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面向对象葵花宝典:思想、技巧与实践(7) - “对象”新解

简介:

有了“类”的清晰定义后,“对象”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对象就是一个具体的类,一个真实存在的类。

前面我们提到面向对象是对现实世界的模拟,那么对象就是现实世界中存在的“物体”。

 

例如,“人”是一个类,我就是一个“人”的对象,你也是“人”的对象,奥巴马也是“人”的对象。。。。。。

又比如:你去国美买冰箱,但国美肯定没有一个单独叫做“冰箱”的东西卖给你,而是具体的某台海尔XX型号的冰箱、西门子XX型号的冰箱等。这里的“冰箱”就是一个类,而具体的“某台海尔XX型号冰箱”、“某台西门子XX型号冰箱”就是一个具体的对象。

 

但是,我们要继续深究一下:有了类,为什么还会有对象?“类”和“对象”各自的作用是什么?

 

我们知道,在人类出现以前,世界上就有各种各样的物体了,有恐龙、老虎、鳄鱼、松树、青草、石头、空气。。。。。等等,也就是说,真实存在的是对象,而“类”,是有了人类文明后,根据观察分析,加以归纳总结而的出来的。

 

在软件世界也是这样的,真正存在于软件运行过程中的是“对象”,而不是“类”,“类”只是在程序编写中由程序员分析归纳出来的。这也是面向对象之所以叫做“面向对象”而不是“面向类”的一个原因吧。

 

虽然我们前面定义对象为“一个具体的类”,但这是否意味着必须是先有类后有对象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澄清几个概念:现实对象、现实类、软件对象、软件类。

 

现实对象:你能看到的物体都可以称为现实对象;

现实类:对现实对象的归纳总结;

软件对象:软件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对象;

软件类:软件设计过程中归纳总结出来的类;

 

定义看起来很简单,但它们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呢?

如下图示清晰的描述了它们之间的关系:

 

 

也就是说,首先是存在现实对象,然后人们根据自己的观察角度和要求将现实对象抽象成现实类,然后软件设计人员基于现实类模拟出软件类,最后在程序中将软件类实例化成软件对象,最终的程序就是软件对象的活动和交互。

 

那这样是否意味着只有你能够看见、能够感知的对象才能抽象为类呢?

对于现实类和现实对象来说,可以说确实是这样的;但对于软件类和软件对象并不完全是这样的。

有一句名言叫做“电影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用在面向对象领域中就是“软件类来源于现实类,但高于现实类”,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现实类在软件类中必须有对应,但并不是完全一 一对应的,有的时候需要将现实类拆成几个软件类。

例如:比如说ATM机是现实世界真实存在的类,但在做软件设计的时候,可能将ATM机拆分为“ATM认证”、“ATM打印”、“ATM取款”等几个软件类,这些软件类互相配合,最后完成现实世界的ATM机器的功能。

 

其次:软件类并不一定是现实存在的

例如:策略(Strategy)是一个人的概念,但并不是你可以看见或者感知到的;但在软件领域中,这是一个很常见的类

 

也就是说,软件类是对现实类的模拟,但并不简单的等同,除了实现现实类相对应的功能外,我们还会创造出许多现实中并不存在的类,而这个创造过程,正是各种设计方法、设计模式、设计原则大显身手的地方。

 

当你创造出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对象后,各种对象开始发挥自己的功能,并且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软件世界就开始运作起来,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功能和作用,整个软件世界都处于你的控制之下,你甚至只需小小的修改几行代码,整个软件就可能呈现完全不同的功能。

 

你,就是软件世界的上帝!

 

一个简单的对象实例如下:

package com.oo.demo;

public class Tester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奥巴马是一个“人”的对象
		Person obama = new Person();
		obama.setName("Obama");
		obama.playBasketball();
		
		System.out.println();
		
       // 我也是一个“人”的对象
		Person me = new Person();
		me.setName("Yunhua Lee");
		me.playFootball();
	}
}

================================================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blog.csdn.net/yunhua_lee/article/details/18010199
=================================================

相关文章
|
安全 Linux 测试技术
提升龙蜥内核测试能力!探究持续性模糊测试优化实践
清华大学软件学院对Anolis OS使用靶向模糊测试方法将测试工作引向修改的代码,进而提高对业务代码的测试能力。
|
11月前
|
存储 安全 芯片
硬盘数据恢复—硬盘电路板损坏的数据恢复方案
硬盘故障: 硬盘电路板损坏。 硬盘电路板损坏的典型表现: 1、硬盘加电无任何反应。 2、硬盘电路芯片等模块损坏或缺失。
285 15
自主定义访问路径-----SpringBoot自主定义静态资源访问路径的方法
自主定义访问路径-----SpringBoot自主定义静态资源访问路径的方法
|
11月前
|
供应链 安全 量子技术
OASA走进三未信安、奇安信和360,共建龙蜥安全生态
开展操作系统安全技术创新交流合作,提供更便捷的商业合作渠道,服务好联盟成员间共同的客户、用户。
OASA走进三未信安、奇安信和360,共建龙蜥安全生态
|
9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TensorFlow
机器学习中的图像处理与计算机视觉
在现代计算机科学中,图像处理和计算机视觉已成为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这得益于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的发展。本文将深入探讨图像处理与计算机视觉的基础概念、常见应用、关键技术、常用工具,以及在这些领域中的代码示例。通过本篇文章,我们将了解如何从头开始构建一个简单的计算机视觉系统,并探索这些技术背后的原理。
|
关系型数据库 分布式数据库 数据库
PolarDB 开源:推动数据库技术新变革
在数字化时代,数据成为核心资产,数据库的性能和可靠性至关重要。阿里云的PolarDB作为新一代云原生数据库,凭借卓越性能和创新技术脱颖而出。其开源不仅让开发者深入了解内部架构,还促进了数据库生态共建,提升了稳定性与可靠性。PolarDB采用云原生架构,支持快速弹性扩展和高并发访问,具备强大的事务处理能力及数据一致性保证,并且与多种应用无缝兼容。开源PolarDB为国内数据库产业注入新活力,打破国外垄断,推动国产数据库崛起,降低企业成本与风险。未来,PolarDB将在生态建设中持续壮大,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
314 3
|
存储 前端开发 JavaScript
前端技术深度探索:从基础到现代框架的实践之旅
前端技术深度探索:从基础到现代框架的实践之旅
243 3
|
Java 测试技术 Android开发
Android项目架构设计问题之使用反射调用类的私有方法如何解决
Android项目架构设计问题之使用反射调用类的私有方法如何解决
248 0
|
Java API
详细探究Java多线程的线程状态变化
Java多线程的线程状态主要有六种:新建(NEW)、可运行(RUNNABLE)、阻塞(BLOCKED)、等待(WAITING)、超时等待(TIMED_WAITING)和终止(TERMINATED)。线程创建后处于NEW状态,调用start()后进入RUNNABLE状态,表示准备好运行。当线程获得CPU资源,开始执行run()方法时,它处于运行状态。线程可以因等待锁或调用sleep()等方法进入BLOCKED或等待状态。线程完成任务或发生异常后,会进入TERMINATED状态。
21477 5
关于 CMake编译出出现错误“Could not find compiler set in environment variable RC:” 的解决方法
关于 CMake编译出出现错误“Could not find compiler set in environment variable RC:” 的解决方法
关于 CMake编译出出现错误“Could not find compiler set in environment variable RC:” 的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