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IT图书中存在两种怪象,一是许多书在推出时就列出了一大串媒体或者专家,甚至是读者的书评,或者说是推荐语。二是有许多书还在预订,或者刚在书店上架,就有大量的读者说这本书好,或者坏。
说实话,这件事以前确实一直想不明白,书都还没有上市,这些人是怎么看到这整本书,然后给出书评的。因为我知道,书稿是有版权的,如果在出版前,作者或者出版社以电子版的方式发给这些媒体、专家或者读者来看,然后做书评的话,显然是行不通的,因为这样做的风险太大了,很难保证书稿不被非法使用。而且发的电子副本还那么多,相信没有哪个作者敢拿自己辛苦编写的图书这样来发的,也相信没有哪家出版社敢冒这个风险的。也许有人会说,出版社,或者作者会跟这些媒体、专家、读者签一份保密协议,这样不就可以了?但事实上,有谁还会为这样一个纯属帮忙性质,并没有多大实惠的推荐活动来签这样一份很难控制的保密协议?相信出版社和作者都不会这么做,否则就不可能得到他们的书评和推荐。
那么这些媒体、专家和读者是如何做书评的呢?其实很简单,主要是靠关系,拉一些朋友、熟人作一下广告,然后有的会回以一些报酬。普通的读者可能是赠送一本书,重量级的媒体、专家可能还会有其它回报。还有一种情况,那就是纯粹虚构,自己写上书评、推荐语,然后打上某某虚拟的公司老总,CIO、CTO什么的。大家一看,还像个样,一大串老总。
至于在网上书店中所发的那些书评,则一般也都是没有针对性的,写这些图书的作者一般是有培训、教学背景的。有的是图书作者依靠自己生源的优势,拉一大帮学生在上面发书评;而有些确实是因为作者的教学水平比较高,得到了许多学生的认可,所以学生们在得知自己的老师出书了,自发在网上发帖。但他们同样是没有真正看过书的。要知道,现在一般来说,IT图书网上书店是最早到货的,特别是著名的网上书店。而从图书上架到达读者手里至少也要2天时间,再加上自己至少对书的主要内容通看一遍无,又需要好几天时间。所以,凡是在图书预订,或者图书上架一个星期内所发的评论,可以说都不具有可信性,无论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
无论是以上哪种情形,笔者认为都不具有可信性,读者在选购图书时一定要慎重参考。因为事实上他们都没真正有看到过书中内容的,无论对书说,还是坏,都不具有参考价值。我就看到一些书籍列出的媒体、专家(有的是非常重量级的,如跨国巨头领导)书评一大串,结果许多读者跟着购买,结果又有一大批读者大呼上当。
其实这与其他商品(特别是医疗系统)的名人广告没什么区别,就是一种纯商业炒作。笔者曾经在出版一些书前,出版社也征询了我的意见,问要不要也搞一些媒体、专家书评,助一下势。一开始笔者也认为可以这么做,毕竟是时代所需嘛。也的确想过自己联系一些名人、名媒,或者请出版社出面邀请(很容易做到的)。但是经过笔者再三考虑,最终放弃了,因为笔者觉得这样太假了,与我个人的性格格格不入。这样做后,即使真的卖得不错,自己心里也会觉得这不是自己的功劳,而是靠“名人”捧出来的。这样说实话,我就是花再多心思,写再多的书,也丝毫没有成就感。所以我的书可以说没有一本进行了这样的炒作,全凭读者自己来评判断,好评也好,坏评也罢。只要是读者真正看了这本书,而且是客观的评论,而不是纯人身攻击方式的,我都乐意接受。毕竟人无完人,书也没有完书嘛。只要是正面声音高过反面声音我就满足了,比起纯靠名人广告炒出来的正面声音听起来更舒服,心里也更踏实。相信也更能得到读者的理解和支持。这或许是这么多年来,尽管没有靠这样的“名人”、“名家”炒作,笔者的书仍能在整个网络图书领域取得较好的成绩,我感到比较满意了,一切虚的都不是那么重要。就像每个人都有缺点一样,我的每本书肯定都有这样或者那样的不足,不可能得到读者百分百有认可,只要能得到大多数读者的支持和认可,就足矣。听到一些反面声音或许对我后续图书写作更有利,只要是中肯的我都愿意接受。欢迎每一位真正看过我的对应图书的读者给我的书做出客观评论,无论是正面、还是反面的,只要是“和谐”的声音听着都舒服。
最终的结论就是:凡是在书正式上市后一个星期内所做的书评,无论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都不具有可信性,要慎重参考。另外,还有就是在一个较短的时间段(如一天,或者几个小时内)内突然有大量的书评同时上的,一般也是不可信的。对于那些媒体和专家书评则更要慎重了,因为他们一般来说根本就没有看过相应的书的。
本文转自王达博客51CTO博客,原文链接http://blog.51cto.com/winda/190189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原作者
茶乡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