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子系统55_ip协议分片重组_加入ipq

简介:
//ip分片加入到正确的ipq结构
//调用路径:ip_defrag->ip_frag_queue


//	处理过程:
//		1.正在被释放的ipq,不处理新加入的分片(ipq正在被释放由last_in设置COMPLETE指出)
//		2.处理分片的合法性
//			2.1当该封包为最后一个分片时
//				2.1.1如果之前没有接收到最后一个分片,则该分片在总有效载荷中的结尾位置需要大于等于以推测出的最大长度
//				2.1.2如果之前已经接收到最后一个分片,则该分片在总有效载荷中的结尾位置需要等于之前接收到的最后一个分片给出的结尾位置
//			2.2结尾位置对齐到8字节边界,截去多余的字节,希望后续到达的分片补齐
//		3.更新该分片的skb->data移动到ip有效载荷,skb->tail到8字节
//		4.处理重叠
//		5.将分片插入到ipq的分片列表中
//		6.更新ipq的时间戳,移动ipq到rcu链表尾部

//	重叠的处理:
//		1.一个分片最多只会与一个前边的分片发生重叠,此时,截去该分片发生重叠的部分
//		2.一个分片可能会与多个后边的分片发生重叠,此时
//			2.1 如果后边的一个分片完全被重叠,则释放后边的这个分片
//			2.2 如果后边的这个分片只有部分被重叠,则从后边的这个分片中截去重叠的部分
//		3.使被截去缓存区的skb的校验和失效

//	插入ipq->fragments中:
//		sk_buff通过next域,插入到ipq->fragments中
1.1 static void ip_frag_queue(struct ipq *qp, struct sk_buff *skb)
{
	struct sk_buff *prev, *next;
	int flags, offset;
	int ihl, end;
	//ipq正在被释放
	if (qp->last_in & COMPLETE)
		goto err;
	//此ip分片(ip有效载荷)在所有有效载荷中的偏移量
 	offset = ntohs(skb->nh.iph->frag_off);
	flags = offset & ~IP_OFFSET;//DF MF标志
	offset &= IP_OFFSET;////偏移量为13bit的字段,去掉高3bit的flag
	offset <<= 3;		//偏移量以8字节为单位
 	ihl = skb->nh.iph->ihl * 4;

 	end = offset + skb->len - ihl;//该ip分片的有效载荷相对于总有效载荷的结束位置

 	//接收到最后一个分片
	if ((flags & IP_MF) == 0) {
		//1.该分片指示的总有效载荷大小不足从已接收到的报文推断出的长度
		if (end < qp->len ||
		    ((qp->last_in & LAST_IN) && end != qp->len))//2.已经接收到最后一个分片,又接收到一个最后一个分片,但是长度不等
			goto err;
		qp->last_in |= LAST_IN;//LAST_IN表示已经接收到最后一个分片
		qp->len = end;//总有效载荷的长度
	} else {//非最后一个分片
		if (end&7) {//结尾位置没有对齐到8字节
			end &= ~7;//去掉结尾的字节,希望后来的数据补齐
			if (skb->ip_summed != CHECKSUM_UNNECESSARY)
				skb->ip_summed = CHECKSUM_NONE;//由于截去了末尾的字节,因此表示校验和失效
		}
		if (end > qp->len) {//非最后一个分片,但是长度超过了总有效载荷长度
			if (qp->last_in & LAST_IN)
				goto err;//有错误
			qp->len = end;//由于新接收到的分片其结尾字节位置大于最大的结尾位置,更新最大的结尾位置
		}
	}
	if (end == offset)//长度为0分片的
		goto err;

	//pskb_pull 与 skb_pull的区别:
	//	1.skb_pull只简单移动 skb->data的指针
	//	2.pskb_pull考虑当skb->data到skb->tail之间的数据量如果不足够移动时,从frags或者frag_list中向前拷贝
	if (pskb_pull(skb, ihl) == NULL)//更新skb->data,使其指向ip有效载荷
		goto err;
	if (pskb_trim(skb, end-offset))//更新skb->tail指针,使skb->data与skb->tail之间的数据量为end-offset
		goto err;

	//在ipq->fragments中寻找该分片前边的分片
	//一个分片前边分片的满足条件:
	//	1.它的偏移量小于该分片的偏移量
	//	2.它后边分片的偏移量大于等于该分片的偏移量
	prev = NULL;
	for(next = qp->fragments; next != NULL; next = next->next) {
		if (FRAG_CB(next)->offset >= offset)
			break;	
		prev = next;
	}

	//已经接收到该分片前边的分片
	//该分片最多只会与前边的一个分片重叠
	if (prev) {
		int i = (FRAG_CB(prev)->offset + prev->len) - offset;
		//该分片与前边的分片存在重叠的部分
		if (i > 0) {
			offset += i;//更新该分片的offset
			if (end <= offset)
				goto err;
			if (!pskb_pull(skb, i))//从该分片中删除重叠的部分
				goto err;
			if (skb->ip_summed != CHECKSUM_UNNECESSARY)
				skb->ip_summed = CHECKSUM_NONE;//由于该分片长度被截取,因此校验和失效
		}
	}
	//接着之前的搜索,寻找该分片的后边的分片
	//该分片会与多个后边的分片重叠
	while (next && FRAG_CB(next)->offset < end) {
		int i = end - FRAG_CB(next)->offset;//与后边第一个分片重叠的字节数

		//重叠的字节数小于后边分片的长度,说明只与后边一个分片发生了重叠
		if (i < next->len) {
			//更新后边分片的data指针,截取重叠的部分
			if (!pskb_pull(next, i))
				goto err;
			//更新后边分片的偏移量
			FRAG_CB(next)->offset += i;
			//由于从后边分片截取了重叠的部分,从已接收到的数据量减去这部分字节
			qp->meat -= i;
			if (next->ip_summed != CHECKSUM_UNNECESSARY)
				next->ip_summed = CHECKSUM_NONE;//由于截取了后边的这个分片,使其校验和失效
			break;
		} else {//否则完全包含了后边的这个分片, 则直接释放掉被重叠的这个分片
			struct sk_buff *free_it = next;

			next = next->next;

			if (prev)
				prev->next = next;
			else
				qp->fragments = next;
			qp->meat -= free_it->len;
			frag_kfree_skb(free_it, NULL);
		}
	}
	//强制转换skb->cb为分片控制块
	//经过与前边,后边的分片比较,最终确定该分片的偏移量
	//设置该分片的偏移量
	FRAG_CB(skb)->offset = offset;
	//将分片添加到ipq的fragments链表中
	skb->next = next;
	if (prev)
		prev->next = skb;
	else
		qp->fragments = skb;//此分片为第一个分片

 	if (skb->dev)
 		qp->iif = skb->dev->ifindex;
	skb->dev = NULL;
	qp->stamp = skb->stamp;//更新ipq的时间戳为最新收到的这个skb的时间戳
	qp->meat += skb->len;
	//skb->truesize为skb中所有缓存区占用的总大小
	atomic_add(skb->truesize, &ip_frag_mem);//增加分片子系统使用的内存量
	if (offset == 0)
		qp->last_in |= FIRST_IN;

	write_lock(&ipfrag_lock);
	list_move_tail(&qp->lru_list, &ipq_lru_list);
	write_unlock(&ipfrag_lock);

	return;

err:
	kfree_skb(skb);
}

目录
相关文章
|
3月前
|
数据采集 算法 数据挖掘
模块化控制协议(MCP)在网络中增强智能体执行效率的研究
随着Web3技术的迅速发展,去中心化应用和智能体在各种领域的应用逐渐增多。MCP(Modularized Control Protocol,模块化控制协议)作为一种增强智能体执行能力的关键技术,为Web3场景中的智能体提供了更强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本文将探讨如何利用MCP技术提升智能体在Web3场景中的执行能力,并通过实例代码展示其实现路径。
314 22
|
7天前
|
网络协议 Linux 虚拟化
配置VM网络:如何设定静态IP以访问主机IP和互联网
以上就是设定虚拟机网络和静态IP地址的基本步骤。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步骤可能会因为虚拟机软件、操作系统以及网络环境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在进行设定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92 10
|
28天前
|
监控 负载均衡 安全
WebSocket网络编程深度实践:从协议原理到生产级应用
蒋星熠Jaxonic,技术宇宙中的星际旅人,以代码为舟、算法为帆,探索实时通信的无限可能。本文深入解析WebSocket协议原理、工程实践与架构设计,涵盖握手机制、心跳保活、集群部署、安全防护等核心内容,结合代码示例与架构图,助你构建稳定高效的实时应用,在二进制星河中谱写极客诗篇。
WebSocket网络编程深度实践:从协议原理到生产级应用
|
1月前
|
运维 架构师 安全
二层协议透明传输:让跨域二层协议“无感穿越”多服务商网络
简介:本文详解二层协议透明传输技术,适用于企业网工、运营商及架构师,解决LLDP/LACP/BPDU跨运营商传输难题,实现端到端协议透传,提升网络韧性与运维效率。
|
3月前
|
监控 安全 Go
使用Go语言构建网络IP层安全防护
在Go语言中构建网络IP层安全防护是一项需求明确的任务,考虑到高性能、并发和跨平台的优势,Go是构建此类安全系统的合适选择。通过紧密遵循上述步骤并结合最佳实践,可以构建一个强大的网络防护系统,以保障数字环境的安全完整。
110 12
|
5月前
|
安全 网络协议 Linux
Linux网络应用层协议展示:HTTP与HTTPS
此外,必须注意,从HTTP迁移到HTTPS是一项重要且必要的任务,因为这不仅关乎用户信息的安全,也有利于你的网站评级和粉丝的信心。在网络世界中,信息的安全就是一切,选择HTTPS,让您的网站更加安全,使您的用户满意,也使您感到满意。
169 18
|
4月前
|
监控 安全 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新姿势:多IP配置的五大好处
服务器配置多IP地址,既能提升网络速度与安全性,又能实现多站点托管和故障转移。本文详解多IP的五大妙用、配置方法及进阶技巧。从理论到实践,合理规划IP资源,让服务器性能跃升新高度。
155 2
|
10月前
|
SQL 安全 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与信息安全:知识分享####
【10月更文挑战第21天】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快速发展,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已成为个人和企业不可忽视的关键问题。本文将探讨网络安全漏洞、加密技术以及安全意识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帮助读者提高自身的网络安全防护能力。 ####
239 17
|
10月前
|
SQL 安全 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与信息安全:关于网络安全漏洞、加密技术、安全意识等方面的知识分享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本文将从网络安全漏洞、加密技术和安全意识三个方面进行探讨,旨在提高读者对网络安全的认识和防范能力。通过分析常见的网络安全漏洞,介绍加密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以及强调安全意识的重要性,帮助读者更好地保护自己的网络信息安全。
196 10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