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对于“砷”的认知,似乎有一点陌生,“砷”有两种,一为有机砷,无毒性常存在于海鲜;一为无机砷,有毒性,摄取过量可能引起急性、慢性砷中毒。专家表示,曾经在1950年代末期,南部民众因为喝了含有高浓度无机砷的地下井水,而引起“乌脚病”的事件,患者末端麻痹、发绀、间歇性跛行等症状,正是具有毒性无机砷酿祸。
砷天然存在于土壤中,而无机砷被欧盟列为一类致癌物质,这意味着已知它会在人类中引起癌症。在孟加拉国,砷中毒的后果最为明显,在那里,人们的饮用水已经受污染。砷中毒的后果被描述为癌症、心脏病和生长发育问题的“慢燃性流行病”。因为砷存在于土壤中,少量砷可以进入食物,但一般来说,砷水平是如此之低,并不值得过多关注。然而,水稻与其他的农作物不同,因为它是生长在水田里。这就使得它更容易接触土壤中的砷,意味着砷可以更多地被米粒吸收。
身为以米饭为主食的东方人,就算没煮过饭,一定也看过别人煮饭!但是大家能想像,平时习惯的煮饭方式,竟然会让砷中毒的机率大增吗?英国北爱尔兰贝尔法斯特皇后大学(Queens University Belfast)的马哈尔格教授(Prof Andy Meharg),在实验室所进行的无机砷在米饭中的残留研究,是担心慢性砷中毒。为了解煮饭方式也可能影响吃到无机砷残留的风险,哈尔格教授比较3种煮饭方法:
第一种:2杯水煮1杯米,把水与米留在锅里或电饭锅,煮至所有水分干透。第二种:5杯水煮1杯米,当米饭煮熟后,把多余的水分倒出。第三种:将1杯米用水浸泡隔夜,第2天把水倒掉,然后用第2种方法煮熟。结果显示,第一种方法煮熟的米饭中,砷残留物最多,第二种方法煮熟的米饭,砷残留物减少至43%;最后一种方法煮出来的米饭,砷残留物减少至18%。马哈尔格教授最后建议,将米用水浸泡隔夜后,倒掉水,并再以水冲洗,并以5份水杯水煮1杯米。
医师表示,无机砷属于水溶性,如果以自来水泡水放隔夜,将浸泡的水倒掉,把米洗干净再下锅煮饭;此如同吃蔬果之前,建议多以自来水冲洗蔬果至少5分钟,可以把同属于水溶性的微量农药冲洗掉。以煮饭来说,浸泡隔夜再倒掉与多次洗米的动作,有异曲同功之妙。建议,家庭主妇洗米至少要3次,再把白米下锅煮。
依据标准,一般正常人正常血砷浓度<20ug/L;正常尿砷浓度<100ug/g creatinine(肌酸酐),超过标准恐有害健康。民众如果担心无机砷摄取过量,恐有砷慢性中毒的症状,不妨至医院毒物科进行抽血或验尿检测,透过“感应耦合电浆质谱仪”(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ICP-MS)即可进行检测出结果。
马哈尔格教授认为目前的立法不够严格,还需要做更多的工作以保护那些吃大量米饭的人群。每个星期吃一两次米饭不会让像我这样的成人面临高风险,但Meharg教授担心的是儿童和婴儿。他说:“我们知道,低浓度砷会影响免疫系统功能,会影响生长发育,还会影响智商的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国内食用米的金属检测标准,只规定铅、镉及汞,并没有砷,所以,医师也呼吁相关单位开放砷的检测,让民众能吃的安心。(科技新发现 康斯坦丁/文)
本文如需转载,请联系微信:khxx-wk
科技新发现官方微信公众号:kejxf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