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建设超融合数据中心的理由
与传统的服务器安装、存储阵列、运行的网络相比,超聚合数据中心提供许多好处。企业依靠IT创新来实现其战略目标。 这可能导致新的需求不断涌现,从而限制了对现有数据中心资源的使用,当我们开始到对数据中心管理人员进行动态考核,这些挑战将变得更加明显。虽然超融合能将计算和存储的打包方式打包到网络中,同时使用虚拟化和管理软件在本地安装,但这还远未普及,目前产品正在迅速拓展,以应对运维管理人员的需求。
事实上,还有许多原因使得IT企业、组织选择超融合数据中心。根据自身情况,总会发现一两个理由适合你。
1. 流行技术
IT组织关注超融合数据中心设置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其他客户也正在关注超融合。 超融合目前是一个非常流行技术,正在引起多方关注。看看下面的原因,有没有适合自身组织发展的,也许超融合也适合你。
2.扩展工作负载
超融合是一个扩展平台,因此它适合横向扩展的工作负载。 虚拟桌面基础架构(VDI)是经典的横向扩展工作负载,拥有数百或数千台式虚拟机。 每个虚拟机的负载相当小,但总的VDI负载很大。 Web服务器场和一些数据库工作负载也可以从超融合数据中心中受益。 横向扩展平台为旨在以此方式发展的应用程序提供一致的性能。
3.增长的工作负载
超融合使得通过随时间添加新节点可以轻松扩展数据中心的容量。 如果分阶段推出或只是IT长期资源需求增长,超融合使您可以随着工作量的增长来购买所需的容量,将基础设施支出与工作负载的价值相结合。 如果增长速度超过计划速度,则可以轻松增加节点采购量,如果增长落后于预测值,则可以减少节点采购量。
4.简化管理
超融合数据中心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简化管理。 大多数超级融合平台包括基于策略的虚拟化管理,这减少了管理虚拟机集合所需的工作量。 这种简化可以让IT团队花更少的时间来调整和优化平台,更多地关注为业务带来价值的虚拟机和应用程序。
5.消除IT孤岛
超融合数据中心消除了存储仓以及专用网络。 这样可以减轻企业在存储阵列和网络方面的专业知识需求。 此外,超融合消除逻辑单元号,表示和存储路径的需要。使用存储区域网络(SAN), 这样就不再需要专门的专业知识,而且可以让IT团队专注于数据中心和应用程序堆栈等其他软件方面的维护。
(备注:“孤岛(Silo)”的原本含义是指什么? 根据韦氏词典对“silo”的定义:“是指一处沟渠、深坑,或者是特别高的圆筒(由木头或混凝土制成),通常用于密封,与空气隔离,以便用来制作和存储饲料。”
在IT领域中,“孤岛(Silo)”是对资料与技能之间出现组织分离的一种类比。“IT孤岛”是我从客户那里听到的最大痛点之一。通常的“IT孤岛”可以在服务器、网络和存储管理这些领域发现。)
6.基础设施资源
需要适度资源的小型项目可能不适合部署到大型融合基础架构平台或专用服务器和存储阵列。 超融合使数据中心人员能够部署更小的基础设施,以满足较小的需求。 在超融合数据中心设置中添加几个节点可以满足小型项目的需求,而不需要大量购买。 如果一系列项目每个都需要几个节点,IT团队可以将节点组合成一个更大的超融合集群。 将这些较小的项目结合到更大的基础设施中,可以使项目的运营成本随着项目的增长而增加。
7. ROBO支持与管理
一些组织有大量的远程办公室或分支机构(ROBO)。 这些分支需要足够的IT设备,他们将从强大的虚拟化平台中受益。 为这些站点部署SAN以及服务器费用高昂,同时这些操作系统运行起来的复杂性,导致运营成本更高。
一些分支机构的空间是非常重要的。 将计算和存储组合成一个盒子可以使超融合比传统基础设施更紧凑。 如果分公司是车辆,船舶,卡车,航空器甚至潜艇,则空间和电力节约可能是至关重要的。 如果有很多ROBO,那么管理这些站点的平台就成了一个挑战。 超融合简化了管理,保持运营成本不会增加。
8.硬件刷新
IT组织通常将整个虚拟化平台购买并替代。 这是为下一个基础设施评估超融合产品的理想时机。 如果部署超融合数据中心,那么刷新硬件的未来过程很可能将远远比简单地更换虚拟化平台简单得多。 超融合通常允许逐个节点更新来更新集群,这意味着没有大的中断或VM迁移来获得新的基础架构。
9.工作人员
寻找合格的专业人员是任何IT部门的挑战。 超融合数据中心简化降低团队中人员需要的各种技能。
管理虚拟设备可能需要消耗很多时间。使用策略来管理虚拟设备,只需要考虑不合规的虚拟设备,就可以降低工作量。 相同数量的员工可以更好地管理更多的虚拟设备,而不是当传统流程被良好管理策略所取代时,可以处理更多虚拟设备。
10.没有公共云
云服务之所以如此吸引人,是因为在于将IT简化最终意图不是运行IT, 然而,许多组织通过法律法规、或业界合规性要求,或商业要求,阻止他们使用云服务。 超融合数据中心允许减少云服务的基础架构管理,同时保持所有IT部门。 超融合配置为供应商设计可编程的平台,从而更容易地构建顶级的私有或混合云平台。
本文作者:佚名
来源:51C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