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16日,星期五,中国股票市场波动剧烈,光大证券紧急停牌。
摘录事后公告中的一段描述如下:
经初步核查,本次事件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策略投资部使用的套利策略系统出现了问题,该系统包含订单生成系统和订单执行系统两个部分。核查中发现,订单执行系统针对高频交易在市价委托时,对可用资金额度未能进行有效校验控制,而订单生成系统存在的缺陷,会导致特定情况下生成预期外的订单。由于订单生成系统存在的缺陷,导致在 11 时 05 分 08 秒之后的 2 秒内,瞬间生成 26082 笔预期外的市价委托订单;由于订单执行系统存在的缺陷,上述预期外的巨量市价委托订单被直接发送至交易所。
股票中的“乌龙指”是指股票交易员、操盘手、股民等在交易的时候,不小心敲错了价格、数量、买卖方向等事件的统称。光大证券本次事件归类于“乌龙指”很形象,只不过主角不是“人”而是“程序”。计划额度8000万人民币,实际成交72.7亿人民币,致使许多股票瞬间涨停后回落,大盘当日震幅6.59%。回顾26年前,1987年美国股市暴跌的也被认为是“程序”触发。从解决问题的角度看,“乌龙指”并不是一个好的思路,它将系统的重担压在了人的身上。而人性中不可避免的一条就是犯错,从维纳斯雕像的故事中我们可以获得更多的启示。程序是机器指令的集合,从风险控制的角度来看,机器相对于人的最大优势就是“纪律”,因而程序可以用来弥补人性之不足。经过以上分析,我认为光大证券对人的风险控制是有的,但是对程序的风险控制做得还不够。无独有偶,雪上加霜。8月19日上午,光大证券再出乌龙,超低价卖出1000万元10年期国债,再次印证了人性的弱点--犯错。
技术上校验错误的办法很多,例如录入N遍(N>=2),或者N个人独立录入(N>=2),数据一致了再下单。控制程序风险会复杂一些,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在控制程序风险时,应考虑人的因素,不同的人使用同一程序的风险是不同的。(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本文转自 hexiaini235 51CTO博客,原文链接:http://blog.51cto.com/idata/1276261,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