf

                    default=0

                    timeout=5

                    title MageEdu Little Linux

                        root(hd0,0)

                        kernel /vmlinuz ro root=/dev/sda2 quiet selinux=0 init=/bin/bash

                        initrd  /initramfs.img

    

         Linux的内核:单内核,支持动态装载和卸载

                 模块:  /lib/modules/KERNEL_VERSION/

                 

                 查看PCI命令:

                 #lspci


                 列出内核加载的所有模块

                 #lsmod


                 查看某一模块的详细信息

                 # modinfo  MOD_NAME


                动态卸载某模块:

                  #modprobe -r  MOD_NAME

                  #rmmod  MOD_NAME


                动态装载某模块:

                  #modprobe  MOD_NAME

                  #insmod  /path/to/module_name

                  

                /sbin/init

                     /etc/inittab, /etc/rc.d/rc.sysinit

                     启动对应级别的需要启动的服务,停止需要关闭的服务:

                            /etc/rc.d/rcN.d/

                                   S##

                                   K##

                                   符号链接:  /etc/init.d/


                                   ##:表示优先级(0-99),数字越小,优先级越高:

                     # chkconfig

                            --add  SERVICE_NAME

                        chkconfig SERVICE_NAME {on|off}

                        chkconfig --level  LEVEL SERVICE_NAME {on|off}

                        

                        chkconfig --del SERVICE_NAME


Linux 启动图解:

wKiom1lqrm3RrdCdAADkIyIVfV8342.png-wh_50


wKioL1lqtebiO__WAABn36Vp4S4047.png-wh_50


                                                  

启动流程: POST --> BIOS(boot sequence) -->GRUB(bootloader (stage1:mbr;stage2:grub目录中))-->kernel(initrd)-->SHELL                                 

               

当用户打开PC 的电源,BIOS开机自检,按BIOS中设置的启动设备(通常是硬盘)启动,接着启动设备上安
装的引导程序lilo或grub开始引导Linux, Linux首先进行内核的引导,接下来执行init程序,init程序
调用了rc.sysinit和rc等程序,rc.sysinit和rc当完成系统初始化和运行服务的任务后,返回init;init启动了mingetty后,打开了终端供用户登录系统,用户登录成功后进入了Shell,这样就完成了从开机到登录的整个启动过程。


  • BIOS自检


        稍有计算机基础的人都应该听过BIOS(Basic Input / Output System),又称基本输入输出系统,可以视为是一个永久地记录在ROM中的一个软件,是操作系统输入输出管理系统的一部分。早期的BIOS芯片确实是"只读"的,里面的内容是用一种烧录器写入的,一旦写入就不能更改,除非更换芯片。现在的主机板都使用一种叫Flash EPROM的芯片来存储系统BIOS,里面的内容可通过使用主板厂商提供的擦写程序擦除后重新写入,这样就给用户升级BIOS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BIOS的功能由两部分组成,分别是POST码和Runtime服务。POST阶段完成后它将从存储器中被清除,而Runtime服务会被一直保留,用于目标操作系统的启动。BIOS两个阶段所做的详细工作如下:

         步骤1:上电自检POST(Power-on self test),主要负责检测系统外围关键设备(如:CPU、内存、显卡、I/O、键盘鼠标等)是否正常。例如,最常见的是内存松动的情况,BIOS自检阶段会报错,系统就无法启动起来;

         步骤2:步骤1成功后,便会执行一段小程序用来枚举本地设备并对其初始化。这一步主要是根据我们在BIOS中设置的系统启动顺序来搜索用于启动系统的驱动器,如硬盘、光盘、U盘、软盘和网络等。我们以硬盘启动为例,BIOS此时去读取硬盘驱动器的第一个扇区(MBR,512字节),然后执行里面的代码。实际上这里BIOS并不关心启动设备第一个扇区中是什么内容,它只是负责读取该扇区内容、并执行。

至此,BIOS的任务就完成了,此后将系统启动的控制权移交到MBR部分的代码。

        PS: 在个人电脑中,Linux的启动是从0xFFFF0地址开始的。


当你打开计算机电源,计算机会首先加载BIOS信息,BIOS信息是如此的重要,以至于计算机必须在最开始就找到它。这是因为BIOS中包含了CPU的相关信息、设备启动顺序信息、硬盘信息、内存信息、时钟信息、PnP特性等等。在此之后,计算机心里就有谱了,知道应该去读取哪个硬件设备了。


  • 系统引导


      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MBR,它是Master Boot Record的缩写。硬盘的0柱面、0磁头、1扇区称为主引导扇区。它由三个部分组成,主引导程序(Bootloader)、 硬盘分区表DPT(Disk Partition table)和硬盘有效标志(55AA),其结构图如下所示:


wKiom1lqwgqTb4TWAABQ8ygEfDM791.png-wh_50

磁盘分区表包含以下三部分:

        1)、Partition ID  (5:延申  82:Swap   83:Linux   8e:LVM     fd:RAID)

        2)、Partition起始磁柱

        3)、Partition的磁柱数量

       通常情况下,诸如lilo、grub这些常见的引导程序都直接安装在MBR中。我们以grub为例来分析这个引导过程。


 grub引导也分为两个阶段stage1阶段和stage2阶段(有些较新的grub又定义了stage1.5阶段)。

        1)、stage1:stage1是直接被写入到MBR中去的,这样机器一启动检测完硬件后,就将控制权交给了GRUB的代码。也就是上图所看到的前446个字节空间中存放的是stage1的代码。BIOS将stage1载入内存中0x7c00处并跳转执行。stage1(/stage1/start.S)的任务非常单纯,仅仅是将硬盘0头0道2扇区读入内存。而0头0道2扇区内容是源代码中的/stage2/start.S,编译后512字节,它是stage2或者stage1_5的入口。而此时,stage1是没有识别文件系统的能力的。如果感觉脑子有些晕了,那么下面的过程就直接跳过,去看stage2吧!

        【外传】定位硬盘的0头0道2扇区的过程:

         BIOS将stage1载入内存0x7c00处并执行,然后调用BIOS INIT13中断,将硬盘0头0道2扇区内容载入内存0x7000处,然后调用copy_buffer将其转移到内存0x8000处。在定位0头0道2扇区时通常有两种寻址方式:LBA和CHS。如果你是刨根问底儿型的爱好者,那么此时去找谷哥打听打听这两种方式的来龙去脉吧。

         2)、stage2:严格来说这里还应该再区分个stage1.5的,就一并把stage1.5放在这里一起介绍了,免得大家看得心里乱哄哄的。好的,我们继续说0头0到2扇区的/stage2/start.S文件,当它的内容被读入到内存之后,它的主要作用就是负责将stage2或stage1.5从硬盘读到内存中。如果是stage2,它将被载入到0x820处;如果是stage1.5,它将被载入到0x2200处。这里的stage2或者stage1_5不是/boot分区/boot/grub目录下的文件,因为这个时候grub还没有能力识别任何文件系统

        ?  如果start.S加载stage1.5:stage1.5它存放在硬盘0头0道3扇区向后的位置,stage1_5作为stage1和stage2中间的桥梁,stage1_5有识别文件系统的能力,此后grub才有能力去访问/boot分区/boot/grub目录下的 stage2文件,将stage2载入内存并执行。

        ?  如果start.S加载stage2:同样,这个stage2也不是/boot分区/boot/grub目录下的stage2,这个时候start.S读取的是存放在/boot分区Boot Sector的stage2。这种情况下就有一个限制:因为start.S通过BIOS中断方式直接对硬盘寻址(而非通过访问具体的文件系统),其寻址范围有限,限制在8GB以内。因此这种情况需要将/boot分区分在硬盘8GB寻址空间之前。

        假如是情形2,我们将/boot/grub目录下的内容清空,依然能成功启动grub;假如是情形1,将/boot/grub目录下stage2删除后,则系统启动过程中grub会启动失败。


  • 启动内核


     当stage2被载入内存执行时,它首先会去解析grub的配置文件/boot/grub/grub.conf,然后加载内核镜像到内存中,并将控制权转交给内核。而内核会立即初始化系统中各设备并做相关的配置工作,其中包括CPU、I/O、存储设备等。

关于Linux的设备驱动程序的加载,有一部分驱动程序直接被编译进内核镜像中,另一部分驱动程序则是以模块的形式放在initrd(ramdisk)中。

      Linux内核需要适应多种不同的硬件架构,但是将所有的硬件驱动编入内核又是不实际的,而且内核也不可能每新出一种硬件结构,就将该硬件的设备驱动写入内核。实际上Linux的内核镜像仅是包含了基本的硬件驱动,在系统安装过程中会检测系统硬件信息,根据安装信息和系统硬件信息将一部分设备驱动写入 initrd 。这样在以后启动系统时,一部分设备驱动就放在initrd中来加载。这里有必要给大家再多介绍一下initrd这个东东:

       initrd 的英文含义是 bootloader initialized RAM disk,就是由 boot loader 初始化的内存盘。在 linu2.6内核启动前,boot loader 会将存储介质中的 initrd 文件加载到内存,内核启动时会在访问真正的根文件系统前先访问该内存中的 initrd 文件系统。在 boot loader 配置了 initrd 的情况下,内核启动被分成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先执行 initrd 文件系统中的init,完成加载驱动模块等任务,第二阶段才会执行真正的根文件系统中的 /sbin/init 进程。


另外一个概念:initramfs

       initramfs 是在 kernel 2.5中引入的技术,实际上它的含义就是:在内核镜像中附加一个cpio包,这个cpio包中包含了一个小型的文件系统,当内核启动时,内核将这个 cpio包解开,并且将其中包含的文件系统释放到rootfs中,内核中的一部分初始化代码会放到这个文件系统中,作为用户层进程来执行。这样带来的明显的好处是精简了内核的初始化代码,而且使得内核的初始化过程更容易定制。

疑惑的是:我的内核是2.6.32-431版本,但在我的/boot分区下面却存在的是/boot/initramfs-2.6.32-431.el6.x86_64.img类型的文件,没搞明白,还望高人解惑。我只知道在2.6内核中支持两种格式的initrd,一种是2.4内核的文件系统镜像image-initrd,一种是cpio格式。

grub的stage2将initrd加载到内存里,让后将其中的内容释放到内容中,内核便去执行initrd中的init脚本,这时内核将控制权交给了init文件处理。我们简单浏览一下init脚本的内容,发现它也主要是加载各种存储介质相关的设备驱动程序。当所需的驱动程序加载完后,会创建一个根设备,然后将根文件系统rootfs以只读的方式挂载。这一步结束后,释放未使用的内存,转换到真正的根文件系统上面去,同时运行/sbin/init程序,执行系统的1号进程。此后系统的控制权就全权交给/sbin/init进程了。



l  初始化系统

经过千辛万苦的跋涉,我们终于接近黎明的曙光了。接下来就是最后一步了:初始化系统。/sbin/init进程是系统其他所有进程的父进程,当它接管了系统的控制权先之后,它首先会去读取/etc/inittab文件来执行相应的脚本进行系统初始化,如设置键盘、字体,装载模块,设置网络等。主要包括以下工作:

1)、执行系统初始化脚本(/etc/rc.d/rc.sysinit),对系统进行基本的配置,以读写方式挂载根文件系统及其它文件系统,到此系统算是基本运行起来了,后面需要进行运行级别的确定及相应服务的启动。rc.sysinit所做的事情(不同的Linux发行版,该文件可能有些差异)如下:

(1)获取网络环境与主机类型。首先会读取网络环境设置文件"/etc/sysconfig/network",获取主机名称与默认网关等网络环境。

(2)测试与载入内存设备/proc及usb设备/sys。除了/proc外,系统会主动检测是否有usb设备,并主动加载usb驱动,尝试载入usb文件系统。

(3)决定是否启动SELinux。

(4)接口设备的检测与即插即用(pnp)参数的测试。

(5)用户自定义模块的加载。用户可以再"/etc/sysconfig/modules/*.modules"加入自定义的模块,此时会加载到系统中。

(6)加载核心的相关设置。按"/etc/sysctl.conf"这个文件的设置值配置功能。

(7)设置系统时间(clock)。

(8)设置终端的控制台的字形。

(9)设置raid及LVM等硬盘功能。

(10)以方式查看检验磁盘文件系统。

(11)进行磁盘配额quota的转换。

(12)重新以读取模式载入系统磁盘。

(13)启动quota功能。

(14)启动系统随机数设备(产生随机数功能)。

(15)清楚启动过程中的临时文件。

(16)将启动信息加载到"/var/log/dmesg"文件中。

 当/etc/rc.d/rc.sysinit执行完后,系统就可以顺利工作了,只是还需要启动系统所需要的各种服务,这样主机才可以提供相关的网络和主机功能,因此便会执行下面的脚本。


2)、执行/etc/rc.d/rc脚本。该文件定义了服务启动的顺序是先K后S,而具体的每个运行级别的服务状态是放在/etc/rc.d/rc*.d(*=0~6)目录下,所有的文件均是指向/etc/init.d下相应文件的符号链接。rc.sysinit通过分析/etc/inittab文件来确定系统的启动级别,然后才去执行/etc/rc.d/rc*.d下的文件。

/etc/init.d-> /etc/rc.d/init.d

/etc/rc ->/etc/rc.d/rc

/etc/rc*.d ->/etc/rc.d/rc*.d

/etc/rc.local-> /etc/rc.d/rc.local

/etc/rc.sysinit-> /etc/rc.d/rc.sysinit

也就是说,/etc目录下的init.d、rc、rc*.d、rc.local和rc.sysinit均是指向/etc/rc.d目录下相应文件和文件夹的符号链接。我们以启动级别3为例来简要说明一下。

/etc/rc.d/rc3.d目录,该目录下的内容全部都是以 S 或 K 开头的链接文件,都链接到"/etc/rc.d/init.d"目录下的各种shell脚本。S表示的是启动时需要start的服务内容,K表示关机时需要关闭的服务内容。/etc/rc.d/rc*.d中的系统服务会在系统后台启动,如果要对某个运行级别中的服务进行更具体的定制,通过chkconfig命令来操作,或者通过setup、ntsys、system-config-services来进行定制。如果我们需要自己增加启动的内容,可以在init.d目录中增加相关的shell脚本,然后在rc*.d目录中建立链接文件指向该shell脚本。这些shell脚本的启动或结束顺序是由S或K字母后面的数字决定,数字越小的脚本越先执行。例如,/etc/rc.d/rc3.d /S01sysstat就比/etc/rc.d/rc3.d /S99local先执行。

3)、执行用户自定义引导程序/etc/rc.d/rc.local。其实当执行/etc/rc.d/rc3.d/S99local时,它就是在执行/etc/rc.d/rc.local。S99local是指向rc.local的符号链接。就是一般来说,自定义的程序不需要执行上面所说的繁琐的建立shell增加链接文件的步骤,只需要将命令放在rc.local里面就可以了,这个shell脚本就是保留给用户自定义启动内容的。

4)、完成了系统所有的启动任务后,linux会启动终端或X-Window来等待用户登录。tty1,tty2,tty3...这表示在运行等级1,2,3,4的时候,都会执行"/sbin/mingetty",而且执行了6个,所以linux会有6个纯文本终端,mingetty就是启动终端的命令。

除了这6个之外还会执行"/etc/X11/prefdm-nodaemon"这个主要启动X-Window

至此,系统就启动完毕了。以上分析不到的地方还请各位大虾不吝指正。

关于Linux的其他分析内容下次再继续写。

最后附上一张非常完整的系统启动流程图,适合各个水平阶段的读者。


wKioL1lq2hHR7vHDAAYPgucmI3U777.png-wh_50


参考文献:


http://blog.csdn.net/miss_acha/article/details/50004717

http://blog.chinaunix.net/uid-26495963-id-3066282.html

http://www.cnblogs.com/zengkefu/p/5559058.html

本文转自服务器运维博客51CTO博客,原文链接http://blog.51cto.com/shamereedwine/1946925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原作者


neijiade10000

相关文章
|
网络协议 Linux 网络安全
Linux启动了Locust,本地浏览器访问不了WebUI页面
Linux启动了Locust,本地浏览器访问不了WebUI页面
Linux启动了Locust,本地浏览器访问不了WebUI页面
|
安全 Linux Windows
Linux科普扫盲系列(Linux启动安装U盘的制作)
Linux科普扫盲系列(Linux启动安装U盘的制作)
731 0
Linux科普扫盲系列(Linux启动安装U盘的制作)
|
NoSQL Linux Redis
Linux系统Redis安装教程-附带后台启动
Linux系统Redis安装教程-附带后台启动
Linux系统Redis安装教程-附带后台启动
|
存储 NoSQL Linux
Linux 系统中的安装启动和连接 | 学习笔记
快速学习 Linux 系统中的安装启动和连接
110 0
Linux 系统中的安装启动和连接 | 学习笔记
|
存储 NoSQL Linux
【Redis】简介、linux下安装启动、性能测试工具redis-benchmark
【Redis】简介、linux下安装启动、性能测试工具redis-benchmark
【Redis】简介、linux下安装启动、性能测试工具redis-benchmark
|
存储 Linux iOS开发
制作 Kali 可启动 USB 驱动器 (Linux)
制作 Kali 可启动 USB 驱动器 (Linux)
348 0
制作 Kali 可启动 USB 驱动器 (Linux)
|
Java Linux Shell
Linux下启动java程序的通用脚本
Linux下启动java程序的通用脚本
381 0
|
安全 Linux
linux 安装Elasticsearchhe和kibana以及启动遇到的错误解决(已成功运行)
linux 安装Elasticsearchhe和kibana以及启动遇到的错误解决(已成功运行)
340 0
|
应用服务中间件 Linux nginx
【Linux系列】Linux启动nginx
1,首先找到nginx的安装目录 which nginx 会找到对应的目录,如图 2,查看进程是否存在 ps -ef|grep nginx 3,杀死进程 kill -QUIT 1282 强制停止 kill -9 1282 4,进入到nginx 的sbin 目录,启动nginx cd /usr/local/nginx/sbin/ ./nginx ./nginx -s stop ./nginx -s quit ./nginx -s reload 4,但是上面这个..
143 0
【Linux系列】Linux启动nginx
|
NoSQL Linux Redis
关于redis-server服务启动之后,无法再输入Linux命令的问题!
关于redis-server服务启动之后,无法再输入Linux命令的问题!
154 0
关于redis-server服务启动之后,无法再输入Linux命令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