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卧底恶意买家群,发现商家是这样被坑惨的!

简介: 线上流氓”猖狂,商家和消费者不堪其扰,阿里呼吁像治理雾霾一样治理网络黑灰产。“新枫桥经验”会带来什么?

最近,天下网商记者花“巨资”打入了一个网络诈骗小组。

在这个名为“某某吃货群”的QQ群,给群主用微信红包交上200元“学费”之后,群主发来全套教程。记者以买家身份参与了一次“打链接”,组员陆续拍下一家淘宝店售价20元的一款饼干,然后,“差评”纷至沓来。很快,商家服软,对所有买家承诺“退款不退货”。

“这先练练手,等你以后上手了,就能去干票大的。”一位“吃货老手”对记者说。

在互联网上,各种黑灰产组织,利用法律漏洞,在各个交易链路进行勒索诈骗的案例屡见不鲜。很多线下“地痞流氓”欺行霸市的行为,也逐渐线上化,且愈演愈烈,极度猖狂。

今天(12月26日),北京的国家会议中心,新华社瞭望周刊与阿里巴巴集团共同主办第二届网络新“枫桥经验”高峰研讨会,讨论当前网络安全与治理中面临的问题。

20世纪60年代初,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创造了发动和依靠群众的“枫桥经验”,成为全国政法战线脍炙人口的典型。阿里安全一位负责人则表示,希望用“新枫桥经验”,使得打击“网络黑灰产”的行动更加有效,也为网络安全与治理探索群防群治的社会综合治理新模式。

6cb614c60ec26dff5f833fd41f6aa336299ec154

阿里巴巴集团首席风险官郑俊芳

研讨会上,新华社瞭望周刊党委书记、总编辑姬斌指出,网络空间正成为社会治理新的主阵地。阿里巴巴集团首席风险官郑俊芳则表示,面对网络犯罪,阿里选择了一条比较艰难的路,但决不放弃,她同时呼吁大公司要有格局,有担当,共同保卫互联网世界的蓝天白云。

《天下网商》记者走访警方、交易平台以及众多受害商家,揭开“网络黑灰产”的一幕。

200元“学费”卧底QQ群

网络黑灰产,几乎是无处不在,而且渐成专业化、链条化、体系化趋势。

3f009a215776dd6a941ab2a49ef2f054e288acbf

在网络上,各种相关“教程“数不甚数。记者随意在QQ群搜索”吃货““淘宝”等,就能跳出来好多群组。以名为“某某吃货群”的QQ群为例,入群后,群主直接对新人发问“想学吗?微信红包发两百,整套技术教给你。”记者按规缴纳红包后,群主发来全套教程。

教程包含2017年最新广告法全文、最新投诉话术、“打假”基础知识、以及面临的后果和处罚等。从理论到实战,全副武装,一应俱全。

在这些群里,群主每天定时发“链接”。这些“链接”,其实是他们准备攻击的网店货品链接。群员各自“接单”,就开始了“打链接”的过程。

记者以买家身份参与一次“打链接”。组织者先拉一个小群,将所有“打手”拉进群,在群里发了此次要打的“链接”,是一家饼店的一款饼干,售价20元。之后,组员陆续拍下商品,等所有组员都拍下、卖家开始发货后,组织者在群里发令,可以开始“差评”了。

组员一哄上前,“差评”纷至沓来,对商家形成“合围之势”。很快,卖家服软,对所有买家承诺“退款不退货”。

按照一位“吃货老手”的说法,这次“打链接”属于练手,上手以后就能干票大的。所谓干票大的,包括恶意投诉商家违反《广告法》之类,一次甚至就能获利几千上万元。获利后,组员分红迅速解散,消失在茫茫网络中。也有经验丰富者甚至单兵作战,收获颇丰。

他们这样“敲打”商家

随着互联网渗透到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上的流氓行径和犯罪模式也是层出不穷。

2017年5月12日,全球范围内爆发“永恒之蓝”网络攻击事件。中国国内多家高校、企业的内网和政府机构专网也中招,被勒索支付高额赎金才能解密恢复文件。

而在电子商务,在互联网,勒索诈骗的案例已是无孔不入。只不过,没有“永恒之蓝”那么轰动。

义乌某产业园一位淘宝商家告诉记者,产业园很多商家都被同一买家““敲打”过,500元、1000元不等。“真的气死人,就因为我一张图片,里面文字‘使用最佳时期’里面有个’最’字,就被投诉了。”

如果商家不理会,买家会直接将截图发到义乌工商局。一位知情者称,义乌工商局曾经一天收到过250封这样的“投诉举报信”。不少情况下,工商局会先让商家和买家协商,而一些“买家”借机提出赔偿金额。

杭州萧山商家王安(化名)原来做母婴产品转出口贸易。按照“商标法”,在中国销售的商品必须贴白标。一次,一位买家买了一单没有贴白标的产品来,提出“赔偿”要求。王安不肯服软,买家就举报到工商局。工商局罚了王安六万块钱。买家此后并没有放过王安,于是,王安和对方协商,每个月给他六百块钱的购物份额,拍下商品不用付款。两年之后,王安最终不甚其扰,选择报警。

《广告法》规定,广告不得使用“国家级”“最高级”“最佳”等用语。而一些职业打假人不以消费为目的,不是打假,而是假打,频繁地找广告用词问题,被投诉过的广告词已经达到三万多个。法律专家分析,这些职业打假人利用法律规定不明确、工商行政机关执法标准空缺等空子,抓住商家害怕高额处罚、愿意花小钱买平安的心理,谋取不正当利益。

“线上流氓”猖狂,商家给钱消灾

今年8月,义乌产业园的淘宝商家小林在旺旺收到一条留言。“商家你好,我已经把你的东西拍下来了,我的到来,可能让你愤怒和无奈,现实是这么残酷,我是来收网络保护费的,1000元。”

随后,对方上传了“活动流程”,分为五步:1.如果你发货,我肯定退回,运费你承担。2、如果你不发货,时间到了我投诉。3、如果你关闭订单,我直接投诉。4、如果你打电话确认购物信息,我肯定说要,让你发货。5、如果你发货,我肯定又退回,请参考1。


对方甚至附上补充信息:“针对不配合的店铺,我们会发到猎物市场,更多人对你们发起攻击。亲可以考虑下答复我,收到保护费后,我们会给你预防这类事情的培训资料,确保你能挡住攻击。”

记者在浙江义乌某产业园走访时发现,很多网店店主都收到过类似威胁。

cc367adfbb4f55dbb462d84715574f1c984c1a7a

职业差评师敲诈截图、

经营女性发饰网店的王想(化名)介绍,从去年开始,他频繁收到“恶意投诉”,“这些买家通常好几个一起来买,还没收到货就进行集体差评,或者针对我们家饰品宣传语进行讹诈,每次少则几百,多则1000多元,这简直就是勒索!”

这些训练有素的网络“黑灰产”对店家的““索赔”,一般都少于2000元。这是因为,根据2013年4月起施行的《关于办理敲诈勒索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敲诈勒索公私财物价值2000元以上才属于“数额较大”“,达到立案标准。

面对蜂拥而至、但每次少于2000元的“恶意投诉”,卖家即便走法律程序,也很难立案,如果面对的是“群殴”,法律成本会更高。因此,大多数买家往往只能息事宁人,给钱消灾。

钻法律空子,成本转嫁给消费者

钻法律空子的,不只是恶意投诉。

今年8月,浙江嵊州女子陈莹(化名),在某平台购买一个女式包和吹风机,随后申请退款,但退回的包裹里只有吹风机,女式包自己留下了,退款却是全款。这些平台每天都有海量的退货单,仓库工作人员很难保证每个退回包裹都打开查验。

陈莹尝到甜头,几天内先后购买多单货品,而且都是一款名表搭配一个小物件,到货后,收下名表,小物件寄回,货款全退,获利超过4万元。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了“七天无理由退换货”条款,对保护消费者网购权益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陈莹之流利用这一规则钻法律漏洞。比如“倒件”,不法分子将商品更换为假货,或部分正品配件更换为假冒配件,随后退货。

“恶意退款看起来是骗货,事实上,骗的是钱而不是货。“阿里巴巴安全专家格林(化名)表示,当货品签收,物权已经完全交割。“互联网经济是不见面的,很多通过物流公司去实现,这中间到底有没有问题,双方说不清楚,也难以举证。”

像治理雾霾一样治理网络黑灰产

商家如果在正常经营之外,要频繁应付敲诈勒索、恶退欺诈等等,无疑变相增加了经营成本,甚至可能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而这些成本最终也会由消费者来分担。

不仅如此,一些小商家,因为无法对抗网络黑灰势力,无奈选择了关店。

正因为此,阿里巴巴呼吁,要像治理雾霾一样治理网络黑灰产。

9ca8ab6ab05ecb7771a0428e2421d8c3353837b2

阿里集团副总裁余伟民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互联网法律研究中心主任高艳东表示,“网络黑恶势力”泛滥却很难受到惩治的原因包括,这属于新型犯罪,社会认知度不高;商家经常息事宁人,交钱免灾;证据难以取得,不法分子往往是小额多笔,规避风险;网络实名制执行不严,也给不法分子逃脱制裁提供了空间。

格林也提到,商家举证很不容易,嫌疑人的电子证据勘验和所在地物证的提取都非常难。比如,专门骗货的,货骗到手以后,很多通过微商等途径卖掉,现场没有缴获恶意骗到的包裹,赃物很难查下去,这给公安法治部门、检察院法院带来很多挑战。

高艳东建议,要有针对地立法,将这些行为纳入法律涵盖范围,并通过指导性案例、司法解释等方式,确认类似行为的违法犯罪性。除了刑法介入,行政法也应发挥重要作用,对一般违法行为做出行政处罚。同时,应该充分发挥既有社会力量、网络平台的作用。

法治的力量,群众的力量。这些大概都可以成为网络安全与治理的“新枫桥经验”。


原文发布时间为:2017-12-26

本文作者:汪帆

本文来自云栖社区合作伙伴“天下网商”,了解相关信息可以关注“天下网商”微信公众号

相关文章
程序人生 - 脑瘫外卖小哥被封号谢绝网友捐款
程序人生 - 脑瘫外卖小哥被封号谢绝网友捐款
98 0
当心!骗子正在使用Instagram进行银行诈骗活动
本文讲的是当心!骗子正在使用Instagram进行银行诈骗活动,据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总检察长Josh Shapiro于本周二(6月6日)发布的新闻稿表示,Facebook所有的照片共享应用程序Instagram正被犯罪分子用作吸引人们加入银行诈骗活动的招募工具。
1713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