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ASP.NET应用ViewState技术

简介:

如果你有在IE中查看当前浏览页面HTML源代码的习惯,你也许常会看到类似以下的代码片断:

<input   type = "hidden"   name = "__VIEWSTATE"   value =
"dDwtMzU5NzUyMTQ1O3Q8O2w8aTwwPjs+O2w8dDw7bDxpPDA+Oz47bDx0PDtsPG  …… 

聪明的你一定会问,这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它与本篇文章有何转折亲关系?各位看官,且听我慢慢道来。

其实,这就是MS在ASP.NET应用ViewState技术的特征表现。为了页面能在PostBack后依然能读取服务器控件原有的状态数据,而ASP.NET应用ViewState技术本质上是用一个默认名称为"__VIEWSTATE的 Hidden类型表单域来保存和传递数据(这些数据是经过了序列化后Base64编码的字符串值,且是在方法 Page.SavePageStateToPersistenceMedium输出前保存、并由 Page.LoadPageStateFromPersistenceMedium加载)。虽然我们可以通过三种级别来轻松禁用掉这些数据的往返传递:

Machine级  在machine.config中设置< pages enableViewStateMac='false' />
Application级  在Web Applicatin的web.config中设置< pages enableViewStateMac='false' />
单页面级  在该页面中设置<  enableViewStateMac='false' %>或通过代码设置Page.EnableViewStateMac = false;

可是,如果我们完全能通过禁用ViewState来解决数据传输负担而且不产生副作用的话,那MS的架构师们也不会傻到如此可爱的地步(可有可无的东东留它何用?),正因我们往往不能通过简单的禁用来解决这个传输负担问题,所以我们只能另辟路径使之在网络往返中传输量尽可能地小,于是,压缩成了我们的首选。只要我们重载Page类的 SavePageStateToPersistenceMedium()方法与 LoadPageStateFromPersistenceMedium()方法,并在重载方法中对数据进行压缩与解压的处理即可。开源项目SharpZipLib提供的类GZipInputStream与GZipOutputStream进入了我们的视野,为了方便,不妨写个类CompressionHelper,代码如下:

using System.IO;  using ICSharpCode.SharpZipLib.GZip;   namespace Ycweb.Components  {  /**//// <summary> /// Summary description for CompressionHelper.  /// </summary> public class CompressionHelper  {  public CompressionHelper()  {   // TODO: Add constructor logic here   }   /**//// <summary> /// 压缩数据  /// </summary> /// <param name="data">待压缩的字节数组</param> /// <returns>压缩后的字节数组</returns> public static byte[] CompressByte(byte[] data)  {  MemoryStream ms = new MemoryStream();  Stream s=new GZipOutputStream(ms);      s.Write( data, 0, data.Length );  s.Close();  return ms.ToArray();      }   /**//// <summary> /// 解压数据  /// </summary> /// <param name="data">待解压的字节数组</param> /// <returns>解压出的字节数组</returns> public static byte[] DeCompressByte(byte[] data)  {  byte[] writeData = new byte[2048];  MemoryStream msnew MemoryStream( data );  Stream sm = new GZipInputStream(ms) as Stream;  MemoryStream outStream = new MemoryStream();  while (true)  {  int size = sm.Read(writeData,0, writeData.Length );  if (size >0)  {  outStream.Write(writeData,0,size);  }  else  {  break;  }  }  sm.Close();  byte[] outArr = outStream.ToArray();  outStream.Close();  return outArr;      }  }  }



本文转自左正博客园博客,原文链接:http://www.cnblogs.com/soundcode/archive/2010/12/28/1918934.html,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原作者

目录
相关文章
|
5天前
|
C# Android开发 iOS开发
2025年全面的.NET跨平台应用框架推荐
2025年全面的.NET跨平台应用框架推荐
50 23
|
21天前
|
开发框架 算法 .NET
C#/.NET/.NET Core技术前沿周刊 | 第 15 期(2024年11.25-11.30)
C#/.NET/.NET Core技术前沿周刊 | 第 15 期(2024年11.25-11.30)
|
21天前
|
开发框架 Cloud Native .NET
C#/.NET/.NET Core技术前沿周刊 | 第 16 期(2024年12.01-12.08)
C#/.NET/.NET Core技术前沿周刊 | 第 16 期(2024年12.01-12.08)
|
2月前
|
自然语言处理 物联网 图形学
.NET 技术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和特性,为开发者们提供了一种高效、可靠且富有创造力的开发体验
本文深入探讨了.NET技术的独特优势及其在多个领域的应用,包括企业级应用、Web应用、桌面应用、移动应用和游戏开发。通过强大的工具集、高效的代码管理、跨平台支持及稳定的性能,.NET为开发者提供了高效、可靠的开发体验,并面对技术更新和竞争压力,不断创新发展。
107 7
|
2月前
|
开发框架 安全 .NET
在数字化时代,.NET 技术凭借跨平台兼容性、丰富的开发工具和框架、高效的性能及强大的安全稳定性,成为软件开发的重要支柱
在数字化时代,.NET 技术凭借跨平台兼容性、丰富的开发工具和框架、高效的性能及强大的安全稳定性,成为软件开发的重要支柱。它不仅加速了应用开发进程,提升了开发质量和可靠性,还促进了创新和业务发展,培养了专业人才和技术社区,为软件开发和数字化转型做出了重要贡献。
46 5
|
2月前
|
传感器 人工智能 供应链
.NET开发技术在数字化时代的创新作用,从高效的开发环境、强大的性能表现、丰富的库和框架资源等方面揭示了其关键优势。
本文深入探讨了.NET开发技术在数字化时代的创新作用,从高效的开发环境、强大的性能表现、丰富的库和框架资源等方面揭示了其关键优势。通过企业级应用、Web应用及移动应用的创新案例,展示了.NET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和巨大潜力。展望未来,.NET将与新兴技术深度融合,拓展跨平台开发,推动云原生应用发展,持续创新。
51 4
|
2月前
|
开发框架 .NET C#
.NET 技术凭借高效开发环境、强大框架支持及跨平台特性,在软件开发中占据重要地位
.NET 技术凭借高效开发环境、强大框架支持及跨平台特性,在软件开发中占据重要地位。从企业应用到电子商务,再到移动开发,.NET 均展现出卓越性能,助力开发者提升效率与项目质量,推动行业持续发展。
42 4
|
2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物联网
.NET 技术:引领未来开发潮流
.NET 技术以其跨平台兼容性、高效的开发体验、强大的性能表现和安全可靠的架构,成为引领未来开发潮流的重要力量。本文深入探讨了 .NET 的核心优势与特点,及其在企业级应用、移动开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展示了其卓越的应用价值和未来发展前景。
70 5
|
2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Cloud Native
在数字化时代,.NET 技术凭借其跨平台兼容性、丰富的类库和工具集以及卓越的性能与效率,成为软件开发的重要平台
在数字化时代,.NET 技术凭借其跨平台兼容性、丰富的类库和工具集以及卓越的性能与效率,成为软件开发的重要平台。本文深入解析 .NET 的核心优势,探讨其在企业级应用、Web 开发及移动应用等领域的应用案例,并展望未来在人工智能、云原生等方面的发展趋势。
49 3
|
2月前
|
敏捷开发 缓存 中间件
.NET技术的高效开发模式,涵盖面向对象编程、良好架构设计及高效代码编写与管理三大关键要素
本文深入探讨了.NET技术的高效开发模式,涵盖面向对象编程、良好架构设计及高效代码编写与管理三大关键要素,并通过企业级应用和Web应用开发的实践案例,展示了如何在实际项目中应用这些模式,旨在为开发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48 3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