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大数据开启的信息文明已经是我们生活中的现实,早就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类的存在方式。因此,对信息文明进行深入系统的探讨,不仅不是操之过急,而且时不我待。信息时代是一个哲学、科学、社会、经济、文化和生活一体化发展的时代。本专栏旨在集中于大数据和信息文明时代相关问题的思考,由此展开并引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结论。本专栏力图不仅从大数据的基础层次理解信息文明,而且从信息文明的整体层次理解大数据;不仅在相互关联中理解信息文明和大数据,而且通过对信息文明的探索,提供理解人类社会的更高层次的整体观照,为更好理解整个人类文明发展提供“钥匙”。
关于信息文明,目前主要理解为一种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第三种文明形态。而在关于信息的大量定义中,最重要也是最耐人寻味的当属维纳的定义,“信息就是信息,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这意味着信息具有与物能并列的地位。根据信息不同于物能的根本特性,可以对信息文明有一个深入的理解。
信息不同于物能的最明显特性是物能所没有的共享性。信息产品复制与传播的边际成本递减,信息共享会使信息增殖。这个道理,早在萧伯纳那里就已说得既通俗又确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交换一下,一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我们交换一下,一人就有两个思想。”物能资源越分享所得到的越少,信息资源越共享所得到的越多。信息的这一重要性质,由于大数据而更加意义非同寻常。大数据相关关系基础上的创构,使信息的共享性通过人的信息存在方式开出绚烂的人类文明之花。
在人类文明发展的漫长进程中,始终伴随着各种不同形式的数据。一开始只是自然物的数据化,这在小数据时代就已经成规模了。只有当大数据出现,情况才变得完全不同。在大数据的基础上,数据物化越来越重要,有了大数据,世界上从来没有存在过的新硬件就具有了大量创构出来的条件。更为重要的是,物数据化和数据物化构成循环,大数据为根据人类需要创构世界奠定了基础。物数据化事实上就是物信息化,而物信息化是一个含义更为广泛的概念,它与小数据基础上也能出现的物数据化完全不同。同样,数据物化实质上就是信息物化,信息物化和物信息化两个方面所构成的循环,使人类进入一个创构的时代。与量化世界相对应,可以看到大数据所意味着的更深层面:创构世界。以前人类更多是在认识世界的基础上改变世界,但现在越来越多的是不仅认识和改变世界,同时在创构世界。而这正是在大数据基础上才成为可能。对于人类信息文明的发展,大数据具有基础地位。
正是大数据相关关系基础上的创构活动,使人类社会慢慢进入与物能文明不同的文明。传统文明是主要基于物能的文明,而人类将进入的新文明,则是基于信息的信息文明。信息文明的肇始既不是技术意义上的信息化,也不是物信息化,而是大数据基础上的信息物化及其与物信息化构成的循环。物信息化和信息物化构成的循环是一个迭代过程,包括作为信息物化结果的再信息化,最终是人的存在的信息化。而对于人类来说,信息所意味着的,远不仅是像物能那样的外在资源。信息与人的更高层次需要,从而与人的存在方式和发展内在相关。这使人越来越主要地以信息方式存在,而人类以信息方式存在则意味着须有量化的世界作基础,以大数据为基础平台。因此,信息文明与物能文明的区分不是一种基于社会生产方式的区分,而是一种基于人的存在状态的人类文明划分。
文明与人的存在方式具有更深层次的关联。正是根据人的存在方式这一更根本的层次来区分,信息文明不是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相并列的一种文明,而是与整个传统物能文明相并列的更高层次文明。
这种文明是一种基于信息本性的共享文明,更是一种创构文明。共享和创构都建立在信息物化的基础之上,而信息物化则建立在大数据相关关系的基础之上。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更高阶段,信息文明还是一种基于信息创构的人性文明。信息创构活动是最符合人性的活动,只有到了以大数据为基础的信息时代,人类历史才真正步入人性文明的轨道,对物能的控制达到“物为人役”的水平。正是因为物信息化和信息物化及其所构成的循环,使大数据成了人类信息文明不可或缺的基础。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大数据开启了人类信息文明。
(文章获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大数据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研究”资助)
(作者:上海大学社会科学学部 王天恩)
本文转自d1net(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