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奖过来人分享电赛经验(一)

简介: 目录 前言 备战期 比赛期 睡眠 选题与审题 第一天 硬件 软件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封闭测试 后记 前言 不是只有获得国奖才有资格分享经验,但是加上这种标签可能会吸引更多人来交流。

目录

前言

不是只有获得国奖才有资格分享经验,但是加上这种标签可能会吸引更多人来交流。
四天三夜的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掺杂着很多汗水与泪水,蕴含着很多技术与缘分。
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虚”的经验。

备战期

  • 比赛前,大家至少模拟过两道题熟手,做过很多题,按传统分类,要有强项类(1个,如控制)与备选类(1-2个,如模拟、仪器)。
  • 软硬件按需分类,比如UI程序,控制算法程序,锁相放大器,信号发生器,电机驱动等。
  • 统一代码风格,统一硬件偏好。
  • 报告有自己熟悉的模板,可快速套入。
  • 器件清单出来,可以适当猜题。若觉得把握很大,直接做;若不确定,可做几个觉得会用到的模块。

比赛期

睡眠

虽说都知道睡眠时间前多后少,但是我建议:

  • 最后一个(第三天)晚上也不能通宵。做电赛不像去网吧或者KTV,睡一个小时起来感觉浑身乏力。电赛期间,经过前两天睡眠的慢慢减少,你会习惯并获益于短暂的睡眠。躺两个小时起来都会精神百倍去调参、改bug。PS:一定不要睡地板,要买折叠床或者睡垫,如果开空调要带被子,要睡得舒服。:)
  • 任何时候都要保证至少一个队员清醒。1是持续工作,可以提醒刚睡醒的队友目前是什么情况,快速进入姿态,2是看好物品,防止别人路过无意损害,3是时刻接收最新消息。

选题与审题

  • 选题要把强项和备选的题都打印出来(或者有触摸屏的电脑或pad),要画重点,要各抒己见,特别是分析题目背后的用意,及精确度是否容易实现。
  • 我不同意同时试两个题,即使你很强,电赛会遇到的意外多的是,迟一点确定题目无所谓,但是只要确定了,即使有队友有情绪不想做,一定要花时间开导,一定要团结一心,全力以赴,等比赛结束再吵再吐槽。
  • 最后第三天晚上也不能通宵。做电赛不像去网吧或者KTV,睡一个小时起来感觉浑身乏力。电赛期间,经过前两天睡眠的慢慢减少,你会习惯并获益于短暂的睡眠。躺两个小时起来都会精神百倍去调参、改bug。PS:一定不要睡地板,要买折叠床或者睡垫,如果开空调要带被子,要睡得舒服。:)
  • 任何时候都要保证至少一个队员清醒。1是持续工作,可以提醒刚睡醒的队友目前是什么情况,快速进入姿态,2是看好物品,防止别人路过无意损害,3是时刻接收最新消息。

第一天

(假定是2软1硬) :)

硬件

都知道硬件第一天最忙,但是不能太急,有时做控制题、仪器题,还要做木匠、铁匠,做架子,做轴、杆等。而这些X因素也是很关键的,机械搭得好,算法轻松十倍。若任务艰巨,必须要有一名软件队友协助。最好是负责控制或略懂硬件的协助。

软件

  • 看论文,看网帖,罗列、选用算法及程序模块。
  • 编写必要的程序,把要用的模块集合到一个工程,作为起码能实现基本功能的程序。
  • 根据硬件队友需求,最多一人帮忙做机械、焊板子。
  • 确保2个软件队友(甚至硬件队友)都知道程序的框架,知道哪个模块在哪个文件,大概知道改哪(这个赛前一个星期就能磨合),确保能单人调试。

第二天

此时一定要把机械搭好,不一定是最终版本,但是第二天软件的必须要上场调试了。硬件根据需要再设计与焊接。先做出能满足基本要求的一套。在跟2个软件沟通的过程中连好,先三人一起调试。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 无任何效果:三人一起检查软硬件。
  • 有一点效果:一软一硬检查,一软继续想算法
  • 基础要求能实现,但精度不够:1-2软调试,硬件去准备备用及发挥部分模块。要注意同时把调试问题及经验记下为QA_List or Bug_List or whatever:),最后一天脑子不好使的时候能快速排查。

第三天

硬件继续协助调试及准备模块。软件开始调算法。调试应对同第一天,同时今天必须开始写报告和做UI。

  • 报告不一定就是指定一个人做,当时我们组本来是硬件写,后来变成两个软件写。所以都要准备一些报告技巧。这些技巧老师和学长肯定都告诉过你,就不提了。
  • 验收时评委不会参与操作,他们让你实现什么功能,你们就通过按键等操作。效果要直观,如:纸上画坐标等来明显地区分精确度等。
  • UI要方便你我他:自己要知道目前是运行在什么状态,同时屏幕最好选用大屏,用大字,方便资深评委观察及评分,屏幕显示不用华丽,整洁清晰为上。

第四天

  • 硬件应在上半天完成所有硬件相关的工作,协助调参。软件框架不再改。任何软硬件大改动都要一起商榷,最后一天最容易冲动,要克制。
  • 即使突然出现大问题,也不要沮丧放弃或者瞎改。按部就班检查,这时候就体现硬件备用模块及Bug_List的作用了。
  • 继续完善报告和UI。
  • 最后一小时,不改软硬件,小心封箱,记得带齐要用或备用的模块。

封闭测试

  • 一般是模拟题,五个要求。
  • 大概决定能进国赛后,软件就要恶补硬件知识。最想强调的一点就是,求稳。我们当时做出四个要求,波形基本都很完美,结果最后40分钟还想做最后一个要求,结果烧了,只剩两个要求能达到,而且波形不好。其实当时都感觉稳了,不用再做了,只要停下来理性讨论一下,就会达成共识。但是我们被胜利冲昏头脑,强行前进,结果封闭测试只能算及格,只能以赛题省第一出线的情况下收获国二(同赛题我们省三国一)。

后记

国赛已过半年,当初的许多经验与情怀,难以一次过复现,只能慢慢补充。欢迎分享,欢迎交流!

目录
相关文章
|
5月前
|
人工智能 架构师 NoSQL
24岁程序媛,二战考研失利、三无人员 ==> 最佳新人、优秀个人,讲讲我的技术成长之路
能力、格局、谋略、远见、耐心。灵魂的欲望是命运的先知,希望永远自信、洒脱、松弛、明媚、张扬;追随自己的内心、以喜欢的方式、往正确的方向前行,永远在路上,我甘之如饴! 持续精进Java领域相关技术,包括微服务、高并发、高可用、分布式、集群等等;希望能接触到更多更大的优质项目,逐渐成长为一名具备全栈思维的架构师,既能深入理解底层技术,又能把控全局架构;抽时间了解学习Go语言、人工智能、大模型等领域。 在探索中明晰后续的发展方向,形成自己的一套体系,成为主管、管理层乃至更高,不希望自己的上限只是程序员。
|
3月前
|
前端开发 JavaScript UED
不可思议!前端小白如何靠这些技巧逆袭,成为团队中的闪耀之星?
前端开发对初学者来说充满挑战,但通过正确的方法和技巧,你可以从新手蜕变为高手。本文分享前端小白逆袭的秘诀,包括夯实HTML、CSS与JavaScript基础,掌握前端框架与库,提升性能优化技巧,以及持续学习与分享。示例代码展示了简单的HTML+CSS+JavaScript页面和Vue组件,帮助你逐步进阶。
45 4
|
9月前
|
Java 关系型数据库 MySQL
八年多开发经验分享:历经各种跳槽、裁员后一步步走上了人生巅峰
从接触开发至今已有8年多,从实习到带团队,也算总结出了一部分经验!
|
项目管理
PMP备考之路 - 敏捷实践第一讲(引论)
PMP备考之路 - 敏捷实践第一讲(引论)
56 0
|
运维 算法 架构师
又爆新作!阿里甩出架构师进阶必备神仙笔记,底层知识全梳理
据有关数据表明,目前Java程序员这个群体的数量不减反增,行业内的竞争也是越来越严重。在同一时间入行的人,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差距就会显示出来。其实出现这样的原因大多数都是因为学习的方向出了问题。大多数人学Java刚开始只是为了快速就业,但是在工作了之后却没有一个好的学习路线,那些其实很重要的东西只是因为工作上用不到从而忽略掉了,慢慢的才发现自己与别人之间已经存在很大差距了!
|
弹性计算 Kubernetes 架构师
985毕业,工作3年,分享从阿里辞职到了国企的一路辛酸和经验
楼主本硕985,毕业的时候去了杭州某互联网大厂,后来又跳槽去了北京某互联网大厂。简单的谈一下互联网的感受吧,工作压力大,节奏快,但是从技术上确实得到了成长,尤其是当你维护与大促相关的系统的时候。记得在北京的时候,作为系统负责人,那个系统docker就800个,那个系统的并发量在全国来说肯定是top级别的。通过维护大促系统,排查跳点,不断地优化系统的框架,优化JVM,所带来的技术提升是质的飞跃。
|
测试技术 C++ 芯片
崮德好文连载 - 8个影响我职业生涯的重要技能
们的教育方式,注定了大部分人都是解决问题的高手,每次考试,我们的目标就是拿100分,从ABCD中选择中选择正确的答案,反而很少有人想,我们为什么要学这些知识,这些知识未来有什么用?或者想想这个数学公式是怎么来?有没有更简洁的表达方式呢?有没有其他没有发现的更好的解决方案呢?或者怎么提高学习效率?怎么让自己既学的好,又学的轻松呢?在我整个学生生涯,我的脑子里整天充满了这些问题,我觉得就是这样的思考习惯,让我成为一个善于提出问题的“好”学生。
崮德好文连载 - 8个影响我职业生涯的重要技能
|
弹性计算 前端开发 Linux
一名大四学生初入阿里云的心得体会
首先得感谢阿里云的飞天加速计划,让本人能够免费领取并使用阿里云的云服务器ECS。
35岁的工程师何去何从,请大大们多多给予帮助
35岁的工程师何去何从,请大大们多多给予帮助 https://bbs.csdn.net/topics/392185987?page=2 本文地址:https://www.
98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