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对“和谐生产方式”的第一次提出是在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召开期间,敏锐的IT168记者在会议期间就向当时业内比较活跃的CIO约稿,谈谈自己对十七大报告中关于信息化的看法。我们接到约稿之后,认真学习了报告的网络版本。根据工作实际提出了这个概念,应该说是相当朴素的概念。(《十七大后信息化将发生五大转变》全文附后)
和谐生产方式,利用了基于任务执行时间块的订单时间链技术,事先控制了输入输出节奏,赋予能力单元高度的自主权,跨越组织边界商务边界形成订单履行有机力量。经过和谐生产方式改造的企业运营体系,通常可以将交货期缩短一半以上,非订单需要的库存逼近最低限度。
十七大后信息化将发生五大转变
东经控股集团有限公司CIO 王甲佳(王大山)
在十七大报告中的第三部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这样的一段话:“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
从报告中我们看到,信息化已经被提到了很高的层次。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这“五化”中排在第二位,这是非常抢眼的。
这是一个怎样的命题?洞悉了怎样的机理?信息化本身也要转型,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些都引发了我们许多新的思考。
在报告的第五部分《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中,论述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时,又说“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
十六大以来,我们一直落实“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的路子。十七大要求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这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号角。信息化从信息技术走向工业,再从支持生产力转移到支持生产方式上来,中国必将开创出更卓越的生产方式。
自福特与丰田以来,美国、日本这两个大工业的代表,分别在流水线生产方式与精益生产方式上,为世界带来了颠覆性的革命,引发了一个又一个工业变革的浪潮。也正是这两种生产方式,将先进技术引入生产实际,促进了世界文明从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的转型。
然而,今后消费者的需求,已不是这两种生产方式所能满足的。中国后来居上,有可能创造出更先进的生产方式来,应该是“和谐生产方式”。基于庞大的国内市场与越来越完善的网络基础设施以及配套环境,消费者与生产者协同生产这样的生产方式,已经有了良好的土壤。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在商业经济上将成为可能。
在报告的第七部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关于和谐文化的论述有这样的一段:“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网络环境……”网络文化被如此明确而且重要地被提了出来。
短短十来年,因特网从无到有,从科教到社会,已经覆盖了社会的各个角落。我们可能不知道对门邻居是谁,但是我们一定会知道知心网友的偏好。网络已经不是一个技术名词,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社会名词了。网络正在悄悄地重构经济形态与社会形态,这里面有很多挑战与机遇。
总体来看,从十七大报告所蕴涵的丰富的信息化思想来看,未来在信息化领域将发生五个不可逆转的变化:
①中国的信息化实践,必将催生出信息化与工业化相融合的新兴生产方式(我们姑且将它称为“和谐生产方式”),这个方式将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提供最有力的支持。
②网络文化成为社会文化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将与其他文化形态融合,共同构成新时代的社会文化,甚至会产生网络文明。
③各个领域信息化的领军人物和事业骨干,将从非IT人员中产生,信息技术将全面落地,以更融洽的方式从后台走向前台,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简单便利、用户能控制的解决方案将有更加广阔的市场。
④企业信息化依然是信息化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企业在信息化工作中获得自主还有一个漫长的过程。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将面临着技术思维的障碍。
⑤信息化从物质资源管理开始过渡到信息资源管理,未来的管理对象将以时间资源为主。重点是各类能力单元的时间资源。
这五个转变是相互关联的,而且以中国特色的生产方式诞生最为重要。
本文转自 王甲佳 51CTO博客,原文链接:http://blog.51cto.com/secajia/416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