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外行一样思考,像专家一样实践》

简介:

这本书是在看《暗时间》时收集到的,书的副标题是科研成功之道,自己是个信息工作者,也号称科研工作者,虽然经常忙着一些杂活,没有时间认真思考和做实验。但从中找点立项、研究、演讲、总结的经验也是有益的。这本书的目录比较有特点,竟然占了12页,基本上看了目录也能了解了书的主要思想和内容。

 

第一章 像外行一样思考,像专家一样实践

专家由于他受固有思想影响太深,经常不容易跳出思维定式,也会说出傻话来。以前的IBM总裁发表过那句著名错误预言“世界上只需要五台计算机就够了”。从我们普通人来说,专家的话也不可全信。

研究与考试不一样,研究是不可能简简单单成功的。做研究的时候,并不知道研究的问题有没有价值,也不知道问题的本身有没有答案。

《2001年宇宙之旅》的原作者曾写过三条很有趣的技术法则:(1)科学工作者声明某件事情是可行的时候,基本上他不会错。但当他说不可能的时候,他很可能错了。(2)发现极限在哪里的唯一方法就是超越极限,尝试向稍微超越这个极限的领域迈进、冒险。(3)无论是哪种技术,只要它是非常先进的,那看起来都跟魔术没什么区别。

锤炼构想的方法就是跟他人交流,在交谈中验证是不是一个有价值的想法,获取相关知识,修正不完备的地方。

把构想与别人交流想法,不怕被别人盗用。(1)如果对方已经知道,没什么损失。(2)对方不知道,但也不感兴趣,也没损失。(3)对方还不知道,但根据你的想法会领先一步取得成果,这个应该对自己有损失。但对方能研究出来,也就说明了他的实力本来就已经具备,有没有你的想法都只是早晚的事。

 

第二章 计算机向人类发出挑战----问题的解决能力与教育

在波利亚的书《归纳与类比》中讲了一个“逻辑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工程学家”的故事:

逻辑学家是最注重严密的人,所以他们很难容忍数学家在严密性上的麻痹大意。逻辑学家责备数学家说:“数学家在研究0到100之间的整数的时候发现,每找到一个整数就比100小。于是就下结论说所有的整数都比100小,还跃跃欲试要证明这个傻瓜定理。” 
数学家说:“可能吧,但物理学家更过分。他坚信60能被所有的数整除。他的理论是,自然数的开始几个1、2、3、4、5、6都能整除60,然后用他的话说就是‘任取一些数字’10、12、15、20、30都能整除60。所以实验证据充足,60可以被所有的数整除。” 
物理学家又说话了:“嗯,但是请大家看看工程学家。他说所有的奇数都是素数。第一个奇数1是质数,这倒无可非议,接下来3、5、7也没错都是质数。接着到9了,嗯,这个9啊,怎么看都不是质数,但工程学家说‘暂且搁置下来’继续实验。11、13也都是素数,那9‘一定是测算时的误差’。便下结论说所有的奇数都是素数。”

这则故事说明了根据一些特殊事例归纳得出一般性结论时要注意严谨,不能乱用事例。

记忆力与思考能力并不是一对互相对立的概念。思考能力强的人在脑中记忆了大量素材,遇到相似的问题时,可以迅速联想到类似的解决方案。如果以前没有看过,没有进行理解性的记忆,遇到问题时还是一点线索也没有。所以要小心下面的有害思想:”人类的记忆力根本赶不上计算机。记忆的任务就全交给计算机吧,人类只要磨炼自己的思考能力就行了。这才是最有效率的方法“。

一般来说,沉默是得不到别人认同的。只有把自己好的想法或成果通过演讲或者读物向世人传达才能得到理解和肯定。这些都是研究活动的一个环节。

 

第三章 表达“自己的想法”,说服别人实践!国际化时代的讲演、会话、写作能力

在演讲的时候,听众最感兴趣的是开始的部分。

可以试试“倒过来用PPT”。强调的是Best First的思想,如果只可以使用一张幻灯片,应该用哪个?如果只可以用二张呢?三张呢?

演讲时,要先讲五六分听众明白的内容,再加上四五分不懂的内容。全讲听众听懂的内容,他会认为你没水平,全讲他不懂的,他就会没有任何共鸣。

在国外要看着对方的眼睛说话

提高外语发音的秘诀就是经常快速、大声地进行说话练习。这点与李阳英语的思路差不多。

可以试试边打扫房间边听英语

论文的写作与推理小说有相似之处:悬念感、惊奇感、满足感、参与感。重要的是如何巧妙地让读者了解其中逐步导向结果的关键想法。

开题报告跟论文有一个最大的不同点就是”给这项研究提供经费!而且经费要给我!“

研究领域的选择:(1)新领域的研究;(2)临界领域的研究;(3)研究的领域很狭窄并且只有自己才能做的那种研究。

给人讲的PPT不能做成一眼就全看懂的,要尽量做得让别人感觉到仅仅有那些内容还是不能完全理解的。这样有利于在演讲的时候抓住听众的注意力。

 

第四章 寻求决断与明示的速度:关于日本与世界、自己与他人的思考

不要犹豫不决。如果决定失误还有改正的机会,但如果什么都不决定,就根本无法前进。

911事件发生时,电话等通信手段均有一段时间完全中断,但互联网从始至终是可以用的。虽然有时速度比较慢,但它却是唯一保持了基本功能正常使用的通信手段。

今后组织里最重要的是拥有自己意见的人才,另外,还必须做到能够很好地倾听别人的意见。对于在会议中没有任何意见的人,给他最好的建议就是”下次会议最好不要再出席了“。所以参加会议的时候只要有机会发言还是要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文章中说美国的领导在任职期间,总是希望给自己贴上“是我做的”,“我开始的”这样的标签。中国更是这样。

一旦确定了想法,真正要做的话,就不能妥协了,就要像专家一样缜密、彻底地进行调查和研究。

本文转自申龙斌的程序人生博客园博文,原文链接:http://www.cnblogs.com/speeding/p/3443975.html,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原作者

http://www.cnblogs.com/speeding/ 

相关文章
|
3月前
|
算法 安全 小程序
编程之旅:从小白到专家的蜕变之路
【9月更文挑战第8天】本文是一篇个人技术成长历程的分享,通过作者的亲身经历,展示了一个编程新手如何逐步成长为一名技术专家。文章不仅包含了编程学习的心得体会,还探讨了持续学习、实践和社区参与对于技术提升的重要性。适合所有对编程感兴趣的读者,尤其是那些正在寻找学习路线和动力的初学者。
61 7
|
4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算法
技术成长之路:从新手到专家的心路历程
【8月更文挑战第9天】在技术的世界里,每个人都是从零开始。本文将通过个人经历,探讨如何在技术的海洋中不断学习和成长,最终成为领域内的专家。我们将一起回顾那些挑战与成就,以及它们如何塑造了一个技术人员的职业轨迹。
|
开发框架 Java .NET
工作这么多年了,我为什么还在考证
毕业以来参加工作后,一直以来认为考证没有啥用处。一方面,因为找工作太过顺利,那会儿找工作也没有看到别人拿什么证去找工作,也没有看到那家公司的招聘广告上写需要什么什么证书。另一方面,由于才从学校出来对于学习考试有种天然的排斥。想想这么多年以来一直都是在学习考试。好不容易毕业了那还不好好放松一下。现在回想起来真是too young,too simple!
245 1
|
监控 架构师 程序员
阿里技术专家撰写程序员“不迷茫”职业路指南,切中痛点规划未来
我一直都是一个“笨孩子”,但我不以笨为耻。小学三年级时要写一篇关于柑橘树的作文,那时自己肚子没货、下笔万难,父亲知道后教了我两招:是从 整体到局部观察事物;二是阅读,看看别人是怎样写的。
《阿里云总监课第五期第六节:研发挑战 - 研发过程中挑战》电子版地址
阿里云总监课第五期第六节:研发挑战 - 研发过程中挑战
74 0
《阿里云总监课第五期第六节:研发挑战 - 研发过程中挑战》电子版地址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算法框架/工具
机器学习应用行业浮躁、产品差?身为工程师的你是否想转行
十几个小时前,一位机器学习工程师在 reddit 上发帖求助:ML 领域浮躁、门槛低、产品差,无法专心做东西,该不该换个领域?帖子一经发布,立刻引起了大量讨论。
144 0
机器学习应用行业浮躁、产品差?身为工程师的你是否想转行
|
前端开发 JavaScript 算法
从文科生到前端专家 - 在转行时我想过的问题
我是繁易,一名从文科转行的前端工程师,希望能为和我一样,对编程感兴趣/犹豫转行/正在转行的同学们提供一点经验分享。
301 0
从文科生到前端专家 - 在转行时我想过的问题
|
SQL 数据采集 算法
一年级阿里算法工程师的工作总结
一年级阿里算法工程师的工作总结
229 0
|
监控 安全 Cloud Native
阿里产品专家:高情商的技术人,如何做沟通?
不愿沟通是固执,不会沟通是傻瓜,不敢沟通是奴隶。——德拉蒙德
阿里产品专家:高情商的技术人,如何做沟通?
|
云安全 安全 网络安全
【互联网安全知多少】阿里安全专家带你深入背后的技术
安全事件层出不穷,且触目惊心,目前国内黑产市场规模超过1000亿,在巨大的利益刺激下,互联网企业的业务和数据也面临着高风险。 安全事件背后,究竟是什么技术在驱使?又该如何去防范?阿里巴巴安全技术专家带你解开其中的面纱。
748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