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解EIGRP DUAL网络收敛原理

简介:

以下内容摘自正在全面热销的最新网络设备图书“豪华四件套”之一《Cisco路由器配置与管理完全手册》(第二版(其余三本分别是:《Cisco交换机配置与管理完全手册》(第二版《H3C交换机配置与管理完全手册》(第二版 和《H3C路由器配置与管理完全手册》(第二版 )。目前在京东网、当当网、卓越网、互动出版网等书店全面热销中,购买该套装将直减30元http://book.dangdang.com/20130730_aifehttp://item.jd.com/11299332.html

EIGRP是一个平衡混合型路由协议,既有像RIP那样的距离矢量路由协议的特点:有路由跳数的限制,路由信息依靠邻居路由器通告,遵守路由水平分割和反向毒化水平分割规则,路由自动汇总;又有像OSPF那样的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的特点:当路由信息发生变化时,采用增量更新的方式,保留对网络拓扑信息、同时采用距离矢量和链路状态两种算法来计算路由开销。同时,该协议又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支持非对等开销路由上的负载均衡,采用DUAL算法在确保无路由环路的前提下,收敛迅速。因而适用于中大型网络。但前面提到的IGRP是是距离矢量路由协议。

EIGRP采用的是DUAL(Diffusing Update Algorithm,扩散更新算法)。这个算法可以确保在极短时间内无环路计算出路由结果,并且允许所有与拓扑改变相关的设备在同一时间进行同步更新。不受拓扑结构改变的路由器不会进行重新计算。这种收敛效率要远比其他已存的路由协议要高。


11.1.6 DUAL算法网络收敛原理解析示例二

本节再以一个稍微复杂的EIGRP网络收敛为例介绍UDAL的工作原理。本示例拓扑结构如图11-8的左图所示,其中Router C、Router D和Router E是当前处于收敛状态时的拓扑表。

144313610.jpg

图11-8 DUAL网络收敛原理解析示例二拓扑结构及拓扑表

从图中的拓扑表中可以看出,Router C、Router D和Router E这三台路由器至少有一个通告度量(AD)小于它们自己的有限距离(FD)的有效路由到达Router A所连接的网络(a)。其中标注为“Successor”的为当前Successor,标注为“fs”为可行后续。从中可以看出,这三台路由器中仅Router C有一个备份用的FS,即Router D,其它两个路由器均只有一个正在使用的Successor,如图11-9所示。

144334500.jpg

图11-9 收敛状态时的三台路由器上到达目的网络的Successor和FS

此时,Router C标识通过Router B的路由作为当前使用的路由,因为这条路由的AD=1,小于Router C上到达网络(a)的FD值3。Router C同时也标识通过Router D的路由作为备份使用的FS路由,因为这条路由的AD=2,小于Router C上到达网络(a)的FD值3。但是通过Router E的路由不能作为FS路由,因为这条路由的AD=3,与Router C上到达网络(a)的FD值3相等,不符合成为FS的条件。

Router D标识通过Router B的路由作为当前使用的路由,因为这条路由的AD=1,小于Router D上到达网络(a)的FD值2。但在Router D中,通过Router C的路由也不能作为FS路由,因为这条路由的AD=3,大于Router D上到达网络(a)的FD值2,不符合成为FS的条件。

Router E标识通过Router D的路由作为当前使用的路由,因为这条路由的AD=2,小于Router E上到达网络(a)的FD值3。但在Router E中,通过Router C的路由也不能作为FS路由,因为这条路由的AD=3,等于Router E上到达网络(a)的FD值3,不符合成为FS的条件。

现假设Router D与Router B之间的链路断了。从前面的Router D拓扑表可以知道,它原来只有Router B这一个Successor,没有其它FS,所以Router D需要使用DUAL计算新的路由到达网络(a)。同时从拓扑表中删除通过Router B到达网络(a)的拓扑表项,如图11-10所示。

144351977.jpg

图11-10 断开Router D与Router B之间的链后,Router D删除通过Router B的拓扑表项

此时Router D因为没有可到达网络(a)的可行路径了,所以成为活跃状态(Active),开始向它的其它两个邻居路由器Router C和Router E发送查询包,声明自己没有到达网络(a)的FS了,问它们是否有可替代的路径。当Router E收到这个来自同时为自己的Successor的Router D的查询包后,从自己的拓扑表中删除通过Router D到达网络(a)所对应的拓扑表项。如图11-11所示。

10659021_1379810303CBb6.jpg

图11-11 Router D成为活跃状态,Router E删除通过Router D的拓扑表项

因为此时Router E已再也没有其它路径到达网络(a)了,所以Router E也转换为活跃状态。而当Router C收来这个来自为自己FS的Router D的查询包后,从自己的拓扑表中删除通过Router D到达网络(a)所对应的拓扑表项。但是它不会转换为活跃状态,因为它此时仍有SuccessorRouter B可以到达网络(a)。然后,Router C对Router D的查询进行响应,告诉Router D它还有一条有效的路径到达网络(a)。但此时Router E也为活跃状态了,所以它在收到来自Router D的查询包后仅转发到Router C,询问是否有替代路径到达网络(a)。如图11-12所示。

10659021_13798103151vzg.jpg

图11-12 Router E成为活跃状态,Router C删除通过Router D的拓扑表项

Router D在收到Router C发来的应答包后,在自己的拓扑表中添加Router C的拓扑表项,同时标识Router C为Successor。与此同时,Router C会对Router E发来的查询包进行响应,同样告诉它有一条路径可以达到网络(a)。这样Router E也会把Router C作为Successor,并向Router D应答,此时的从原来的3改变成了4。如图11-13所示。

10659021_1379810328f0S0.jpg

图11-13 Router D添加通过Router C和Router E的拓扑表项,Router E添加通过Router C的拓扑表项

当Router D收到Router E发来的应答后(一直要等到收到所有邻居路由器发来的应答),更新拓扑表。此时它有两条可行的路径到达网络(a),一条是以Router C为当前Successor的路径,另一条是以Router E为FS的备用路径。此时的从原来的2改变成了5。如图11-14所示。

10659021_1379810365C3RR.jpg

图11-14 网络重新收敛后的拓扑结构和拓扑表

本文转自王达博客51CTO博客,原文链接http://blog.51cto.com/winda/1299912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原作者

茶乡浪子
相关文章
|
3月前
|
网络协议 安全 5G
网络与通信原理
【10月更文挑战第14天】网络与通信原理涉及众多方面的知识,从信号处理到网络协议,从有线通信到无线通信,从差错控制到通信安全等。深入理解这些原理对于设计、构建和维护各种通信系统至关重要。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与通信原理也在不断演进和完善,为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更多的便利和创新。
85 3
|
9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PyTorch
深度强化学习中SAC算法:数学原理、网络架构及其PyTorch实现
软演员-评论家算法(Soft Actor-Critic, SAC)是深度强化学习领域的重要进展,基于最大熵框架优化策略,在探索与利用之间实现动态平衡。SAC通过双Q网络设计和自适应温度参数,提升了训练稳定性和样本效率。本文详细解析了SAC的数学原理、网络架构及PyTorch实现,涵盖演员网络的动作采样与对数概率计算、评论家网络的Q值估计及其损失函数,并介绍了完整的SAC智能体实现流程。SAC在连续动作空间中表现出色,具有高样本效率和稳定的训练过程,适合实际应用场景。
40 7
深度强化学习中SAC算法:数学原理、网络架构及其PyTorch实现
|
18天前
|
前端开发 网络协议 安全
【网络原理】——HTTP协议、fiddler抓包
HTTP超文本传输,HTML,fiddler抓包,URL,urlencode,HTTP首行方法,GET方法,POST方法
|
18天前
|
域名解析 网络协议 关系型数据库
【网络原理】——带你认识IP~(长文~实在不知道取啥标题了)
IP协议详解,IP协议管理地址(NAT机制),IP地址分类、组成、特殊IP地址,MAC地址,数据帧格式,DNS域名解析系统
|
18天前
|
存储 JSON 缓存
【网络原理】——HTTP请求头中的属性
HTTP请求头,HOST、Content-Agent、Content-Type、User-Agent、Referer、Cookie。
|
18天前
|
安全 算法 网络协议
【网络原理】——图解HTTPS如何加密(通俗简单易懂)
HTTPS加密过程,明文,密文,密钥,对称加密,非对称加密,公钥和私钥,证书加密
|
18天前
|
XML JSON 网络协议
【网络原理】——拥塞控制,延时/捎带应答,面向字节流,异常情况
拥塞控制,延时应答,捎带应答,面向字节流(粘包问题),异常情况(心跳包)
|
20天前
|
网络协议 安全 网络安全
探索网络模型与协议:从OSI到HTTPs的原理解析
OSI七层网络模型和TCP/IP四层模型是理解和设计计算机网络的框架。OSI模型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而TCP/IP模型则简化为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 HTTPS协议基于HTTP并通过TLS/SSL加密数据,确保安全传输。其连接过程涉及TCP三次握手、SSL证书验证、对称密钥交换等步骤,以保障通信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数字信封技术使用非对称加密和数字证书确保数据的机密性和身份认证。 浏览器通过Https访问网站的过程包括输入网址、DNS解析、建立TCP连接、发送HTTPS请求、接收响应、验证证书和解析网页内容等步骤,确保用户与服务器之间的安全通信。
80 1
|
18天前
|
网络协议 算法 Java
【JavaEE】——初始网络原理
局域网,广域网,局域网连接方式,交换机,集线器,路由器,网络通信,五元组(源IP,源端口,目的IP,目的端口,协议),协议分层,TCP/IP五层网络协议,封装和分用,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封装和分用
|
2月前
|
运维 物联网 网络虚拟化
网络功能虚拟化(NFV):定义、原理及应用前景
网络功能虚拟化(NFV):定义、原理及应用前景
147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