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模公式
这种精华的东西,一定是值得研读和实践的!
myself:人,事,物,规则。
人,业务主角、业务工人、参与者。如果应用到教务系统中,就是管理员,主任,老师的关系。
事,业务用例,系统用例。
物,业务实体。
有些东西,一次两次理解不了。要多理解几次就好了。
有些东西,先留个印象,相信随着不断思考,一定会逐步了解其真正意义的。
学习知识的时候,要能够识别重难点。难的东西多发时间去琢磨。工作的时候,也要分得清重难点,去攻破它们。
人脑对信息的处理能力是有限度的,如果信息量超过了人脑的处理能力,人就会失去对这个事物的理解能力。因此,抽象层次越高,(当然要理解消化它们之后),被屏蔽的信息也就越多,信息量越少,也就越容易理解和处理了。
但是抽象层次太高,信息量过少的话,人们实施起来又会产生新的困难---信息量不足。因此,抽象要适当。
抽象有两个方向,一是自顶向下抽象,一个是自底向上抽象。自底向上的方法适用于在实践中改进和提高认识。通过总结在较低抽象层次的实践中来改进较高层的设计。
myself:在设计的时候一般是从上层考虑问题,但是很多都要从底层的经验中来提升上层设计的准确性。
视图,一个事物的一个方面。比如:汽车的外观。
视角,是针对视图来说的,同一个视图,可以有多个视角。比如:汽车的外观,从前方看,从后方看,从侧面看是不一样的。
回到建模中来,建模的目的是向相关的人展示将要生产的软件产品,一个软件产品和汽车一样,有着很多不同的方面。只有把这些方面都描述清楚,用很多个不同的视图去展示软件这些不同的方面,才能够说建立了一个完整的模型。
UML里定义了用例图、对象图、类图、包图、活动图等不同的视图。这些视图从不同的方面描述了一个软件的结构和组成。
myself:那些理解了的概念,想法,就没必要写到日志里了。如果写的日志是给别人看的,那么就把那些你认为可能是疑点的东西,解释清楚。
学习有重点,有所侧重,而不是全面铺开。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你对不同的概念有不同程度的理解。没必要全面的记录,只要记录和理解那些陌生度较大的东西。
本文转自TBHacker博客园博客,原文链接:http://www.cnblogs.com/jiqing9006/p/3381590.html,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