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把手机QQ当成“变形金刚”

简介:      最近无意中看到一份诡异的数据报告,在这份针对手机浏览器市场的调研中,UC浏览器和手机自带浏览器的使用率分别是54.1%和47.2%,排在前两位。但看到后面两组数据“结合版手机QQ浏览器”、“独立手机QQ浏览器”,我就有点懵了。

     最近无意中看到一份诡异的数据报告,在这份针对手机浏览器市场的调研中,UC浏览器和手机自带浏览器的使用率分别是54.1%和47.2%,排在前两位。但看到后面两组数据“结合版手机QQ浏览器”、“独立手机QQ浏览器”,我就有点懵了。一个手机QQ浏览器咋还分结合版、独立版呢?

   仔细研究了一下,原来这份报告把手机QQ聊天软件的打开网页的功能也算作了浏览器,称为“结合版手机QQ浏览器“。这个逻辑,笔者实在不敢苟同。

   众所周知,腾讯提供的是互联网全业务,从早期的IM、门户、邮箱、搜索、博客,到后期的游戏、微博、SNS,再到时下以微信为代表的各种手机APP,腾讯无所不做,而且腾讯推广这些产品的方法,就是通过QQ这个中国用户必备的聊天软件去推,今天无论是电脑上的QQ,还是手机QQ都已经集成了腾讯的各种服务。

   但如果说利用手机QQ提升QQ浏览器的曝光率还算合理利用资源,直接把手机QQ当成QQ浏览器做市场份额统计就有点离谱了。如果这个逻辑成立,QQ就成了“变形金刚“,可以随时变成任何东西,从QQ空间、QQ邮箱到腾讯微博、腾讯搜搜,而腾讯当下正在手机上力推的QQ通讯录、QQ应用中心也立刻就可以宣布自己已成为了市场第一。

   事实上,今天的新浪微博手机客户端也有内置浏览器功能,新浪微博也有上亿的用户,但从来没见过有调研公司将弄出个“结合版新浪浏览器”来。因为大家会明确区分浏览器与QQ、微博等其他软件的关系。

   比如2012年7月国外著名的市场调研机构Frost & Sullivan(弗若斯特沙利文)的《2011-2012年中国手机浏览器市场分析报告》中,UC浏览器和手机QQ浏览器的市场份额分别为65.3%和27.9%,就并没有什么“结合版手机浏览器“。

   其实谁是手机浏览器第一,行内人都非常清楚。研究机构的市场报告有很多种,调研方法各异,结果也五花八门,但手机浏览器作为一款手机软件,要弄清楚哪个品牌的用户量最大,最简单的办法就要直接的数据监测。而中国移动、中国联通都有网关数据,可以统计到用户每一款软件的联网使用情况,业内一般都会以这些数据为准。

   由于运营商的业务数据不会轻易公开给公众,所以一些公开的调研公司也开始以数据检测的方法来调研市场数据,比如国际比较知名的有Statcounter一直在以统计流量来源的方式监测终端、操作系统以及浏览器的市场状况。国内另一家知名数据机构艾瑞咨询也在通过在一万名iOS和Android系统的用户的终端上安装客户端软件的方式,实时检测各种智能手机应用的使用情况。

   笔者分别查阅了以上两个机构最新的实时统计。在Statcounter的统计中,在中国地区浏览器市场占比中,目前排在第一位是UC浏览器,份额为55.9%,第二位是Android系统自带浏览器,而QQ浏览器仅占流量份额的2.84%。而在艾瑞咨询的实时数据中,UC浏览器也分别以73.24%和76.42%占据“月度总有效使用次数”和“月度总有效使用时长”的首位,第二名的QQ浏览器在这两项份额分别只有17.32%和14.56%。

   手机浏览器将是移动互联网的重要入口,百度、360也都推出自己的手机浏览器,加入了移动互联网入口争夺的战团。残酷的竞争将让市场推广人员彻底崩溃。但一个最基本的底线就是:我们的市场数据和推广要基于真实的市场状况。因此,粉饰的繁荣经不起风吹雨打,最终还是要败落的。企业竞争的KPI不能靠假报告完成,关键还是产品的认可程度。骗的了自己,却骗不了市场,更骗不了用户。

   因此,对于手机QQ浏览器,我有一点小小的建议,这也是我们社会应该具有的最基本底线:尊重市场,尊重事实,尊重竞争对手。捆绑不是必须的,微信的成功就没有依靠手机QQ的推广,所以与其拿手机QQ当“变形金刚“,不如将精力用在产品质量和用户体验的提升上,这才是超越市场老大UC的正途。

相关文章
|
8月前
|
人工智能 分布式计算 容灾
MaxCompute年度发布
本次分享介绍了阿里云MaxCompute在过去一年中的企业级数仓新功能。MaxCompute自2009年诞生,现已服务阿里巴巴集团、蚂蚁集团及众多第三方客户,日处理千万级任务。新功能包括湖仓一体开放性、Data+AI结合、非结构化数据处理(如Object Table)、实时数据处理(如增量物化视图)、性能优化(如MCU2.0和智能调优)以及企业级安全合规能力(如同城容灾和数据脱敏)。这些改进提升了数据处理的效率、安全性和性价比。
|
8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鸿蒙Next:让人工智能语音交互听懂每一种方言和口音》
鸿蒙Next系统通过丰富方言语音数据、优化语音识别模型、引入语音合成技术及用户反馈机制,大幅提升对不同方言和口音的识别能力。具体措施包括多渠道收集方言数据、建立动态数据库、采用深度学习算法、实现多任务学习与对抗训练、生成标准方言样本,并结合硬件如麦克风阵列技术优化语音输入质量。这些综合手段确保了语音交互的准确性和实时性,为用户提供更智能、便捷的服务。
469 16
|
8月前
|
供应链 安全 API
API接口在电商的应用及收益
API接口在电商中广泛应用,涵盖商品数据管理、用户认证、订单处理与跟踪及支付集成等核心场景。通过同步商品信息、保障账户安全、实时物流查询和多支付方式集成,提升用户体验与信任,减少超卖现象,增加销售额。开放API促进第三方合作,创造额外收入,如技术服务费和交易分成。自动化交互优化运营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和库存积压风险,助力电商平台高效智能发展。
265 1
|
9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LEC: 基于Transformer中间层隐藏状态的高效特征提取与内容安全分类方法
通过利用Transformer中间层的隐藏状态,研究提出了层增强分类(LEC)技术,该技术能够以极少的训练样本和参数实现高效的内容安全和提示注入攻击分类,显著提升了模型的性能,并验证了其跨架构和领域的泛化能力。
325 11
LEC: 基于Transformer中间层隐藏状态的高效特征提取与内容安全分类方法
|
8月前
|
JSON 缓存 API
深度探索淘宝详情API接口:高效获取商品信息的实践指南
淘宝详情API接口是阿里巴巴开放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帮助开发者通过程序化方式获取淘宝商品的详细信息,如标题、价格、销量等。本文介绍其使用方法,涵盖权限申请、请求构造、异常处理及高级应用,助力开发者优化电商体验和业务决策。
|
11月前
|
网络协议 网络性能优化 C#
C# 一分钟浅谈:UDP 与 TCP 协议区别
【10月更文挑战第8天】在网络编程中,传输层协议的选择对应用程序的性能和可靠性至关重要。本文介绍了 TCP 和 UDP 两种常用协议的基础概念、区别及应用场景,并通过 C# 代码示例详细说明了如何处理常见的问题和易错点。TCP 适用于需要可靠传输和顺序保证的场景,而 UDP 适用于对延迟敏感且可以容忍一定数据丢失的实时应用。
263 1
|
10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供应链
AI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与未来展望###
本文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AI)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多种应用及其带来的革命性变化,从疾病诊断、治疗方案优化到患者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通过具体案例和数据分析,展示了AI如何提高医疗服务效率、降低成本并改善患者体验。同时,文章也讨论了AI技术在医疗领域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趋势,为行业从业者和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数据采集 人工智能
智能化运维:AI在系统管理中的应用与挑战
本文将深入探讨人工智能(AI)技术在运维领域的应用,分析其带来的效率提升和成本节约,同时指出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技术和管理挑战。文章还将提供针对这些挑战的应对策略,以期为运维专业人士提供指导和参考。
|
11月前
OKR
OKR
477 2
|
缓存 算法
本地缓存Caffeine系列(五)
本地缓存Caffeine系列(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