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vmvare网络连接方式的介绍与实践

本文涉及的产品
公网NAT网关,每月750个小时 15CU
简介:

先介绍一下VMware网络设置的三种方式

1 Host-only连接方式
  让虚机具有与宿主机不同的各自独立IP地址,但与宿主机位于不同网段,同时为宿主主机新增一个IP地址,且保证该IP地址与各虚机IP地址位于同一网段。最终结果是新建了一个由所有虚机与宿主主机所构成的局域网,但该局域网与宿主主机本身所处的现有局域网是相互独立的,如果不做额外路由设置,这两个局域网之间不会连通,因此新建的局域网可以认为是一个单独从属于当前宿主主机的私有网络,其成员为当前宿主主机和相关的所有虚机,这也是Host-only命名的由来。
     从网络技术上相当于为宿主主机增添了一个虚拟网卡,让宿主主机变成一台双网卡主机(宿主网卡+虚拟网卡)。同时在宿主主机后端加设一个虚拟交换机,让宿主主机和所有虚机构成另一个虚拟的局域网。由于具备双网卡,宿主主机可同时参与两个局域网(现有的宿主局域网+新建的虚拟局域网),只不过缺省情况下两个局域网不连通。

2 Bridge(桥接)连接方式
    让虚机具有与宿主机不同的各自独立IP地址,但与宿主机保持在同一网段,最终结果是所有虚机都加入宿主主机所在的局域网,这与在该局域网中添加入其他宿主主机在效果上没什么区别。
   从网络技术上相当于在宿主主机前端加设了一个虚拟交换机,然后宿主主机和所有虚机共享这个交换机;或者干脆理解成在宿主主机上作点增强,使其兼具一个交换机(当然是虚拟的)功能,供该宿主主机和网段内其他虚机使用。

3 NAT连接方式
    虽然从表面现象看,虚机无自己的IP地址,而是共享宿主主机的IP地址,但技术本质上却是基于Host-only方式的(即,虚机还是有自己独立IP地址的,只不过实际中不投入使用),与Host-only方式一样,宿主主机成为双网卡主机,同时参与现有的宿主局域网和新建的虚拟局域网,但由于加设了一个虚拟的NAT服务器,使得虚拟局域网内的虚机在对外访问时,完全“冒用”宿主主机的IP地址,这样从外部网络来看,只能看到宿主主机,完全看不到新建的虚拟局域网。

说明:

(1)Bridged方式
用这种方式,虚拟系统的IP可设置成与本机系统在同一网段,虚拟系统相当于网络内的一台.独立的机器,与本机共同插在一个Hub上,网络内其他机器可访问虚拟系统,虚拟系统也可访问网络内其他机器,当然与本机系统的双向访问也不成问题.
(2)NAT方式
这种方式也可以实现本机系统与虚拟系统的双向访问.但网络内其他机器不能访问虚拟系统,虚拟系统可通过本机系统用NAT协议访问网络内其他机器.
NAT方式的IP地址配置方法:虚拟系统先用DHCP自动获得IP地址,本机系统里的ware services会为虚拟系统分配一个IP,之后如果想每次启动都用固定IP的话,在虚拟系统里直接设定这个IP即可.
(3)host-only方式
顾名思义这种方式只能进行虚拟机和主机之间的网络通信,既网络内其他机器不能访问虚拟系统,虚拟系统也不能访问其他机器.

这里使用桥接(bridged)方式,网上很多资料都说配置很简单:禁用vmnet1和vmnet8,只要物理网卡与bridged(虚拟机)网卡在同一个网段且两个ip都可上网即可,但这中间有一步很关键的地方是,需要在虚拟网络中,要将桥接到你上网的网卡上,如果是有线,就桥接到有线,如果是无线,就桥接到无线。

设置如下:

首先桥接方式,

    第一步:

    wKioL1mb9yqxMpG7AADKK1173SY025.jpg-wh_50

这里选中桥接模式,桥接到的适配器,为可以上网的那个网卡。

如图,wKiom1mb-DTRCU-jAAEJsE7xMeg878.jpg-wh_50

你在这里看到了连接时使用。这里的选项就是你要桥接到的适配器。

   第二步:

wKiom1mb-PDDc_UGAADSunexm-M829.jpg-wh_50

在这里设置成桥接模式就可以了。这里我主机使用wifi连入的网络,所以在主机控制台中ipconfig显示

wKioL1mb-Y-CKQk0AACKcoL26ac826.jpg-wh_50

无线局域网适配器的网络地址为192.168.0.113 而我用桥接方式的地址必须是192.168.0.X。

修改网络的配置文件/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ns33   注意:这里我用的是centos7

且ens33都是随机给的名字。

IPADDR=192.168.0.110//这个一定要与192.168.0.113在一个网段。

NETMASK=255.255.255.0

GATEWAY=192.168.0.1

或者直接有系统分配,把

BOOTPROTO=dhcp 设置为动态分配地址。

至此重新启动虚拟机,既可以连入网络中了。



本文转自 神迹难觅 51CTO博客,原文链接:http://blog.51cto.com/ji123/1958490,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原作者

相关实践学习
基于ACK Serverless轻松部署企业级Stable Diffusion
本实验指导您在容器服务Serverless版(以下简称 ACK Serverless )中,通过Knative部署满足企业级弹性需求的Stable Diffusion服务。同时通过对该服务进行压测实验,体验ACK Serverless 弹性能力。
相关文章
|
4月前
|
存储 监控 安全
网络安全视角:从地域到账号的阿里云日志审计实践
日志审计的必要性在于其能够帮助企业和组织落实法律要求,打破信息孤岛和应对安全威胁。选择 SLS 下日志审计应用,一方面是选择国家网络安全专用认证的日志分析产品,另一方面可以快速帮助大型公司统一管理多组地域、多个账号的日志数据。除了在日志服务中存储、查看和分析日志外,还可通过报表分析和告警配置,主动发现潜在的安全威胁,增强云上资产安全。
247 23
|
4月前
|
边缘计算 容灾 网络性能优化
算力流动的基石:边缘网络产品技术升级与实践探索
本文介绍了边缘网络产品技术的升级与实践探索,由阿里云专家分享。内容涵盖三大方面:1) 云编一体的混合组网方案,通过边缘节点实现广泛覆盖和高效连接;2) 基于边缘基础设施特点构建一网多态的边缘网络平台,提供多种业务形态的统一技术支持;3) 以软硬一体的边缘网关技术实现多类型业务网络平面统一,确保不同网络间的互联互通。边缘网络已实现全球覆盖、差异化连接及云边互联,支持即开即用和云网一体,满足各行业需求。
106 4
|
1天前
|
存储 SQL 运维
中国联通网络资源湖仓一体应用实践
本文分享了中国联通技术专家李晓昱在Flink Forward Asia 2024上的演讲,介绍如何借助Flink+Paimon湖仓一体架构解决传统数仓处理百亿级数据的瓶颈。内容涵盖网络资源中心概况、现有挑战、新架构设计及实施效果。新方案实现了数据一致性100%,同步延迟从3小时降至3分钟,存储成本降低50%,为通信行业提供了高效的数据管理范例。未来将深化流式数仓与智能运维融合,推动数字化升级。
中国联通网络资源湖仓一体应用实践
|
2月前
|
人工智能 运维 监控
领先AI企业经验谈:探究AI分布式推理网络架构实践
当前,AI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继DeepSeek大放异彩之后,又一款备受瞩目的AI智能体产品Manus横空出世。Manus具备独立思考、规划和执行复杂任务的能力,其多智能体架构能够自主调用工具。在GAIA基准测试中,Manus的性能超越了OpenAI同层次的大模型,展现出卓越的技术实力。
|
2月前
|
缓存 边缘计算 安全
阿里云CDN:全球加速网络的实践创新与价值解析
在数字化浪潮下,用户体验成为企业竞争力的核心。阿里云CDN凭借技术创新与全球化布局,提供高效稳定的加速解决方案。其三层优化体系(智能调度、缓存策略、安全防护)确保低延迟和高命中率,覆盖2800+全球节点,支持电商、教育、游戏等行业,帮助企业节省带宽成本,提升加载速度和安全性。未来,阿里云CDN将继续引领内容分发的行业标准。
150 7
|
2月前
|
人工智能 运维 API
云栖大会 | Terraform从入门到实践:快速构建你的第一张业务网络
云栖大会 | Terraform从入门到实践:快速构建你的第一张业务网络
|
5月前
|
存储 监控 安全
网络安全视角:从地域到账号的阿里云日志审计实践
日志审计的必要性在于其能够帮助企业和组织落实法律要求,打破信息孤岛和应对安全威胁。选择 SLS 下日志审计应用,一方面是选择国家网络安全专用认证的日志分析产品,另一方面可以快速帮助大型公司统一管理多组地域、多个账号的日志数据。除了在日志服务中存储、查看和分析日志外,还可通过报表分析和告警配置,主动发现潜在的安全威胁,增强云上资产安全。
534 44
|
2月前
|
存储 监控 安全
网络安全视角:从地域到账号的阿里云日志审计实践
网络安全视角:从地域到账号的阿里云日志审计实践
|
5月前
|
运维 供应链 安全
阿里云先知安全沙龙(武汉站) - 网络空间安全中的红蓝对抗实践
网络空间安全中的红蓝对抗场景通过模拟真实的攻防演练,帮助国家关键基础设施单位提升安全水平。具体案例包括快递单位、航空公司、一线城市及智能汽车品牌等,在演练中发现潜在攻击路径,有效识别和防范风险,确保系统稳定运行。演练涵盖情报收集、无差别攻击、针对性打击、稳固据点、横向渗透和控制目标等关键步骤,全面提升防护能力。
|
5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算法
深入解析图神经网络:Graph Transformer的算法基础与工程实践
Graph Transformer是一种结合了Transformer自注意力机制与图神经网络(GNNs)特点的神经网络模型,专为处理图结构数据而设计。它通过改进的数据表示方法、自注意力机制、拉普拉斯位置编码、消息传递与聚合机制等核心技术,实现了对图中节点间关系信息的高效处理及长程依赖关系的捕捉,显著提升了图相关任务的性能。本文详细解析了Graph Transformer的技术原理、实现细节及应用场景,并通过图书推荐系统的实例,展示了其在实际问题解决中的强大能力。
458 30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下一篇
oss创建buck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