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清晨做的”海妖“是一款音乐app——哦,这年头做音乐app还有什么新奇的?那么“读心术”听起来怎么样?
读懂你的心跳
在希腊神话里,海妖塞壬(Siren)就像CJ上的妹纸具有魅惑人(宅)心(男)的力量。而老魏的海妖读懂人心用的是两把刷子:语音和心率,而且读取这两项指标,他只用了普通的麦克和摄像头。老魏给宅客君演示的时候用的就是一只iPad。
在海妖音乐的界面上,它首先打出一段文字,用户在朗读的时候Pad就采集语音;采集心率的时候,用户需要将眼睛部位对准界面上的红框——这里老魏解释了一下,专业术语叫“电容积扫描技术”,通俗地讲就是,采集脸上红光的波动(面部的动脉血和静脉血伴随心跳在脸上交替会导致红光变化,肉眼察觉不到,但摄像头能捕捉到)。
以上采集完成后,海妖就会分析语音(语调、语速、音量、停顿)和心率特征来识别你的情绪,然后给你推荐适配情绪的歌曲了。
一次关于压力的创业
老魏在2010年以前在深圳主板上市的一家金融公司做信息副总。10年7月,也就是在富士康发生N起连跳时间以后,老魏抽身出来开始做面向企业的集体减压培训。当时的做法是通过各种表格、问卷先分析群体的压力现状,然后采取针对性的团辅来给企业的员工减压。那一两年老魏前后服务过富士康、迪信通等大客户。
之后这种面向企业的减压培训,老魏认为它能覆盖到的受众太窄。11、12年恰逢移动互联网兴起,老魏开始做互联网端的减压服务,用h5做过问卷类app。一直到现在的海妖音乐,老魏认为他们前前后后在做的始终是两件事:一是情绪识别,二是情绪减压。
他们真正要做什么?
作为一个掌握“读心技术“的创始人,老魏的终点肯定不是海妖音乐,当然,也不是拿它泡更多的妹子。
老魏说接下来半年,他们会发布两款SDK,分别基于他们现在的语音和心率情绪识别引擎。所谓情绪识别,其实是一套基于核心算法的数据模型。老魏说现在的识别引擎对他们来说还不是最终的形态,后面他们的情绪判断会有更多的数据交叉,此外还会有更多的衍生模型和形态。比如他们在跟某知名厂商的硬件实验室合作;比如他们可以跟运动手环玩在一起,根据不同的跑步速度匹配不同的音乐;比如他们可以跟智能耳机合作...
从2010年到现在4年里,老魏从线下转移到线上,从移动互联网一路玩到硬件,情绪识别技术仍然没有给老魏带来多少账面营收(宅客君来拜访时,老魏团队在一间创业咖啡的一隅办公)。老魏的业务从直接服务用户,不断地退向后端,换回的是快速增长的体量——在线下培训服务几万人,在移动app上服务几十甚至上百万用户,而开放进而变成软硬结合的后端服务——老魏说他们很可能在一两年内服务上亿的用户。
像老魏这样深耕识别引擎、交互、感知等等细分领域内团队的繁荣,就像一个展会上的showgirl,是一个行业成熟的标志。当然,推动老魏背后的力量,不是CJ的大展台,而是软硬结合的大潮。