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理解Android插件化技术

简介:

插件化技术可以说是Android高级工程师所必须具备的技能之一,从2012年插件化概念的提出(Android版本),到2016年插件化的百花争艳,可以说,插件化技术引领着Android技术的进步。本篇文章转载自腾讯bugly,觉得写得不错,转载分享给大家。

插件化提要

这里写图片描述

可以说,插件化技术涉及得非常广泛,其中最核心的就是Android的类加载机制和反射机制,相关原理请大家自行百度。

插件化发展历史

插件化技术最初源于免安装运行apk的想法,这个免安装的apk可以理解为插件。支持插件化的app可以在运行时加载和运行插件,这样便可以将app中一些不常用的功能模块做成插件,一方面减小了安装包的大小,另一方面可以实现app功能的动态扩展。想要实现插件化,主要是解决下面三个问题:

  • 插件中代码的加载和与主工程的互相调用
  • 插件中资源的加载和与主工程的互相访问
  • 四大组件生命周期的管理

下面是比较出名的几个开源的插件化框架,按照出现的时间排序。研究它们的实现原理,可以大致看出插件化技术的发展,根据实现原理可以将这几个框架划分成了三代。
这里写图片描述

第一代:dynamic-load-apk最早使用ProxyActivity这种静态代理技术,由ProxyActivity去控制插件中PluginActivity的生命周期。该种方式缺点明显,插件中的activity必须继承PluginActivity,开发时要小心处理context。而DroidPlugin通过Hook系统服务的方式启动插件中的Activity,使得开发插件的过程和开发普通的app没有什么区别,但是由于hook过多系统服务,异常复杂且不够稳定。
第二代:为了同时达到插件开发的低侵入性(像开发普通app一样开发插件)和框架的稳定性,在实现原理上都是趋近于选择尽量少的hook,并通过在manifest中预埋一些组件实现对四大组件的插件化。另外各个框架根据其设计思想都做了不同程度的扩展,其中Small更是做成了一个跨平台,组件化的开发框架。
第三代:VirtualApp比较厉害,能够完全模拟app的运行环境,能够实现app的免安装运行和双开技术。Atlas是阿里今年开源出来的一个结合组件化和热修复技术的一个app基础框架,其广泛的应用与阿里系的各个app,其号称是一个容器化框架。

插件化原理

类加载

Android中常用的有两种类加载器,DexClassLoader和PathClassLoader,它们都继承于BaseDexClassLoader。相关源码如下:

// DexClassLoaderpublic class DexClassLoader extends BaseDexClassLoader {    public DexClassLoader(String dexPath, String optimizedDirectory,
            String libraryPath, ClassLoader parent) {        super(dexPath, new File(optimizedDirectory), libraryPath, parent);
    }
}
// PathClassLoader

public class PathClassLoader extends BaseDexClassLoader {    public PathClassLoader(String dexPath, ClassLoader parent) {     
   super(dexPath, null, null, parent);
    } 
    
 public PathClassLoader(String dexPath, String libraryPath,
            ClassLoader parent) {    
    super(dexPath, null, libraryPath, parent);
    }
}

区别在于调用父类构造器时,DexClassLoader多传了一个optimizedDirectory参数,这个目录必须是内部存储路径,用来缓存系统创建的Dex文件。而PathClassLoader该参数为null,只能加载内部存储目录的Dex文件。所以我们可以用DexClassLoader去加载外部的apk,用法如下:

//第一个参数为apk的文件目录
//第二个参数为内部存储目录
//第三个为库文件的存储目录
//第四个参数为父加载器
new DexClassLoader(apk.getAbsolutePath(), dexOutputPath, libsDir.getAbsolutePath(), parent)

其实,关于类加载更详细的内容,笔者也深入剖析过,可以查看下面的链接:类加载机制详解

双亲委托机制

ClassLoader调用loadClass方法加载类,代码如下:

protected Class<?> loadClass(String className, boolean resolve) throws ClassNotFoundException { 
       //首先从已经加载的类中查找
        Class<?> clazz = findLoadedClass(className);    
    if (clazz == null) {
            ClassNotFoundException suppressed = null;     
           try {   
                //如果没有加载过,先调用父加载器的loadClass
                clazz = parent.loadClass(className, false);
            } catch (ClassNotFoundException e) {
                suppressed = e;
            }      
        if (clazz == null) {        
                try {           
       
                  //父加载器都没有加载,则尝试加载
                    clazz = findClass(className);
                } catch (ClassNotFoundException e) {
                    e.addSuppressed(suppressed);       
                     throw e;
                }
            }
        }    
            return clazz;
    }

可以看出ClassLoader加载类时,先查看自身是否已经加载过该类,如果没有加载过会首先让父加载器去加载,如果父加载器无法加载该类时才会调用自身的findClass方法加载,该机制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类的重复加载。

DexPathList

这里要重点说一下DexClassLoader的DexPathList。DexClassLoader重载了findClass方法,在加载类时会调用其内部的DexPathList去加载。DexPathList是在构造DexClassLoader时生成的,其内部包含了DexFile。如下图所示:
这里写图片描述

DexPathList的loadClass会去遍历DexFile直到找到需要加载的类。

public Class findClass(String name, List<Throwable> suppressed) { 
       //循环dexElements,调用DexFile.loadClassBinaryName加载class
        for (Element element : dexElements) {
            DexFile dex = element.dexFile;    
        if (dex != null) {
                Class clazz = dex.loadClassBinaryName(name, definingContext, suppressed);   
                     if (clazz != null) {   
                       return clazz;
                }
            }
        }  
      if (dexElementsSuppressedExceptions != null) {
            suppressed.addAll(Arrays.asList(dexElementsSuppressedExceptions));
        }     
         return null;
    }

腾讯的qq空间热修复技术正是利用了DexClassLoader的加载机制,将需要替换的类添加到dexElements的前面,这样系统会使用先找到的修复过的类。

单DexClassLoader与多DexClassLoader

通过给插件apk生成相应的DexClassLoader便可以访问其中的类,这边又有两种处理方式,有单DexClassLoader和多DexClassLoader两种结构。
对于多DexClassLoader结构来说,可以用下面的模型来标识。
这里写图片描述
对于每个插件都会生成一个DexClassLoader,当加载该插件中的类时需要通过对应DexClassLoader加载。这样不同插件的类是隔离的,当不同插件引用了同一个类库的不同版本时,不会出问题,RePlugin采用的就是此方案。

对于单DexClassLoader来说,其模型如下:
这里写图片描述
将插件的DexClassLoader中的pathList合并到主工程的DexClassLoader中。这样做的好处时,可以在不同的插件以及主工程间直接互相调用类和方法,并且可以将不同插件的公共模块抽出来放在一个common插件中直接供其他插件使用。Small采用的是这种方式。

插件和主工程的互相调用涉及到以下两个问题:
插件调用主工程
在构造插件的ClassLoader时会传入主工程的ClassLoader作为父加载器,所以插件是可以直接可以通过类名引用主工程的类。
主工程调用插件

  • 若使用多ClassLoader机制,主工程引用插件中类需要先通过插件的ClassLoader加载该类再通过反射调用其方法。插件化框架一般会通过统一的入口去管理对各个插件中类的访问,并且做一定的限制。
  • 若使用单ClassLoader机制,主工程则可以直接通过类名去访问插件中的类。该方式有个弊病,若两个不同的插件工程引用了一个库的不同版本,则程序可能会出错,所以要通过一些规范去避免该情况发生。

关于双亲委托更详细的资料,大家也可以访问我博客之前的介绍:classloader双亲委托模式

资源加载

Android系统通过Resource对象加载资源,下面代码展示了该对象的生成过程。

//创建AssetManager对象 
AssetManager assets = new AssetManager();
 //将apk路径添加到AssetManager中
  if (assets.addAssetPath(resDir) == 0){              
    return null;  
}
 //创建Resource对象

r = new Resources(assets, metrics, getConfiguration(), compInfo);

因此,只要将插件apk的路径加入到AssetManager中,便能够实现对插件资源的访问。

具体实现时,由于AssetManager并不是一个public的类,需要通过反射去创建,并且部分Rom对创建的Resource类进行了修改,所以需要考虑不同Rom的兼容性。

资源路径的处理

和代码加载相似,插件和主工程的资源关系也有两种处理方式:

  • 合并式:addAssetPath时加入所有插件和主工程的路径;
  • 独立式:各个插件只添加自己apk路径

这里写图片描述

合并式由于AssetManager中加入了所有插件和主工程的路径,因此生成的Resource可以同时访问插件和主工程的资源。但是由于主工程和各个插件都是独立编译的,生成的资源id会存在相同的情况,在访问时会产生资源冲突。

独立式时,各个插件的资源是互相隔离的,不过如果想要实现资源的共享,必须拿到对应的Resource对象。

Context的处理

通常我们通过Context对象访问资源,光创建出Resource对象还不够,因此还需要一些额外的工作。 对资源访问的不同实现方式也需要不同的额外工作。以VirtualAPK的处理方式为例。
第一步:创建Resource

if (Constants.COMBINE_RESOURCES) {
    //插件和主工程资源合并时需要hook住主工程的资源
    Resources resources = ResourcesManager.createResources(context, apk.getAbsolutePath());
    ResourcesManager.hookResources(context, resources);  
      return resources;
} else {  
      //插件资源独立,该resource只能访问插件自己的资源
    Resources hostResources = context.getResources();
    AssetManager assetManager = createAssetManager(context, apk);  
        return new Resources(assetManager, hostResources.getDisplayMetrics(), hostResources.getConfiguration());
}

第二步:hook主工程的Resource
对于合并式的资源访问方式,需要替换主工程的Resource,下面是具体替换的代码。

public static void hookResources(Context base, Resources resources) { 
   try {
            ReflectUtil.setField(base.getClass(), base, "mResources", resources);
            Object loadedApk = ReflectUtil.getPackageInfo(base);
            ReflectUtil.setField(loadedApk.getClass(), loadedApk, "mResources", resources);

            Object activityThread = ReflectUtil.getActivityThread(base);
            Object resManager = ReflectUtil.getField(activityThread.getClass(), activityThread, "mResourcesManager");       
     if (Build.VERSION.SDK_INT < 24) {
                Map<Object, WeakReference<Resources>> map = (Map<Object, WeakReference<Resources>>) ReflectUtil.getField(resManager.getClass(), resManager, "mActiveResources");
                Object key = map.keySet().iterator().next();
                map.put(key, new WeakReference<>(resources));
            } else {                // still hook Android N Resources, even though it's unnecessary, then nobody will be strange.
                Map map = (Map) ReflectUtil.getFieldNoException(resManager.getClass(), resManager, "mResourceImpls");
                Object key = map.keySet().iterator().next();
                Object resourcesImpl = ReflectUtil.getFieldNoException(Resources.class, resources, "mResourcesImpl");
                map.put(key, new WeakReference<>(resourcesImpl));
            }
    } catch (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注意下上述代码hook了几个地方,包括以下几个hook点:
替换了主工程context中LoadedApk的mResource对象。
将新的Resource添加到主工程ActivityThread的mResourceManager中,并且根据Android版本做了不同处理。
第三步:关联resource和Activity

Activity activity = mBase.newActivity(plugin.getClassLoader(), targetClassName, intent);
activity.setIntent(intent);
//设置Activity的mResources属性,Activity中访问资源时都通过mResources

ReflectUtil.setField(ContextThemeWrapper.class, activity, "mResources", plugin.getResources());

上述代码是在Activity创建时被调用的(后面会介绍如何hook Activity的创建过程),在activity被构造出来后,需要替换其中的mResources为插件的Resource。由于独立式时主工程的Resource不能访问插件的资源,所以如果不做替换,会产生资源访问错误。

做完以上工作后,则可以在插件的Activity中放心的使用setContentView,inflater等方法加载布局了。

解决资源冲突

合并式的资源处理方式,会引入资源冲突,原因在于不同插件中的资源id可能相同,所以解决方法就是使得不同的插件资源拥有不同的资源id。

资源id是由8位16进制数表示,表示为0xPPTTNNNN。PP段用来区分包空间,默认只区分了应用资源和系统资源,TT段为资源类型,NNNN段在同一个APK中从0000递增。如下表所示:
这里写图片描述

所以思路是修改资源ID的PP段,对于不同的插件使用不同的PP段,从而区分不同插件的资源。具体实现方式有两种:

  • 修改aapt源码,编译期修改PP段。
  • 修改resources.arsc文件,该文件列出了资源id到具体资源路径的映射。

四大组件支持

Android开发中有一些特殊的类,是由系统创建的,并且由系统管理生命周期。如常用的四大组件,Activity,Service,BroadcastReceiver和ContentProvider。 仅仅构造出这些类的实例是没用的,还需要管理组件的生命周期。其中以Activity最为复杂,不同框架采用的方法也不尽相同。下面以Activity为例详细介绍插件化如何支持组件生命周期的管理。 大致分为两种方式:

  • ProxyActivity代理
  • 预埋StubActivity,hook系统启动Activity的过程

ProxyActivity代理

ProxyActivity代理的方式最早是由dynamic-load-apk提出的,其思想很简单,在主工程中放一个ProxyActivy,启动插件中的Activity时会先启动ProxyActivity,在ProxyActivity中创建插件Activity,并同步生命周期。下图展示了启动插件Activity的过程。
这里写图片描述
具体的过程如下:

  1. 首先需要通过统一的入口(如图中的PluginManager)启动插件Activity,其内部会将启动的插件Activity信息保存下来,并将intent替换为启动ProxyActivity的intent。
  2. ProxyActivity根据插件的信息拿到该插件的ClassLoader和Resource,通过反射创建PluginActivity并调用其onCreate方法。
  3. PluginActivty调用的setContentView被重写了,会去调用ProxyActivty的setContentView。由于ProxyActivity重写了getResource返回的是插件的Resource,所以setContentView能够访问到插件中的资源。同样findViewById也是调用ProxyActivity的。
  4. ProxyActivity中的其他生命周期回调函数中调用相应PluginActivity的生命周期。

理解ProxyActivity代理方式主要注意两点:

  • ProxyActivity中需要重写getResouces,getAssets,getClassLoader方法返回插件的相应对象。生命周期函数以及和用户交互相关函数,如onResume,onStop,onBackPressedon,KeyUponWindow,FocusChanged等需要转发给插件。
  • PluginActivity中所有调用context的相关的方法,如setContentView,getLayoutInflater,getSystemService等都需要调用ProxyActivity的相应方法。

缺点

  • 插件中的Activity必须继承PluginActivity,开发侵入性强。
  • 如果想支持Activity的singleTask,singleInstance等launchMode时,需要自己管理Activity栈,实现起来很繁琐。
  • 插件中需要小心处理Context,容易出错。
  • 如果想把之前的模块改造成插件需要很多额外的工作。

该方式虽然能够很好的实现启动插件Activity的目的,但是由于开发式侵入性很强,dynamic-load-apk之后的插件化方案很少继续使用该方式,而是通过hook系统启动Activity的过程,让启动插件中的Activity像启动主工程的Activity一样简单。

hook方式

在介绍hook方式之前,先用一张图简要的介绍下系统是如何启动一个Activity的。
这里写图片描述

上图列出的是启动一个Activity的主要过程,具体步骤如下:

  1. Activity1调用startActivity,实际会调用Instrumentation类的execStartActivity方法,Instrumentation是系统用来监控Activity运行的一个类,Activity的整个生命周期都有它的影子。
  2. 通过跨进程的binder调用,进入到ActivityManagerService中,其内部会处理Activity栈。之后又通过跨进程调用进入到Activity2所在的进程中。
  3. ApplicationThread是一个binder对象,其运行在binder线程池中,内部包含一个H类,该类继承于类Handler。ApplicationThread将启动Activity2的信息通过H对象发送给主线程。
  4. 主线程拿到Activity2的信息后,调用Instrumentation类的newActivity方法,其内通过ClassLoader创建Activity2实例。

下面介绍如何通过hook的方式启动插件中的Activity,需要解决以下两个问题:

  • 插件中的Activity没有在AndroidManifest中注册,如何绕过检测。
  • 如何构造Activity实例,同步生命周期

解决方法有很多种,以VirtualAPK为例,核心思路如下:

  1. 先在Manifest中预埋StubActivity,启动时hook上图第1步,将Intent替换成StubActivity。
  2. hook第10步,通过插件的ClassLoader反射创建插件Activity
  3. 之后Activity的所有生命周期回调都会通知给插件Activity

替换系统Instrumentation

VirtualAPK在初始化时会调用hookInstrumentationAndHandler,该方法hook了系统的Instrumentaiton类,由上文可知该类和Activity的启动息息相关。

private void hookInstrumentationAndHandler() { 
   try {  
         //获取Instrumentation对象
        Instrumentation baseInstrumentation = ReflectUtil.getInstrumentation(this.mContext);   
              //构造自定义的VAInstrumentation
        final VAInstrumentation instrumentation = new VAInstrumentation(this, baseInstrumentation); 
                     //设置ActivityThread的mInstrumentation和mCallBack
        Object activityThread = ReflectUtil.getActivityThread(this.mContext);
        ReflectUtil.setInstrumentation(activityThread, instrumentation);
        ReflectUtil.setHandlerCallback(this.mContext, instrumentation); 
         this.mInstrumentation = instrumentation;
    } catch (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该段代码将主线程中的Instrumentation对象替换成了自定义的VAInstrumentation类。在启动和创建插件activity时,该类都会偷偷做一些手脚。

hook activity启动过程

VAInstrumentation类重写了execStartActivity方法,相关代码如下:

public ActivityResult execStartActivity(
    //省略了无关参数
    Intent intent) {
//转换隐式intent
    mPluginManager.getComponentsHandler().transformIntentToExplicitAsNeeded(intent); 
   if (intent.getComponent() != null) {  
      //替换intent中启动Activity为StubActivity
        this.mPluginManager.getComponentsHandler().markIntentIfNeeded(intent);
    }        

    //调用父类启动Activity的方法}
public void markIntentIfNeeded(Intent intent) { 
   if (intent.getComponent() == null) {  
         return;
    }

    String targetPackageName = intent.getComponent().getPackageName();
    String targetClassName = intent.getComponent().getClassName();    // search map and return specific launchmode stub activity
    if (!targetPackageName.equals(mContext.getPackageName()) && mPluginManager.getLoadedPlugin(targetPackageName) != null) {
        intent.putExtra(Constants.KEY_IS_PLUGIN, true);
        intent.putExtra(Constants.KEY_TARGET_PACKAGE, targetPackageName);
        intent.putExtra(Constants.KEY_TARGET_ACTIVITY, targetClassName);
        dispatchStubActivity(intent);
    }
}

execStartActivity中会先去处理隐式intent,如果该隐式intent匹配到了插件中的Activity,将其转换成显式。之后通过markIntentIfNeeded将待启动的的插件Activity替换成了预先在AndroidManifest中占坑的StubActivity,并将插件Activity的信息保存到该intent中。其中有个dispatchStubActivity函数,会根据Activity的launchMode选择具体启动哪个StubActivity。VirtualAPK为了支持Activity的launchMode在主工程的AndroidManifest中对于每种启动模式的Activity都预埋了多个坑位。

hook Activity的创建过程

上一步欺骗了系统,让系统以为自己启动的是一个正常的Activity。当来到图 3.2的第10步时,再将插件的Activity换回来。此时调用的是VAInstrumentation类的newActivity方法。

@Override
public Activity newActivity(ClassLoader cl, String className, Intent intent){
    try {
        cl.loadClass(className);
    } catch (ClassNotFoundException e) {
        //通过LoadedPlugin可以获取插件的ClassLoader和Resource
        LoadedPlugin plugin = this.mPluginManager.getLoadedPlugin(intent);
                //获取插件的主Activity
        String targetClassName = PluginUtil.getTargetActivity(intent);
                if (targetClassName != null) { 
                   //传入插件的ClassLoader构造插件Activity
            Activity activity = mBase.newActivity(plugin.getClassLoader(), targetClassName, intent);
            activity.setIntent(intent);
                    //设置插件的Resource,从而可以支持插件中资源的访问
            try {
                ReflectUtil.setField(ContextThemeWrapper.class, activity, "mResources", plugin.getResources());
            } catch (Exception ignored) { 
                                   // ignored.
            }  
          return activity;
        }
    }    return mBase.newActivity(cl, className, intent);
}

由于AndroidManifest中预埋的StubActivity并没有具体的实现类,所以此时会发生ClassNotFoundException。之后在处理异常时取出插件Activity的信息,通过插件的ClassLoader反射构造插件的Activity。

其他操作

插件Activity构造出来后,为了能够保证其正常运行还要做些额外的工作。

@Override
public void callActivityOnCreate(Activity activity, Bundle icicle) { 
   final Intent intent = activity.getIntent();
       if (PluginUtil.isIntentFromPlugin(intent)) {
        Context base = activity.getBaseContext();
               try {
            LoadedPlugin plugin = this.mPluginManager.getLoadedPlugin(intent);
            ReflectUtil.setField(base.getClass(), base, "mResources", plugin.getResources());
            ReflectUtil.setField(ContextWrapper.class, activity, "mBase", plugin.getPluginContext());
            ReflectUtil.setField(Activity.class, activity, "mApplication", plugin.getApplication());
            ReflectUtil.setFieldNoException(ContextThemeWrapper.class, activity, "mBase", plugin.getPluginContext());
               // set screenOrientation
            ActivityInfo activityInfo = plugin.getActivityInfo(PluginUtil.getComponent(intent)); 
              if (activityInfo.screenOrientation != ActivityInfo.SCREEN_ORIENTATION_UNSPECIFIED) {
                activity.setRequestedOrientation(activityInfo.screenOrientation);
            }
        } catch (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mBase.callActivityOnCreate(activity, icicle);
}

这段代码主要是将Activity中的Resource,Context等对象替换成了插件的相应对象,保证插件Activity在调用涉及到Context的方法时能够正确运行。

经过上述步骤后,便实现了插件Activity的启动,并且该插件Activity中并不需要什么额外的处理,和常规的Activity一样。那问题来了,之后的onResume,onStop等生命周期怎么办呢?答案是所有和Activity相关的生命周期函数,系统都会调用插件中的Activity。原因在于AMS在处理Activity时,通过一个token表示具体Activity对象,而这个token正是和启动Activity时创建的对象对应的,而这个Activity被我们替换成了插件中的Activity,所以之后AMS的所有调用都会传给插件中的Activity。

其他组件

四大组件中Activity的支持是最复杂的,其他组件的实现原理要简单很多,简要概括如下:

  • Service:Service和Activity的差别在于,Activity的生命周期是由用户交互决定的,而Service的生命周期是我们通过代码主动调用的,且Service实例和manifest中注册的是一一对应的。实现Service插件化的思路是通过在manifest中预埋StubService,hook系统startService等调用替换启动的Service,之后在StubService中创建插件Service,并手动管理其生命周期。
  • BroadCastReceiver:解析插件的manifest,将静态注册的广播转为动态注册。
  • ContentProvider:类似于Service的方式,对插件ContentProvider的所有调用都会通过一个在manifest中占坑的ContentProvider分发。

小结

VirtualAPK通过替换了系统的Instrumentation,hook了Activity的启动和创建,省去了手动管理插件Activity生命周期的繁琐,让插件Activity像正常的Activity一样被系统管理,并且插件Activity在开发时和常规一样,即能独立运行又能作为插件被主工程调用。

其他插件框架在处理Activity时思想大都差不多,无非是这两种方式之一或者两者的结合。在hook时,不同的框架可能会选择不同的hook点。如360的RePlugin框架选择hook了系统的ClassLoader,即图3.2中构造Activity2的ClassLoader,在判断出待启动的Activity是插件中的时,会调用插件的ClassLoader构造相应对象。另外RePlugin为了系统稳定性,选择了尽量少的hook,因此它并没有选择hook系统的startActivity方法来替换intent,而是通过重写Activity的startActivity,因此其插件Activity是需要继承一个类似PluginActivity的基类的。不过RePlugin提供了一个Gradle插件将插件中的Activity的基类换成了PluginActivity,用户在开发插件Activity时也是没有感知的。

目录
相关文章
|
7天前
|
安全 Android开发 iOS开发
安卓与iOS的较量:技术特性与用户体验的深度解析
在移动操作系统的战场上,安卓和iOS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两大平台的核心技术特性,以及它们如何影响用户的体验。我们将从系统架构、应用生态、安全性能和创新功能四个方面进行比较,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两个系统的异同。
35 3
|
13天前
|
物联网 区块链 vr&ar
未来已来:探索区块链、物联网与虚拟现实技术的融合与应用安卓与iOS开发中的跨平台框架选择
【8月更文挑战第30天】在科技的巨轮下,新技术不断涌现,引领着社会进步。本文将聚焦于当前最前沿的技术——区块链、物联网和虚拟现实,探讨它们各自的发展趋势及其在未来可能的应用场景。我们将从这些技术的基本定义出发,逐步深入到它们的相互作用和集成应用,最后展望它们如何共同塑造一个全新的数字生态系统。
|
25天前
|
JavaScript 前端开发 Java
FFmpeg开发笔记(四十七)寒冬下安卓程序员的几个技术转型发展方向
IT寒冬使APP开发门槛提升,安卓程序员需转型。选项包括:深化Android开发,跟进Google新技术如Kotlin、Jetpack、Flutter及Compose;研究Android底层框架,掌握AOSP;转型Java后端开发,学习Spring Boot等框架;拓展大前端技能,掌握JavaScript、Node.js、Vue.js及特定框架如微信小程序、HarmonyOS;或转向C/C++底层开发,通过音视频项目如FFmpeg积累经验。每条路径都有相应的书籍和技术栈推荐,助你顺利过渡。
38 3
FFmpeg开发笔记(四十七)寒冬下安卓程序员的几个技术转型发展方向
|
6天前
|
安全 Android开发 iOS开发
安卓与iOS的较量:技术特性与用户体验的深度剖析
在移动操作系统的战场上,安卓和iOS一直是两个重量级选手。本文将深入探讨两者的技术架构、安全性、应用生态以及用户体验等方面的差异,并尝试从用户和开发者的角度出发,分析这两个系统的优势与不足。通过比较,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各自的特点,还能洞察未来移动技术的发展趋势。
|
15天前
|
移动开发 搜索推荐 Android开发
安卓与iOS开发:一场跨平台的技术角逐
在移动开发的广阔舞台上,两大主角——安卓和iOS,持续上演着激烈的技术角逐。本文将深入浅出地探讨这两个平台的开发环境、工具和未来趋势,旨在为开发者揭示跨平台开发的秘密,同时激发读者对技术进步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待。
|
18天前
|
安全 Android开发 Swift
安卓与iOS开发:平台差异与技术选择
【8月更文挑战第26天】 在移动应用开发的广阔天地中,安卓和iOS两大平台各占一方。本文旨在探索这两个系统在开发过程中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开发者如何根据项目需求选择合适的技术栈。通过深入浅出的对比,我们将揭示各自平台的优势与挑战,帮助开发者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
15天前
|
Java 物联网 Android开发
移动应用与系统:技术演进与未来展望探索安卓应用开发:从新手到专家的旅程
【8月更文挑战第28天】本文将深入探讨移动应用开发的技术演进、移动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我们将通过实例和代码示例,展示如何利用最新的技术和工具来开发高效、可靠的移动应用。无论你是初学者还是经验丰富的开发者,这篇文章都将为你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见解。 【8月更文挑战第28天】在这个数字时代,掌握安卓应用的开发技能不仅是技术人员的追求,也成为了许多人实现创意和梦想的途径。本文将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带领读者从零基础开始,一步步走进安卓开发的奇妙世界。我们将探讨如何配置开发环境,理解安卓应用的核心组件,以及如何通过实际编码来构建一个功能完整的应用。无论你是编程新手还是希望提升自己的开发者
|
27天前
|
移动开发 开发工具 Android开发
探索安卓与iOS开发的差异:技术选择的影响
【8月更文挑战第17天】 在移动应用开发的广阔天地中,安卓和iOS两大平台各领风骚。本文通过比较这两个平台的编程语言、开发工具及市场策略,揭示了技术选择对开发者和产品成功的重要性。我们将从开发者的视角出发,深入探讨不同平台的技术特性及其对项目实施的具体影响,旨在为即将步入移动开发领域的新手提供一个清晰的指南,同时给予资深开发者新的思考角度。
|
12天前
|
iOS开发 Android开发 MacOS
从零到全能开发者:解锁Uno Platform,一键跨越多平台应用开发的神奇之旅,让你的代码飞遍Windows、iOS、Android、macOS及Web,技术小白也能秒变跨平台大神!
【8月更文挑战第31天】从零开始,踏上使用Uno Platform开发跨平台应用的旅程。只需编写一次代码,即可轻松部署到Windows、iOS、macOS、Android及Web(通过WASM)等多个平台。Uno Platform为.NET生态带来前所未有的灵活性和效率,简化跨平台开发。首先确保安装了Visual Studio或VS Code及.NET SDK,然后选择合适的项目模板创建新项目。项目结构类似传统.NET MAUI或WPF项目,包含核心NuGet包。通过简单的按钮示例,你可以快速上手并构建应用。Uno Platform让你的技术探索之旅充满无限可能。
18 0
|
22天前
|
移动开发 开发工具 Android开发
安卓与iOS开发之巅:探索两大移动平台的核心技术与创新趋势
【8月更文挑战第22天】 在移动应用开发的浩瀚星海中,安卓和iOS犹如两颗璀璨的星辰,各自绽放着独特的光芒。本文将深入剖析这两大平台的技术架构、开发工具、生态系统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带领读者领略它们的魅力所在。无论你是安卓的忠实拥趸,还是iOS的铁杆粉丝,亦或是中立的开发者,这篇文章都将为你揭示一个多元而精彩的移动开发世界。让我们一起踏上这场技术之旅,感受安卓与iOS之间的碰撞与融合,共同见证移动开发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